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2018-09-06 10:24陈跃
读天下 2018年13期
关键词:无为而治班级管理

摘要:“无为而治”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杜绝妄为、为所当为,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关键词:无为而治;班级管理;“为”与“不为”

在处理当下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借鉴国外已有的智慧结晶是值得肯定的,结合当下具体问题具体情景是必须的,但是作为拥有几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来说,借鉴古圣先贤的智慧也是必须。“无为而治”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当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班级管理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一、 “无为而治”的阐释

“无为而治”并非一家之言,而是百家爭鸣竞相阐释的。“无为而治”最早是由道家提出的,法家、儒家则是在道家的基础上演化。道家的“无为而治”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一种质朴的无为思想。大自然已经为我们设立了运行法则,一切不合自然规律的人为行为都是妄为,因此人们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从而顺应大自然或者说天道。法家主张富国强兵,“无为而治”只是达到富国强兵的一种手段或者技艺。“善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设于不敢,藏于无事,窜端匿流,示天下无为”,在法家眼里“无为”只是障眼法,真正的作为——富国强兵才是目的。到了儒家“无为而治”就是用德或者仁为手段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的“无为”只是为了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二、 班级管理“无为而治”何以可能

班级是对一学习团体的描述。在一段时间内这一社会团体是相对稳定的,班级成员(包括学生、班主任)是不会无端变换的。在空间上也具有相对固定性,班级所在的学校以及常用学习场所是非流动的。而班级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是班级成员都能够在班级这一群体之中获得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从班级管理的目的上来看是让班级正常运转,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班集体,这与“无为而治”的“治”相统一。班级管理需要考虑学生群体的特殊规律: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管理性还要特别重视个体差异性。这与“无为而治”中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相暗合。

“无为而治”与班级管理的内核具有一致性,因此班级管理可与“无为而治”相提并论,但班级管理因其内在要求而召唤“无为而治”。首先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具有特殊性的,学生是一特殊群体,何况他们还有年级差异具有不同底身心发展特点,并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自身好恶导致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因此班级管理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阶段特性、个性差异。这是理论状态下班级管理需要“无为而治”,在现实情境之中班级管理也要求“无为而治”曾经存在的“教师”中心思想下的班级管理算得上是“为”,并且是沿着班主任老师的强权而存在的强为,这有利于班主任眼中“治”的实现,但这只是形式上的“治”不是个体都能得到发展的自律的“治”。而学生中心遵循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但班集体容易一盘散沙得不到“治”。

三、 班级管理中的“为”与“不为”

“无为而治”不是毫不作为的消极避世,更不是主观义气的无所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治”是循道而为,杜绝逆天而为。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身心发展规律,努力构建和谐班级,致力于学生的发展的管理那就是循道而为,否则我们势必杜绝,并且始终要明确班级管理中“为”是为了“不为”。

(一) 弃不当为

“无为而治”有所不当为。追溯“无为而治”,不难发现“垂拱而治”是其思想源头。那时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的明君帝王有很多事情是不会做的,那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也有很多事情是不当为的。首先杜绝强力而为,强即勉强,强力而为即不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勉强作为。对学生学习思维、行为习惯过高的要求无异于揠苗助长,是违反“最近发展区”的客观规律的。学校即社会,我们的社会是民主的社会,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学校更应该是明主的。班级管理者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执念强烈要求学生,那是开历史的倒车,是培养不出与未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民的。不可强为,亦不可不为。

(二) 为所当为

“无为而治”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带着深刻的能动性,因此“无为而治”要求为所当为。“道法自然”为“无为而治”提供了立论材料,同时也说出了循道而为、根据自然规律而作为的重要性。政治层面的“无为而治”的方式:知人善用、任官得人,为教育管理中的“无为而治”提供了借鉴。“内圣外王”打通了“无为而治”的逻辑体系,同时也对“无为而治”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为所当为要选贤举能、共同承担班级事物。民主的社会就应该有民主的班级,那班委的选举当然也应该是民主的。让班内同学推荐,或者大家投票选举都有利于选出大家喜欢认可的班委,这是同学们行使“选举权”参与班级事务的体现。班委选出之后,要根据同学们的性格以及能力特点安排相应的工作,让大家各尽其才营造更美的班集体。同时在这过程之中,需要把每个人所应该做的工作明确起来、清晰起来。

(三) “为”为“不为”

“为”是为了“不为”,这就好比教是为了不教,班级管理中的“管”是为了“不管”。“无为而治”中无为是为了大为,这就是遵循道的内在要求,追求和谐与统一;教育是教会个体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思考,教育的目的是让个体有自主的能力,所以教是为了不教;同样的道理,班级管理需要管理者的管理,但管理只是外在的引导与控制,最终的管理一定是自我管理。对学生个体而言就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发展的经历。顺应教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是班级管理的真正内核,因此班级管理中“管”是为了“不管”,“为”是为了“不为”。

“无为而治”千百年来指导着国家的大政方针、顶层设计,具有无限的思维深度。在中华民族这块文化根基深厚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学生,自然应该接受到古圣先贤的管理思想的培养,并且“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思想正是当下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良方。让班级管理“无为而无不为”,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参天之木”。

参考文献:

[1]陈红杏.孔子“无为而治”说辨微[J].中国哲学,2015(07):57-63.

[2]唐少莲.“无为而治”何以可能——儒家的治道理想及其合理性特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08):24-29.

作者简介:

陈跃,四川省广元市,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龙凤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无为而治班级管理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无为而治:走向中学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