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困难中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实验探究

2018-09-04 08:49张观松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习困难初中数学

张观松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初中生还存在数学学习困难,为了针对这些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灵活性特点进行探究分析,选取了50名學习困难学生作为观察组,50名学习正常学生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学生们的认知灵活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们认知灵活性缺陷。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困难;认知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28-02

1 问题的提出

数学学习困难,主要指的是学生们在正常的教育以及教学条件下,智力正常也无明显的感官缺陷以及情绪障碍,经相关研究表明这类型学生存在着记忆方面的缺陷[1]。

认知灵活性也被称作心理灵活性或定势转换,主要指的是根据情境的变化来进行思维活动能力的转换,也就是说个体进行认知加工策略的调整,并生成新的规则来适应环境中一些不可预期的新变化。认知灵活性现阶段主要有反应灵活性以及自发灵活性这两种形式,其中前者主要指的是对思想定势进行改变,并能够适应环境的需求,而后者需要在涉及外部线索缺少的情况下生成多种反应选择,并借此来进行最适当反应的选择。就初中学生们而言,其认知灵活性多指的是在自己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构架,从而在情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来做出适宜的反应。本文主要应用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任务以及数字转换任务,来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是否存在有认知灵活性缺陷来进行分析。

2 研究的方法

本次以普通中学的初一与初二年级学生们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所有学生们进行数学标准化测验的参加,测验时间60分钟,然后就最近一次的数学考试成绩进行收集,将成绩转变为标准分数,将数学标准化测验以及数学成绩标准分均位于20%以下的学生作为观察组学生,并诊断测验中学习水平动机低于两个标准差以及图像推理智力测试分数低于80分以下的学生,将符合上述标准的5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对象,此外就选取数学学习成绩良好的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WCST作为一种神经心理测试方法,其主要是根据以往经验的分类、概括以及认知转换的认知灵活性水平,现阶段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检测大脑的执行能力以及认知灵活性水平上面。数字转换任务主要是人们在完成多项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迅速从某一任务切换到另一种任务之中,并能对认知灵活性水平进行有效的反应。

对所有测试对象在一单间教室中进行测试,每个小组首先进行WCST测试,完成数字转换任务作业测试,然后对采集到的测试信息进行相关分析以及差异检验[2]。

3 研究的结果

3.1 两组学生在测试中转换损失分数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在本次研究之中,两组学生其WCST分数、数字转换任务中的转化损失分数以及与数学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如表1所示。就表1进行分析,发现在WCST测试过程中学生们的正确应答数与数学学业成绩呈正相关联系,其错误应答数以及储蓄型错误数则与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呈负相关联系。

3.2 两组学生们认知灵活性差异分析

本次研究中,两组学生在各项认知灵活性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见表2。

4 分析与讨论

4.1 学生数学成绩与认知灵活性的联系

对两组学生进行WCST测试时,发现初中生的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以及持续性错误数等指标跟学生们的数学学业成绩均存在有显著的相关性,与正确应答数呈现为正相关联系,剩下两项指标呈现为显著的负相关联系,与本次的研究结果也保持一致[3]。此外就初中生在任务转换作业测试中的表现进行探讨,学生们的风险转换损失跟数学学习成绩呈现为负相关联系。因此可以将认知灵活性作为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期因素,而当学生们拥有良好的认知灵活性时,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

4.2 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们的认知灵活性缺陷分析

就两组学生的WCST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学生们的得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其在错误应答数以及持续性错误数等灵活性指标上面也存在有比较大的差异性。此外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学生其任务转换作业过程中的转换损失评分也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同学,也就表明了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们的认知灵活性较之于正常学生还存在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因此也可以将认知灵活性不足作为初中生存在数学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们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还需要将加强学生们认知灵活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对于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能够借助于多种不同的情景来对自己所掌握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建构,然后在情景出现了根本改变之后可以快速形成新的规则,并对这些改变的情景以及问题进行有效的应对。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们普遍存在有一定程度的认知灵活性缺陷,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就要求教师们能够应用多种不同形式来进行知识的表征,从而对复杂知识的多种特征起到准确的反应。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需要注重在多种不同情境之中对知识的相互关联性来进行揭示,从而使得学生们在不同情境下运用多种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焦彩珍.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实验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4(3).

[2]崔新鹏.初中生认知灵活性、平面几何问题表征和数学成绩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3.

[3]史先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认知灵活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5(a3).

猜你喜欢
学习困难初中数学
浅析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困难及对策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影响因素分析
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