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严守生态红线 做中国最美省份

2018-09-06 07:33叶玺
创造 2018年7期
关键词:红线云南生态

叶玺

长江上游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又被称为金沙江。流经丽江境内的金沙江长615千米,占万里长江的1/10。这里,是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的重要战场。

“以前金沙江风沙大,赶上扬沙天气就昏天黑地;如今有柳林的地方,风沙已经销声匿迹。”玉龙县林业局局长李金明说,如今350多万株柳树驻守在较为平缓的金沙江边。

“金沙江柳林”不仅保护了沿线1500多亩良田不受江水危害,而且把金沙江点缀得更加美丽。江边几个村寨就搞起了几十家农家乐;利用退耕还林政策,石鼓镇核桃、雪桃、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仅保持了水土,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近年来,云南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9.7%、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98.2%、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定趋好,六大水系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但是,随着云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尽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但生态空间仍不断遭受挤占,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同时,保护地存在空间界线不清、交叉重叠、管理效率低等问题,生态环境缺乏整体性保护,在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亟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监督和管理,实现一条红线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

生态安全的生命线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改革任务。

2018年6月2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正式发布。

“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强制约束性、协同增效性、动态平衡性、操作可达性等特征。

目前,全国14省份已发布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建立了以省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为总协调,以省环境保护厅、发展改革委、林业厅为主,各级各有关部门配合的省、州、市联动协调工作机制,设立了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专家委员会,成立了若干划定工作专项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顺利开展。

一条生态保护红线,要能够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云南的哪些区域要进入红线?

只有具备明确的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才能清晰落地,便于管理。环保部负责人说,要将红线边界落到具体地块。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后,要查明各类基本信息,形成生态保护红线数据“一个库”、分布“一张图”,在勘界基础上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让公众真实感受到生态保护红线的存在。

按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云南的生态保护红线分为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三大红线类型,11个分区。分别是:滇西北高山峡谷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大盈江—瑞丽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珠江上游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怒江下游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澜沧江中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金沙江干热河谷及山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金沙江下游—小江流域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和红河(元江)干热河谷及山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使全省约59%的森林、42%的灌丛、33%的草地和59%的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得到加强,强化了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系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将六大水系上游区,特别是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等约70%的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九大高原湖泊100%,金沙江、澜沧江60%以上,红河、怒江50%以上的自然岸线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将对维护好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保持水土,保护水资源、水生态及水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将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大高原湖泊、牛栏江流域水源保护区、公益林、原始林、极小种群物种分布栖息地等保护地以及干热河谷区、东南部喀斯特地带、海拔3800米树线以上区域等生态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使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重要物种保护得到加强,为遏制森林、草地、河湖等生态功能退化,抑制物种及遗传资源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控制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等突出生态问题打牢了基础。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将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重要种质资源保护区(点)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了最基本的生态资源和生命线,保障了全省约80%以上城镇人口饮水安全,同时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云南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和比例适宜,让全省重要生态系统、最珍贵的地带性植被、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以及六大水系上游区的面积得到保护,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系统保护了山水林田湖草,基本满足了云南省生态保护的需要,又兼顾了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为云南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预留了空间。

严格落实组织保障

7月23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昆明举行。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扛起“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时代使命担当,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红线,是必须严防死守的高压线。划定红线是基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才是关键。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为落实好《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云南将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由省直相关部门组成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协调机制,明确地方和部门责任,促进共同保护。完善政策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关政策。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把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与修复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综合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监管平台,开展定期评价。加大政策宣传教育,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良好格局,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守得住、有权威。

“生态保护红线能否守得住、有权威、效果好,应当有一个对保护效果进行衡量的‘尺子’和对地方政府工作成效进行评判的机制,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和考核显得尤为重要。”环保部负责人说。

省委书记陈豪指出,要研究把握“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深刻内涵,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让“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陈豪强调,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政“一把手”负第一责任人责任;要加大督察执法力度,实行严格考核问责,锻造一支生态环保铁军,切实担负起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

有专家表示,各地划红线的面积比例一定要切合实际,“既不能刻意追求规模和比例、以次充好,也不要怕被套上紧箍,不敢划、不想划”。

哀牢山美景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因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调整的,由省级政府组织论证,提出调整方案,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因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勘查需要,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后予以安排勘查项目。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

地方政府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责任主体。例如,北京市要求全市的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只增不减、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四川省定期对红线保护成效开展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确定生态补偿资金的直接依据;贵州省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保护红线责任制,保护不力将被问责。

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云南开展“回头看”工作。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回头看”投诉转办件责任追究力度,截至7月1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问责单位23个,问责个人558人。

观察对象选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护理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8.2±3.7)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67.9±3.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云南省纪委监委已通报多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对全省发现的79个“未批先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核查,对环境违法问题严肃问责追责。

云南将以县级为单位,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准确确定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明确拐点坐标,将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到具体地块。在重点地段(部位)、拐点和控制点设立界桩,在主要路口、村庄周边及其他人员密集或易到达的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树立标识牌。到2020年年底前,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科学评估后,保护与开发相矛盾的区域,到底是要开发还是保护,这是最需花时间研究确定的,也是最难的一点。”环境保护部生态保护红线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高吉喜表示,划定工作坚持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为总原则,同时也要为发展预留空间。每个省份在划定过程中很难“一刀切”,“例如某个矿山,到底划不划进去,要考虑是否合法、是否涉及到战略性资源开采等因素。既要坚持总原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努力建设最美省份

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表示:昆明市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在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实践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他说:“我们将切实扛起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建设蓝天永驻、碧水长流、绿润昆明、花香满城的‘世界春城花都’,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怒江州立体气候明显,是天然的植物基因库,有着珍稀动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具有绝美绝佳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州委、州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省份,我们有信心。”怒江州政府办公室干部尹元旭兴奋地说。《怒江报》副总编辑和伟说,当前怒江州各族干部群众摆脱贫困和建设美丽家乡的热情很高,省、州规划的美丽公路、边境村寨、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干部群众表示,要不断想办法、破难题、强基础,把怒江的山山水水建设、守护得更好。

云南的野生动物数量逐年上升

临沧市林业局干部陈德荣表示,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云南人,为省委的决策“点赞”。临沧市森林覆盖率64.69%,境内有高等植物4200多种,有野生动物725种,有国家公园1个,森林公园3个,是祖国的“大花园”。只要切实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作和生活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临沧的天会更蓝、地会更绿、水会更清、老百姓会更富裕,家乡一定更加美丽。

“德宏成了美丽的代名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指的就是德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州委秘书长侯胜说,德宏在全国率先打造生态田园城市,实现“人在田中,田在城中”的规划理念。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风光如画,田园才会漂亮,城市才会美丽。“让人能够在城市中回味乡愁,在乡村享受城市文明。”芒市住建局规划中心主任俸莉说,芒市在今后的规划中将大力推进保护生态环境,守护好家园,留住乡愁。

文山市环保局自然生态科科长王文燕说,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生态优先、恪守保护优先,深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各族干部群众获得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的发展红利,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在全市产生强烈共鸣。西盟佤族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和环保局局长李先波说,西盟县将突出生态山水和民族文化优势,着力突出民族风貌特色,将西盟建设成一座“小而美”的特色小镇。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暖里村有近2万亩生态咖啡园,村委会副主任李正兵说,越来越美的村庄变得更加舒适宜居,这也让村里开展特色产业观光旅游成为可能,下一步将发展生态、有机咖啡产业,让山区绿色产业为美丽云南添彩。

开远市中和营镇宣传干事姜石英认为,建设最美丽省份,关键是要把各项要求落到具体工作中。在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的同时,做好思想宣传教育,以脱贫攻坚、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革除陋习、示范基地建设等活动为载体,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形成人人自强自立致富、诚实守信做人、饮水思源感恩的文明乡风,让人的素质美把中和营的美升华,并使其持续下去。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环保局副局长王东说,西双版纳生态环境资源得天独厚,早在10多年前就制定了生态立州的发展战略,并在这一战略的实施推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个争做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和山水美的最美省份建设排头兵的蓝图已经绘就。“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让广大的干部职工坚定了争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心。”州住建局城市建设科负责人刘进明表示,通过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将为西双版纳城市美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

生态保护红线,不仅要划在我们的生态空间,更要划进每个人的头脑中,坚持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才能切实推动云南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保住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背景

国务院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各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文件。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到2030年,生态保护红线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云南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0.90%,构成了云南省“三屏两带”的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分布格局。“三屏”: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生态屏障、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态屏障、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态屏障。“两带”: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干热河谷地带,东南部喀斯特地带。

猜你喜欢
红线云南生态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生态养生”娱晚年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