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2018-09-04 09:15邢旻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
关键词:传播力电视

邢旻

摘 要:随着“新闻立台”策略在广播电视行业的逐步确立,各大电视台都将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作为落实“新闻立台”突破口。这种工作方向虽然是正确的,但是多年以来,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栏目却积累了许多弊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传播力和引导力的有效提升。对此,本文针对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与引导力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专项研究,希望相关建议可以为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提升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传播力;引导力

近些几年,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在传播正能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家广电总一再要求各地广播电视机构把“新闻立台”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对于电视台来说,做好时政新闻报道无疑是体现“新闻立台”的最佳途径。但是,如何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需要广大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将其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去深入思考。

1.时政新闻报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时政新闻报道的价值缺乏认识

时政新闻报道的责任与使命是宣传党和政府颁布的政策、方针、路线以及报道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但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有一些电视台的领导却将时政新闻与“领导活动”划上了等号,在地方《新闻联播》中,“领导活动”的相关报道占据着大量的栏目时长。这种片面的认识一来造成记者在采集新闻素材时产生一种“只有与领导相关,才有新闻价值的”的错误思想,偏離了时政新闻报道的主旋律,二来严重影响广大电视观众对时政新闻的好感度和关注度,导致收视率不断下降。

1.2会议报道过于注重表面形式

近些年来,虽然各地政府大大小小的会议已经减少了很多,但会议新闻仍然是各大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主角”。据从事多年时政新闻报道的一线记者反映,在众多时政新闻当中,会议新闻是最“省时省力”的,一个新闻单位只需派一名现场记者带着摄像机即可完成新闻采集任务。而且当这则新闻呈现在观者面前时,不论是会议场景的拍摄手法,还是会议内容的报道,都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化模式。久而久之,使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与引导力大打折扣。

1.3时政新闻不能放弃监督报道

时政新闻栏目是社会监督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但行使监督职责的过程中,时政新闻报道却显得软弱无力,无所作为。有些电视台以弘扬正能量为由,只进行正面报道,而对于那些带有批判色彩的负面报道,就像“踩地雷阵”一样小心翼翼,甚至绕道而行,避重就轻。观众看久了,必然会对时政新闻栏目形成一种“报喜不报忧”的不良印象。当大部分观众都认同这一印象时,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与引导力也将无从谈起。

2.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传播力和引导力的具体措施

2.1正确认识时政新闻报道的价值

时政新闻报道必然离不开政府领导参加各项社会活动,这也确实一条件体现并传播党中央政策、方针、路线的重要途径,但关键在于如何取舍。例如政府领导参加企事业单位的剪彩庆典、先进表彰、工作视察等等,一方面这些活动不符合新闻的“新”的特性,另一方面这些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缺乏关联,建议在时政新闻报道中舍去这一类报道。而应该多报道一些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最新决策或决定,这些老百生普遍关注的热点新闻,才是传播党中央、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记者在采集这一类新闻素材时,要注重挖掘其深层次的新闻价值,探究本质,将观众最感兴趣的新闻点提练出来;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不要只是简单的报道一个结果,而是要针对新闻的起因、发展和结果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报道,使新闻内容更加鲜活,更加有理有据,入情入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力与引导力,不断提升时政新闻栏目在观众心目中的认同度。

2.2重点突出会议新闻的实际价值

在各地政府工作中,很多重大经济发展决策、民生政策都是通过会议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因此,在时政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会议新闻。但是,一定要要选择将那些与社会经济发展,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会议内容进行报道,加大观众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与参与度,而不是过目即忘,充耳不闻;此外,在报道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笼统的说一下会议概况而匆匆了事,而是要选择好报道角度和切入点,对会议内容中最贴近百姓生活的那一部分进行重点报道。例如一个年度医改工作会议,记者完全可以用一种全新的视角进行相关报道,比如在会上,发言人提到了某个医改措施,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切入,展开后续报道,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的关注度,以此来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与引导力。

2.3承担时政新闻的社会监督职责

坚持正面报道无疑是时政新闻报道必须坚守的重要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新闻栏目中不能进行监督性、批判性、揭示性的新闻事件报道,两者之间不但不存在矛盾冲突,甚至是相辅相成的。监督性、批评性、揭示性报道是正面报道的必要补充,其出发点是善意的,对负面的、错误的事物进行揭露和批判,是电视媒体行使社会监督职责的重要体现。例如在某地方台的《新闻联播》中,连续多次报道了某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促进该医院的工作风气和服务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减少了医疗纠纷,改进了医患关系,很好的体现出了时政新闻的舆论引导能力。在“新闻立台”的方针对指引下,时政新闻栏目更要勇于承担起社会监督的重要职责,真正做到为民喉舌,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力与引导力。

结束语

在“新闻立台”的背景下,各大电视新闻机构要尽快提高自身时政新闻报道能力,相关工作人员包括电视台台长、总监、编导,首先要改变以往的工作观念,大力推进时政新闻报道的改革。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寻新的报道方式和宣传渠道,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震军.广播在新闻时政报道中的优势与创新[J].华章,2010(9).

[2]贺宇,于红梅.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论——从《东方时空》看电视新闻受众观念的变化[J].理论观察,2002(3).

[3]杨丽.新形势下改进时政新闻报道的思考[J].现代视听,2013,3(3):44-45.

(作者单位: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传播力电视
《苍梧晚报》:多元跨界的空间与效益
山东《支部生活》:党刊如何提升“四力”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