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起的思考

2018-09-04 08:49秘嘉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能力培养翻转课堂

秘嘉

【摘 要】“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源于美国的教学形式,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地区,已经有学校开展了多年的“翻转课堂”实验,只是没有强调用“微视频”。本文就我本人在《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课中试图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进行阐述,希望能与广大教育同行一起探讨该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为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尽到绵薄之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物种概念;学习主动性;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075-01

1 什么是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已成为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其来势凶猛,大有颠覆传统课堂、迎来课堂教学革命之势。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2 我亲身经历的翻转课堂

由于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强烈兴趣,我准备在《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课中使用完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我对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抱有很高期望,以为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在展示交流环节锻炼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营造一个“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情景,可是真正的上课过程却充满了无奈和意外。第一个意外:查找资料并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不足。尽管在查资料前,老师已经一再的说了查阅重点,但半数以上的学生所查内容和教学内容有相当大的偏差。第二个意外:学生只是念资料,而不是去理解资料内容。上课时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在查阅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教材中相关概念。但是,学生很习惯于“念”,最长的念了5分钟,在一字不差的念完所查资料后,大多说不出获得了哪些知识,联系不到教学内容中的“物种”、“隔离”核心概念。第三个意外:学生不愿“想”,但是愿意“听”。在上课时,当问到“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概念的?”“你的资料中有哪些地方和这个概念有联系?”时,有的学生简单的说了“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名词,有的一语不发,有的拿起课本和资料看,但是仍然在等着老师“讲解”。

3 “翻转课堂”带来的思考

在四个班级的教学中,都出现了上述的种种现象。在课后,我进行了长时间的反思,这些看似“意外”的表现,其实有着深刻的发生背景。

背景一: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把学生和课本、习题、试卷牢牢绑定,日常教学中很少或者根本不给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动手的机会,突然要求精确地查找到相关教学内容,学生是不适应的。动手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像生物这样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科学,很多学校也很少或者不给学生机会去做实验就是证明。

背景二:高二的学生在之前近10年的学习过程中,已习惯于“听”老师讲解,对学生来说,“听”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条件反射,并成为自认为最舒服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想”问题并提出问题,其实是难度很大的一件事。

背景三: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在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等环节,人们评论最多的是教师的行为和能力,很少或者根本听不到对学生特点的评价,而这种大环境也导致包括学生在内的各个教学相关群体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对教师抱有极大的期待,教师似乎应该做到一种接近于极致的完美,而很少去想课堂教学中到底有哪些空间是留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观性不强,导致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不习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情景。

针对这些问题,我总结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可一蹴而就,要在教师长期缓慢的引导下实现,也就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言,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大胆尝试让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自主學习的能力培养。

第三,翻转课堂更符合今天学生的“口味”,任何一个刺激能给人们带来的新鲜感能持续大约10分钟,因此教师在录制视频时,最好是一些短视频,保证学生的观看兴致。

猜你喜欢
学习主动性能力培养翻转课堂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策略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激发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