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钢琴“介入”中华传统音乐演奏教学的理据及其构想

2018-09-04 06:39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红灯记介入和弦

袁 茵

钢琴是一件外来乐器,传入中国只是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已成为中国城市人家普及的乐器之一。[1]钢琴伴唱《红灯记》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它的诞生,在中国戏曲音乐史上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音乐形式。作者殷承宗先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敢于顶着巨大压力,在钢琴和京剧音乐的结合上进行了颇有创意的艺术尝试,使当时在中国濒临“生存危机”的西洋乐器之王——钢琴,庄严地登上中国舞台。

1966年,在疾风暴雨般的文化大革命中,钢琴被视作资产阶级物品而被横扫,钢琴家殷承宗以“洋为中用”为“革命招牌”,思索开辟一条用钢琴弹奏革命歌曲的路子,为钢琴求得生存的空间。据说,他曾鼓足勇气,将钢琴搬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演奏革命歌曲(主要是毛主席语录歌)。另外,他还当场演凑听众随意点出的音乐。当时有个观众点奏京剧,他想,京剧只剩下革命样板戏了,于是,他就弹了一段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中的曲调。此后,他赶写了该剧中沙奶奶斥敌一段的钢琴曲谱,又约了一个会唱这段京剧的人,一起在天安门广场连演了三天。这在当时文化生活几乎被禁绝的年代,具有较大的轰动效应。很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并迎合了当时的形势需求,殷承宗确实为钢琴找到了出路。后来,他拜师学习京剧,并尝试用钢琴为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伴唱。他开始写了李铁梅的三个唱段,又以京剧唱腔为毛泽东诗词《咏梅》谱曲,这两部钢琴曲子于1967年国庆节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公开演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接下来,他便开始了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全部创作,并作为建党47周年的特别献礼,向全国广播。虽然当时的钢琴伴唱《红灯记》还存在某些缺陷,但他却是一种“新生事物”,为钢琴的重生及应用拓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一、实施钢琴“介入”中华传统音乐演奏的理据

钢琴伴唱《红灯记》的成功,引发了钢琴伴唱京剧的启示,利用两者的融合所产生的生命力,在特定历史时期,既大力推动京剧的创造和再生,又使钢琴获得了新生。

(一)“介入”融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京剧的唱腔分流派,各流派的唱腔也有所不同,虽然这一现象已成为历史,它却说明了京剧发展的历程是在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中成长起来的。历史上人们欣赏京剧总是说“听戏”。京剧讲究的是声腔韵味,地道的戏迷总是闭着眼认真地听,细细地品味,很享受,很陶醉。只有会听戏的人才称得上“戏迷”,而戏迷们听的是唱腔、是音乐。

那么,钢琴伴唱京剧就应在保留京剧原有的唱腔主旋、韵味的基础上,考虑与京剧原有的管弦乐和锣、鼓、钹等打击乐的合作伴奏,使它们之间分工合作,既保留京剧民族器乐的传统韵味,又发挥钢琴音域宽广的多声性和音响宏亮的特点,使京剧在保持传统性的同时,又体现了时代性。

传统京剧的改革与发展,不妨像钢琴伴唱《红灯记》那样,选出传统名剧、名曲、名段先行先试,采用折子戏的办法,用钢琴伴唱京剧折子戏。为了保证这一改革的成功,文化部门应牵头,请懂和声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像殷承宗那样深入到京剧院、京剧团合作,让传统京剧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不断创新和丰富京剧的内容,将钢琴融入京剧,使其“美”与“韵味”在伴奏中恰如其分的体现出来,让京剧音乐表演风格运用到与钢琴乐器的融合中,即传统、又新潮,使得京剧和钢琴都更具有生命力,以此推动京剧的改革向前迈进。

(二)“介入”融合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钢琴织体的选择起到烘托情绪、气氛以及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戏剧矛盾冲突的作用。如钢琴伴唱《红灯记》中李玉和的《雄心壮志冲云天》唱段:

1.1-7小节,双手均演奏四音和弦,以小三和弦居多

2.8小节为减三和弦的震音

3.10、14小节出现了减减七和弦,并配以左手的八度大跳

4.25-28小节,右手以十六分音符持续演奏同一个减减七和弦,左手则演奏该和弦的分解形式

极具和声张力,体现出一种不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奠定了一种悲愤的基调。减三和弦与减七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是最具和声紧张度的和弦,也最适合用来表达激烈矛盾冲突。

5.44小节,钢琴的右手震音为G-#A,是增二度关系

钢琴在制造情绪的推动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仅仅靠渐强的力度记号是无法达到极致的,而是需要配合和声紧张度的提升以及旋律线条的运动。钢琴的明显优势之一就是可以演奏多声部织体。其中,和弦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体现方式。因此,对于不同性质和弦的选用直接决定了钢琴所表达的感情基调。钢琴伴唱京剧,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结构性质的和弦来烘托不同的情绪与场景,这是京剧原有伴奏乐队所不能够达到的,这种技巧的融合,如游如翔、若舞若蓦、雄伟瑰丽、各逞其妍,会让京剧音乐给人以更美的享受。

(三)“介入”融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再生力

春梅绽雪,霞映澄塘。钢琴融入京剧的伴奏,既保留京剧原有的韵味,又发挥钢琴音域宽广、多声性、音色美的作用,使京剧音乐富丽、丰满、洪亮,加上旋律过度的媒介,那种耐人回味的韵味,让人听后有美不胜收的感受,两者交相辉映,改变当时京剧发展让人堪忧的局面。钢琴伴唱《红灯记》作品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融合是创造、是再生。

1.双手反向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张力与推动力

《雄心壮志冲云天》中1-4小节,左手线条级进下行,右手上行,左右手反向扩张,配合力度的渐强,为音乐带来极大的张力。

15-22小节,也是左右手反向扩张的例子,配合渐强记号,将力度推到f。

72、73小节,力度由p推到f,又是钢琴左右手和弦反向运动扩张的例子。

261小节,钢琴左右手的反向三十二分音符的九连音跑动,将力度推到了sf。

2.同向的线条运动也有各自的作用

同向的上行线条可以体现一种昂扬的斗志与必胜的信念,如:142、143小节的左右手连续上行,引出了唱词“我看到革命的红旗高举起”。

同向的下行线条则表达一种坚定的决心,如《仇恨入心要发芽》前奏的第二小节,刻画了铁梅内心起伏并不断加深对敌人仇恨的心理变化,一字一板的唱腔,表现了革命自有后来人,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英雄形象更加完美,把其中的瑰丽淋漓尽致地演奏出来。

钢琴伴唱《红灯记》采用了钢琴与打击乐的结合,烘托了现代京剧的时代气息,表现了浓郁的京剧风格。打击乐在京剧音乐中起到指挥和烘托气氛的作用,是京剧伴奏中的灵魂,对演出中节奏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如:《都有一颗洪亮的心》第一小节中李铁梅的念白“奶奶,你听我说”一句,就离不开打击乐的配合。

钢琴和京剧乐队中打击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达到水乳交融,对京剧的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基础上,扩大京剧音乐伴奏的规模,使京剧的弦乐、打击乐与钢琴璧合而成的小型交响乐团,提高“听”的效果,使京剧音乐既清雅沉细,又虚鸣响亮;有温劲雄浑,也有高亢激越。钢琴渗入京剧音乐的伴奏,是一种创造,使京剧在新时代得以再生,给京剧的创新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二、钢琴“介入”中华传统音乐演奏教学的构想

钢琴伴唱《红灯记》的诞生及演奏的巨大成功为钢琴在中国的生存找到一条与本土音乐融合的途径,拓展了中国的钢琴音乐演奏与教学实践,为京剧的传播和推广开创了一条崭新路径。具体创新思路如下:

(一)传承、创新京剧艺术,推广钢琴“介入”化教学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习得认知和习得行为。艺术教育钢琴教学在以往的认知和行为里,钢琴是西洋音乐的工具,实践的都是钢琴固有的乐曲,先入为主,因此青少年的审美取向、音乐的习得素养大多为欧洲为中心的域外音乐积淀。钢琴家殷承宗先生几十年以前就将京剧移植在钢琴演奏中,时至今日尚未能普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有责任。京剧在我国虽然诞生很晚,但后来居上。正如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所说:“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成型较晚,但她汲取了其他剧种的精华,是最成熟、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珍贵的瑰宝。”[2]她璀璨古今、誉满中外、汗漫戏坛,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京剧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兼容其他剧种优点的结果。一代又一代中国普通民众是听着京剧而形成爱好形成审美观,这就是艺术教育。底蕴深厚的京剧在20世纪60年代初,现代戏的出现,也曾经引起一段轰动。虽然,那个年代“八个样板戏”被称为一枝独秀,但是那一代青年人听着它走进音乐,后来成为我国音乐精英的不在少数,如中央音乐学院77、78毕业生的谭盾、叶小钢等。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新时代、新气息、新环境给京剧音乐注入许多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京剧发展到今天,虽然新编京剧现代戏的尝试仍在进行,但总不尽人意。其实,历史有机遇使京剧介入钢琴教学,如钢琴热的上世纪80年代,琴童可以中西合璧的进行训练,培养民族音乐兴趣,可以想象近四十年的灌输教育,若有几代钢琴家用钢琴弘扬京剧艺术,京剧的普及也早已成气候。然而,当下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京剧音乐也日渐式微,并受到时代的挑战,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钢琴教育教学失去历史机遇存在关联。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崭新的娱乐形式进入社会,如电影、电视、电脑、交响乐、演唱会、芭蕾舞、话剧、DVD等,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戏剧行当,使京剧市场越来越小。如何让京剧重新崛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曾精辟地说过:“移步不换形”。就是说,在保持京剧唱腔的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要创新、要发展。钢琴伴唱《红灯记》的成功,让我们思索着、努力实践着这一传统文化的新形式,其中钢琴教学面对青少年的教育。一种音乐演奏无论是何种乐器所呈现的乐思都共性般地来自生活、时代和地域烙印,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和乐曲,因此在演奏中不光是教授技术,更多的是韵味和情感的注入。往往渗透心灵的不是技术而是音乐的民族文化所带来的审美心理,毕竟京剧艺术是音乐与演唱,让青少年会弹会唱传承才落到实处,产生审美价值观,这才是推广传统文化的百年大计。[3]

(二)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钢琴教师继续教育

无论是活在当下的艺术形式亦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生,最终依靠的是人,而具体体现就是钢琴教师掌握京剧移植于钢琴演奏的精髓。然而,当今的基层钢琴师资队伍的民族音乐素养与求变意识令人堪忧。一是曾经所学的钢琴的教学体系的不良定型;二是钢琴教师的兴趣取向和“半路变法”的不适应。鉴此,对钢琴教师实行及时的培训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的京剧表演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她代代相传,并在新的时代仍然散发出馨香,著名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傅雷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预言:“中国戏剧也始终留在那‘通俗的’阶段,因为它缺少表白最高情绪所必不可少的条件——音乐。于是,我曾大胆的说中国音乐与戏剧都非重行改造不可。”[4]如今京剧改革已经向钢琴靠拢了,钢琴教师应当迎头跟上,喜欢上京剧。将介入的京剧改编的完整结构的音乐进行理性的曲式结构分析和唱段的吟唱实践,积累民族戏曲音乐演绎经验和音乐心理层面的深入感悟。这里可以把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分析方法和外国的曲式作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自我修炼,备课时“自弹自唱”,谱面文本与演唱文本相结合,丰厚自我,更深层的传授给学生。这样,既激发继续教育的原动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京剧艺术的兴趣。[5]新时代的京剧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久地保留下来,这就给京剧的改革、创新以及钢琴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京剧音乐是以单声部为主,音色显得有些单薄,在西洋和声音乐冲击下,已和现代观众的欣赏要求拉开了距离,尤其是年轻一代更不愿接受,加之京剧仍是传统的道具,布景更显单调、乏味,彰显传统戏曲音乐是那么的不牢靠,使得戏园子里的观众日臻见少。

特殊时期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巨大成功,解除了钢琴在中国的生存危机,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大潮粉碎了极左思潮的禁锢,加之国运昌隆,人民生活富足,推动了中国钢琴事业的大普及、大提高、大发展。当今,全国成千上万的琴童在学习钢琴,形成史无前例的中国钢琴热,使钢琴在我国由知之甚少到喜闻乐见,由个别到普及。中国的钢琴艺术教育事业虽然历经磨难,仍沿着完善自己的文明之路前进,在几代人辛勤汗水浇灌下,使得这一博大精深的钢琴艺术稳步发展到繁荣时期,钢琴伴唱京剧的适时推出,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实施京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移植于钢琴演奏使之活化的途径中,钢琴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应充当主力军。

三、创造中国钢琴文化语汇,加强钢琴教材建设

借鉴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创新成果进行钢琴教材建设是传承民族音乐的有效保证。钢琴伴唱《红灯记》,利用钢琴取代传统京剧中的管弦乐队的作用,这种大胆尝试和完美的结合,既保留和突出了京剧的唱腔,又充分发挥了钢琴富于表现力的音域宽而浑厚的优势,伴奏中利用钢琴近六个八度音区,大大超过了自然人声所能的极限,强化了作品的音乐性。钢琴伴奏中还运用大和弦、颤音、辅以琶音以及“反复式”、“加花式”的处理,和运用京剧音乐中“西皮原板”“二黄快三眼”“西皮二六”“二黄二六”“回笼”“原板”“慢三眼”的“成套唱腔”。[6]又根据角色的需要,采用各式唱腔之精华,突出鲜明的个性,与运用“西皮导板”“二黄原板”“快三眼”“快板”“散板”“跺板”等技法,加上锣、鼓、钹的巧妙配合,既丰富了京剧音乐的表现力,又是创造中国钢琴音乐文化语汇的新举措。把这些属于京剧唱腔和伴奏特有的音乐语言进行合理归类,编辑成册,建立一套完整地京剧移植于钢琴演奏和教学的系列教材。这里可以借鉴老一辈作曲家的创作经验,如朱践耳的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五首,就是利用布依族山寨民族戏曲音乐语汇进行创编,用外国的先进作曲技法结构化处理,非常成功,入选高师教材,其中的《花之舞》被定为2008年第五届“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国钢琴必选曲目之一。[7]由此思路,可扩大到所有传统戏曲和现代戏曲的地域性音乐,组织作曲家、钢琴家和钢琴教育家进行移植性改编,形成钢琴演奏戏曲音乐之大系统教材,无疑是弘扬民族音乐、创造中国钢琴文化语汇的一种创举。既继承了传统戏曲的精髓,又对戏曲改革的广度和创新作出有益的探索。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京剧是中国的国粹,钢琴是西洋乐器之王,两者有机的艺术融合必会产生奇异的音乐效果。欣赏这类奇异的音乐,犹如漫步在清澈、纯净的月光之下,徜徉在争奇斗艳、芬芳扑鼻的花海之中。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艺术史就是一部兼收并蓄、“洋为中用”、 海纳百川、中西贯通,汲取并同化异域艺术之精华的发展、嬗变、繁荣史。贵在坚持,一是不忘传统韵味,二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那么,钢琴渗入京剧音乐的伴奏,无论是现代戏还是传统剧目,定会为京剧表演注入新鲜血液,二者芝兰竞秀,和光同彩,使国粹京剧之音乐更加新颖、精透、完美,更加容易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再加上舞美、道具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高科技的运用,京剧一定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以此为起点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的大繁兴,同时还可以启发其它地方戏和其它传统音乐的钢琴化伴奏与教学实践。西洋管弦乐在我国的高校音乐学院的教学说起来也有近百年历史,个别乐器演奏中国风格的曲目也由来已久,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要使西洋乐器音乐创作和演奏形成良性风气和深入到民族音乐骨髓进行创作、表演和教学,真的还任重道远。[8]

猜你喜欢
红灯记介入和弦
京剧《红灯记》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京剧中的思政:样板戏《红灯记》之重逢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浅谈《红灯记》成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