加味四妙散联合肌炎灵胶囊治疗多发性肌炎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8-09-03 08:58李传静刘爱林张安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5期
关键词:肌炎多发性炎性

赵 涛,乐 静,李传静,刘爱林,付 波,张安兵

(1.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2.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 襄阳 441021)

多发性肌炎为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其发病率占炎症性肌病的35%~60%,该病可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乏力、腹泻等,通常均有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痛、肌肉萎缩,重者可出现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1]。西医理论认为,多发性肌炎病因可能与病毒性感染相关,机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肌肉纤维变性、坏死而出现相关临床症状[2]。目前,西医临床治疗多发性肌炎主要采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不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中医治疗多发性肌炎已有多年经验,根据患者肌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将其归属于“痿证”范畴,认为其由风、寒、湿、热等邪气阻痹经络所致,引起机体气血运行不利,最终发生肌肉、关节等疼痛、麻木,严重者可出现灼热、关节变形及伸屈不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4]。古代医家认为,多发性肌炎病机以湿为主,故应从脾湿论治。肌炎灵胶囊由人参、菟丝子、威灵仙、鹿茸等药物组成,具有舒筋通络、滋填真精、补益荣血功效;四妙散则可发挥祛邪扶正、祛湿除热作用。基于此,本研究观察了加味四妙散联合肌炎灵胶囊治疗多发性肌炎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多发性肌炎患者62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关于脾虚湿热证型多发性肌炎中医诊断标准,主证:患者常感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或者饮食后感腹胀,常伴有便溏症状;次症:患者面黄、口苦、浮肿,且舌质淡红、有齿印,苔黄,脉细;患者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即符合诊断。且均符合多发性肌炎西医诊断标准[6]:患者出现对称性肌无力,可出现进行性颈前肌无力数周至数月,且可伴有吞咽困难等;肌活检可见Ⅰ类及Ⅱ类肌纤维坏死,而再生肌细胞核呈现空泡样,肌束周围萎缩,肌纤维大小不一;肌酶谱升高,肌酸磷酸激酶明显升高;肌电图运动电位时间短且波幅小,可见纤颤波等;患者出现眼睑紫红色及眼眶周围水肿,而掌指及近指关节可对称出现皮炎、皮损;符合前4条且患者无皮疹出现则可诊断。纳入研究患者年龄≥18岁且<70岁;就诊前2周未采取中药或者西医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合并精神疾病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18~69(48.8±12.5)岁;治疗前病程1.2~6.8(3.1±1.4)年;体质量指数21.5~25.9(23.7±1.6)kg/m2。观察组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19~68(49.9±11.7)岁;治疗前病程1.1~6.9(3.3±1.5)年;体质量指数21.2~26.2(23.2±1.9)kg/m2。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西医常规治疗[泼尼松0.5 mg/(kg·d)口服]基础上给予肌炎灵胶囊(0.5 g/粒,购自河北以岭药业制药厂,由人参、鹿茸、土茯苓、菟丝子、黄柏、威灵仙、红花、当归组成)口服,1粒/次,3次/d,于餐后1 h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四妙散治疗,基本方组成:苍术10 g、黄柏10 g、牛膝15 g、薏苡仁30 g、萆薢20 g、黄芪30 g。若脾虚则加五爪龙9 g、千斤拔9 g;若肾虚则加用龙骨9 g、桑寄生12 g;若湿重则加用茵陈9 g、白蔻仁9 g、茯苓皮9 g。1剂/d,水煎取汁200 mL,于早晚各温服100 mL,连续服用3个月。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卫生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中医证候进行评分,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E4(LTE4)、前列腺素D2(PGD2)、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7]。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PGE2、LTE4、PGD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PGE2、LTE4、PGD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PGE2、LTE4、PGD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酶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AST、CK、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AST、CK、LD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AST、CK、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酶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多发性肌炎为特发性炎性肌病最常见类型之一,其病理特征为横纹肌肌纤维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有文献报道,多发性肌炎发病率为0.6~1/万,且多见于女性[8]。西医理论认为多发性肌炎为细胞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为机体树突细胞吞噬抗原后,其于细胞因子等辅助下,将抗原递呈给幼稚T细胞,使之成为记忆T细胞,最后经复杂机制作用于肌纤维及其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肌纤维发生变性、坏死。多发性肌炎患者病理检查可见肌纤维溶解、坏死,周围毛细血管堵塞,且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厚、肿胀及间质细胞浸润;而免疫细胞学检查则特使病肌肌膜、肌内膜及周围血管壁上均可见免疫球蛋白,且血管内可见补体沉积[9-10]。此外,有研究证实,多发性肌炎发生发展与机体炎性反应存在密切关联,PGE2、LTE4、PGD2作为机体重要炎性因子,与患者肌痛、皮肤红斑及并发症等发生有密切关系[11]。

祖国医学认为多发性肌炎由风寒湿三气外邪侵入,导致经络不通、闭塞而发[12]。《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荣气虚,风寒入于肌肉,则血气行不宣流”,认为外感内伤为多发性肌炎发病原因[13]。现代医家认为多发性肌炎病因以脾湿为主,多因机体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加之外邪侵入而伤及肺脾,导致病症发生,而其病机为五脏虚损为本,湿热内蕴为标,故临床治疗应遵循益气补血、从湿论治为主[14-15]。肌炎灵胶囊由人参、菟丝子、鹿茸等药材精制而成,方中人参补元气、固脱生津,可补气生血以致机体气血充盛而发挥扶元固本功效;鹿茸则可补肾阳、强筋骨,与人参共用可发挥营养精血及强壮筋骨作用;威灵仙可祛风湿、通经络,具有除湿、利关节功效;当归具有补血、行血及活血通经作用;菟丝子可补肾、固脾;红花可燥热除湿、活血通经;诸药共用,可较好地发挥补肾填精及通经活络功效。加味四妙散中黄柏燥湿除热,可促进机体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助于提升免疫功能[16];苍术祛湿清热;牛膝活血化瘀、补肝益肾、强筋健骨,且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薏苡仁补脾渗湿、通利血脉;萆薢渗湿、调和血脉;诸药共用,可发挥清热祛湿化浊等功效,可有效改善多发性肌炎中医证候评分[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和PGE2、LTE4、PGD2、AST、CK、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加味四妙散联合肌炎灵胶囊治疗多发性肌炎疗效较佳,可显著降低中医症候评分,并可降低炎性因子及血清肌酶水平,且安全。

猜你喜欢
肌炎多发性炎性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多发性肌炎的关键基因及发病机制
miR-340、Th17/Treg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按压环跳穴治疗膝腿肌炎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实验室检测对多发性肌炎及皮肤炎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