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肾小细胞癌1例报告

2018-09-05 06:20孙祖刚陈怀安苗文隆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根治性囊性肾癌

孙祖刚,王 哲,刘 硕,陈怀安,苗文隆

(1.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部,河北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

囊性肾癌(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与肾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CC)两者单独发生较为罕见。但我科近期收治1例更为罕见的术前诊断CRCC而术后病理为肾SCC患者,故结合有关CRCC与肾SCC的文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1岁,主因“四肢起红斑伴疼痛4 d”于2017年2月16日收入我院皮肤科。入院后彩超提示:左肾上极实质内可见3.9 cm×3.3 cm低回声囊性肿物,边齐,形态不规则,不除外恶性病变。行增强CT提示:左肾囊性肾癌可能(图1A、1B),故转入我科诊治。既往胆囊切除术后10年,余否认其他病史。近期无明显体重减轻,无肉眼血尿、腰痛等不适,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尿常规无异常,胸片:双下肺陈旧病灶,余未见异常。结合增强CT,初步诊断:囊性肾癌。患者身体状况佳,健侧肾功能正常,术前各项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行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免疫组化结果:CD56(+),CK7(-),Ki-67(+约1%),P63(-),S-100(+),Syn(+),β-Catenin(+)(图1C)。患者拒绝术后化疗,3月复查无肿瘤复发及转移,仍存活至今(2018年3月7日)。

图1 囊性肾小细胞癌患者CT图像及术后病理镜下观

A:平扫图(左侧肾脏上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直径约2.9 cm);B:增强扫描(边缘结节样强化,内未见分隔及强化);C:术后病理。

2 讨 论

肾癌中CRCC比较少见,以单侧多见,好发于成年男性[1]。其中以囊性改变的肾癌占所有肾癌的4%~15%[2]。临床病理类型以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常见,其分期、分级低[3]。但本例术前诊断为CRCC,术后病理为肾SCC,其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进展迅速[4],而该病例病理虽为高级别肾SCC,但术前检查未发现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这可能与癌组织被完整的囊壁局部包裹限制SCC早期转移有关。临床上肾SCC表现无特异性,21~75 岁为好发年龄,性别无差异性,以腰背痛、肉眼血尿为常见,偶见无明显症状病例[5]。而CRCC患者起病隐匿,偶有轻微的腰痛、血尿等症状,多无症状,易被忽视,绝大多数仅体检时被发现[6]。本例囊性肾SCC起病隐匿,就诊时无明显症状,彩超发现病变,检查亦无原发转移灶。可见囊性肾SCC可能更符合CRCC的临床特性,这种表现也可能与囊壁有关。

目前,增强CT对CRCC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尤其中囊壁小瘤结节不规则强化这一最重要的特征[7]。故结合该患者增强CT扫描(图1B),术前考虑CRCC的诊断。但最终诊断还需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显示:CD56、Syn (腺癌突触素)、 CgA (嗜铬粒蛋白)、NSE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出现两项以上阳性有助于肾SCC诊断及鉴别。其中Syn 是最敏感的标志物[4]。该病例免疫组化结果:CD56(+) ,Syn(+)。因此确诊为肾SCC。可见诊断囊性肾SCC必须结合增强CT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

既往针对CRCC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方式为佳。但也有学者因担心CRCC破裂致癌转移,故多采用肾根治性切除术[8]。然而对肾SCC治疗无统一标准,因肾SCC早期就有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仅行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9]。化疗可以使部分患者受益,术后联合辅助化疗的平均生存期为17.3个月[10]。既往以铂制剂为主要化疗方案。近期王旭东等[11]研究用舒尼替尼靶向治疗晚期肾SCC,随访获益。而本例囊性肾SCC行根治性手术后,未行化疗,随访效果较好。可见囊性肾SCC,行根治性切除术后不行化疗也可能使患者受益,但囊性肾SCC的治疗仍需积累大样本的病例验证。

总之,对于肾囊性疾病要引起高度重视,虽然临床中CRCC以低恶性的透明细胞癌多见,但也可能存在高恶性的肾SCC类型。但要充分对其认识,还需积累更多相关病例。

猜你喜欢
根治性囊性肾癌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背下方入路肾蒂处理技术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期间引发高血压的分析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