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8-09-04 08:49李冠羽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质疑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李冠羽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质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74-01

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上的一些粗浅认识。

1 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偏重于学生接受知识形式技能为主,多数是教师提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好问的天性被压抑,以至于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即使我们在新授课之后,安排了质疑这一环节,学生很少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环节只不过是走过场。长久下去,有的学生怕提出不恰当的问题遭嘲笑,对自己的提问题的能力也产生怀疑,对老师设计的这一环节也比较反感。

针对这些现象,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建立宽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逐渐改变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敢于质疑老师、学生,甚至质疑教材。教师要把学生的提问,特别是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视作珍贵的礼物,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自豪感。

其次,让学生相信自己能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表独特见解。刚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在点子上,这时不要批评、不要指责,更不要一着急,教师就自己公布答案。可以让学生从模仿,提出小的问题入手。例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编出口诀后,教师问:“二九十八”中的18是怎么来的?学生口述后,教师接着问:“谁能仿照老师这样提一个问题?”因为要求模仿,学生积极性高,纷纷举手:“四九三十六”中的36是怎么来的?“六九五十四”中的54是怎么来的?……这样通过模仿提问题,学生体验到了提问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质疑的勇气增大。

2 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善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重点,有时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有时离题万里。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如: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上质疑;从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质疑;从课题上质疑;在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质疑等等。例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后,为了了解学生对梯形特征的掌握情况,我出了两道判断题。“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话音刚落,学生们就有喊全对,也有喊一个对,一个错的,我没有及时给出正确判断,而是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在他们的争论中最终得出结论。梯形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如果一组平行,而另一组也平行,那就成了平行四边形。在争论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同时我发现,通过质疑、争论,学生对梯形特征记忆更深了,也明确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做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3 營造质疑氛围,使学生乐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质疑兴趣。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获取知识欲望强烈,学生逻辑思维得到了培养。可见,学生质疑问难要成为课堂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题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例如: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教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谈谈:“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商的变化规律跟什么有关?”“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在什么情况下商变大、变小?”……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提问,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探究欲望,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我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论,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猜你喜欢
质疑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小学数学课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