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2018-09-05 14:33李月萍
发展 2018年8期
关键词:评价课堂教学教师

李月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有机结合成了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是目前语言教学运用相对较多的教学策略,但要正确合理使用。必须有效规避化解一些具体问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新课程理念对当今高中英语教学有了新的目标定位,在促进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发展的同时,还涉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此使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以适应课改新要求。而合作学习以其注重学生思考、实践、协作等能力培养提升的特点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语言课的教学当中。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合作不够充分、形式单一无趣、问题难易无度、学习效果不佳等现象。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要注意解决下列这些问题,就可以有效规避上述现象,提升合作学习效率。

首先要解决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到位的问题。虽然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并广泛采用,但在国内教学中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应用策略,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难免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操作,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所以,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成功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概念涵义、理论支撑、实施要素、组织形式、国内外应用案例等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夯实理论基础,更新教学理念,同时要将理论与学生学情、教学内容、课堂现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创造性地应用,才会明白合作学习不单单是随便把学生编个小组,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就可以实现的,也就不会出现东施效颦,徒有教学组织形式的精彩纷呈,却无教学效果的创新突破,而是真正地因教学需要,搭建一个师生、生生间多向交流,小组成员责任明确、积极交流、合作探究成效明显的良性学习平台。

其次要解决学生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合作学习的关键点在合作,就是要让学生有一种合作意识,会主动寻求合作与帮助,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追求“春色满园”而非“一枝独秀”。但我们目前的高中教育基本上是竞争教育、精英教育,只要你相对其他同学足够优秀,能够脱颖而出,取得优秀成绩,在高考独木桥上能“过关斩将”,就能够更多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合作学习恰恰相反,不把同学看成竞争对手,自己的成功不但不能损害同伴的成功,还要依赖他们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成功,唯有每个小组成员产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各司其职,同舟共济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制定共同目标、平均分配学习材料、组员角色定位、组员全部完成任务才算达标等措施,让每一个学生都围绕目标任务承担一定的职责,这才能变依赖为互赖,让大家都动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在独立思考、张扬个性的同时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提升相互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要解决分组不均衡的问题。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一般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的,也就是说分组要均衡,才能实现合作中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和成绩靠后的学生合作,或者合作时带情绪,不愿意协作帮助,或者学习好的学生一人独揽所有任务,造成组内成员参与不均衡的问题,另外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分别编组,面对同一目标,难免会出现成绩差的小组经常完不成任务,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还有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中缺乏分享与协作(share and cooperation)的意识,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经常研究学情,可以通过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与学生多交流沟通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特长、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捷但不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比较突出但不善于归纳总结,有的学生思路比较灵活但不善于分析研究等等,将这些具有不同特点的组员合理结合在一起,实现组间均衡搭配,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小组活动效率,帮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将学生6~8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性別、性格、能力层次的学生组成,分析全班的学生情况,确保各小组之间人员分配均衡,并且在上课时要求他们呈长方形就座,以便面对面讨论。

第四要解决合作学习时机选择不恰当的问题。合作学习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的缺陷和不足,虽然有不少好处,但并不是说它就可以代替课堂教学,不可以整节课都采取合作学习来进行,也不是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模式,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和其他教学策略配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何况组织太多的合作学习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降低参与积极性。所以,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诸如学习重点的发现和难点的突破就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来实现。在实践中,教师不直接告诉知识点,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辩论、质疑、比较分析中梳理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找到重点,在重点的理解掌握中突破难点。其次,恰当地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小组竞赛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竞争性。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五单元Canada_The True North时,笔者设计了小组活动“to find the best travelers across-Canada”,让各小组通过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来累计分数,从而选出哪一组是最优秀的旅行者,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课堂效果十分理想。

第五要解决评价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虽然合作学习模式因为切合新课程改革要求而被推崇,但是对于教学效果评价的机制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太大变化,学校、学生、家长关注的还是考试成绩,并非学生能力素质的拓展提升,评价机制的滞后会产生不良的导向,学校在组织听课中过于强调课堂气氛或师生互动情况,这就导致一些老师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而被动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没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换汤不换药,有的老师尚未掌握有关合作理论知识,不具备开展合作学习的能力,想当然地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还有为了应付评估和检查,或者展示课改成果而盲目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只是组织开展了合作学习,而忽视了评价机制的建立和运用,等等,这些都背离了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可以说,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评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一方面学校要探索建立比较科学的合作学习考核评价体系,要关注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是否具备,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考与协作,能力素质是否得到拓展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对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引导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第六要解决教师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并不是说要弱化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相反,教师应当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参与者、督查者等多个角色。现实操作中,一些老师觉得自己把目标设定了、小组分好了,剩下就是对学生合作探究结果进行评价了。这其实是错误的,我们都清楚,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是不会产生神奇效果的,合作学习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教师绝不能袖手旁观。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合作形式和合作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还要深入学生中,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随时调控各小组的合作活动,给予及时的点拨、必要的鼓励和适当的协调,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要运用好,还要多处发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实现学生能力素质提升和学业成绩提高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猜你喜欢
评价课堂教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