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独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8-09-04 08:12林志平
名师在线 2018年17期
关键词:独学四边形微课

林志平

(福建省建瓯市龙村中心小学,福建建瓯 353100)

引 言

独学简而言之即是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也可以称之为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学习的一种模式。微课则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内容是十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视频,教学内容针对性强、资源容量小,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完成预习、学习与复习内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1]。

一、微课对学生独学的促进作用

首先,微课具有碎片化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独学的时间特点。在教师将微课短视频录制完成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发送给学生,让他们在休息的间隙完成自主学习。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模式,不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甚至坐车时、睡觉前都可以完成知识学习。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独学的时间,进而提升他们独学效率。

其次,微课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有利于学生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开展针对性学习。例如,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将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以降低他们自主学习的难度,提升独学质量。

再次,微课反馈渠道便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独学结果进行指导。尤其是学生独学过程中往往无法抓住学习的重点,面对不懂的问题时无处求解。基于互联网的微课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微信等方式将不同的问题直接反馈给教师,教师在第一时间进行解答;或者将问题汇集起来,在课堂上统一解答。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学生独学能力的提升。

最后,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认为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探索和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导者和传播者,而是引导者和协助者。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而微课程正是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微课在学生独学中的应用策略

下面主要以人教版三年级《四边形》一课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在微课制作中侧重学生的独学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微课视频的录制

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教学视频。在《四边形》一课中,教学重点难点是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够准确判别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在视频录制中要通过视频,让学生亲自感受图形的活动,培养他们自主归类、比较、概括和空间想象能力;另外,在录制视频时,教师也要做好学情前测工作,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视频录制中用Camtasia Studio这一录屏软件作为视频录制工具。Camtasia Studio具有屏幕录制、视频剪辑和编辑、视频播放等功能,方便对屏幕操作进行录制、配音和添加字幕等。视频录制与编辑是将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出来的关键一步;尤其是在空间几何形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和画一画等多种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独立动手来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趣味融入,激发学生独学主动性

为了提升学生独学的主动性,必须要对教学视频进行创新,加入一些趣味的元素,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独学的质量。在《四边形》微课设计中,笔者引入了寻找校园里的四边形游戏,通过学生身边的事物来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1)学生自主学习。在完成视频推送后,学生就可以通过电脑等下载教学视频。学生在观看后,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采用反复观看的方式;或者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教师沟通。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注意讲解的深度,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显。太深的话将会影响学生理解;而太浅显就会让他们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在讲解后,应该鼓励学生根据教学视频自己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巩固所学。

视频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突出学生独学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利用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物品,去观察和体会四边形的特点。

(2)问题收集。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之后,教师要利用QQ、微信等将他们所填写的预习单等内容收集过来,起到归集他们学习问题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单如下表1所示。

表1:学生自主学习单

续表

该自主学习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收集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在课上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自主学习单的提交,要通过网络提交,避免因学生问题较多而不愿意提交的现象。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数学独学效果,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在独学活动中得到满足,数学教师还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社会水平设置分层学习任务。比如《四边形》一课中可以将独学任务分成基础任务、普通任务和拓展任务三个部分。基础任务是认识四边形,普通任务是能够在图形中找出四边形,拓展任务是能够自主总结四边形的特点。然后将任务单与微视频一起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单观看视频,在看完视频后接着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顺利且高效完成独学任务。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课堂中学生先自学,教师后引导

学生在课下时间借助微课进行初步的学习后,为了提升独学质量,教师在课上依然要将微课播放一遍。一是起到预习与启发作用,二是避免出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微课导学通过由“教师先教,学生后学”向“学生先自学,教师后引导”转变,实现了传统教学次序的革新。学生通过自身的特点进行线上微课视频的观看,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在此阶段进行答疑和点评。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程度和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度,增加了课堂之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和效果。

学生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过程,为了培养他们的独学能力,教师并不一定直接参与到他们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在走动中积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汇集表,将学生独学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总结。最后做引导性解答,在引导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其找出自身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完善,在螺旋过程中既提升了数学教学质量,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独学中有效运用微课,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还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微课的价值,对其功能进行深入探究,将其效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确保数学独学取得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独学四边形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怎样数出图形的个数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四边形逆袭记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
落实独学让课堂高效
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独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凝聚课堂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