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模式下两个主体联合共建实训基地研究

2018-09-06 10:36杨宇清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中高职衔接

【摘 要】本文以中职和高职两个主体联合共建实训基地为例,分析中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及建设方法,并阐述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中高职衔接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以达到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为中高职实训基地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两个主体 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027-04

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2016 年,广西在《关于加强我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衔接贯通,系统培养,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建立专业群实习、实训、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六位一体”的共享性实训教学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到 2020 年,建成一批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课程改革与条件建设匹配的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在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与示范作用。

自 2011 年广西“2+3”中高职衔接在招生方面试行以来,广西各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及评价模式等方面,特别是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衔接进行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中高职衔接的实训基地。通过调研发现,在投入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训项目等衔接上进行建设,突出实训操作规程的渗透、突出职业情景的营造。而两个主体联合共建实训基地是中高职衔接的一种创新模式,其建设更侧重于中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职业技能提升,更好地实现院校间师资的调配。为此,本文以两个主体联合共建实训基地模式为重点,开展中高职衔接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分层次构建实训基地,使中职和高职实训基地设备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解决由于“软”建设的忽视导致设备资产的增长速度与“软”实力提升速度比例失衡,以及中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衔接不紧密导致中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

一、两个主体联合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及建设分类

所谓“两个主体”指的是中职和高职各为一个主体,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如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和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航海工程系,共同投入建设资金,院校共建多个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较合理,能较好地满足中高职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还可作为社会培训的场所,实现多功能合一,院校间师资互聘互用。

中职学校由于受理论基础的局限,学生掌握常规的技能,侧重于再生性技能培养;而高职学校专业复合性强,培养的学生不仅懂技术,而且能进行技术开发,能将工程设计转变为工艺流程,将原理理念转化为管理规划。两个主体联合共建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使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或专业群的实训基地既可以满足中职阶段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高职阶段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需要。

(一)建设思路

在培养目标上,中职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基础性作用;高职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针对性。为此,根据中高职专业特点与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成立中高职衔接院校企合作理事会,通过院校之间中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调研,形成中高职衔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共同构建一个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递进培养为主线的多模块、多功能组合一体化的實训教学体系,实施递进层次的能力培养模式;建立基于“共育人才,共享成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使实训基地成为融教学、实训、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二)建设要求

硬件条件:提供必备的电脑、设施设备及对应的技术资料、理实一体化教室、相应的检测设备等。

软件方面:采用指导教师(导师)制的项目教学方式。由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骨干共同开发与硬件配套的题卡、工作页或任务工单等。

(三)建设类型

根据教学场所各区域功能的不同,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校行企合作型实训基地;第二类是以院校为主体,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合作型实训基地;第三类是基于专业公司的运营型实训基地。

下面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例,介绍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

第一类以航海类专业教学、船员培训考证为主,满足中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校行企合作型实训基地,主要采用模拟仿真及实船设备和题卡开展教学。

第二类以港口机械、机电(港口)专业教学为主,基于中高职教育实训内容与实训项目等院校合作型的实训基地,主要运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工作页开展教学。

第三类以市场运作、项目管理为主,基于专业公司实体运营、满足生产与技术服务的实训基地,采取“师生”“员工”角色交融,运用真实任务工单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的方式开展教学。

二、各类教学场所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

(一)校行企合作型实训基地建设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

在广西海事局的指导下,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航海模拟实训中心面积约 1500 m2,由船舶操纵模拟器、轮机模拟器、GMDSS 真机与仿真机、机工水手训练场、电子海图系统操作等 12 个实训室组成,配套模拟器各项目实训操作工位数 50 多个、题卡训练工位 120 个、海图作业实训工位 55 个。

1.建设方法。在实训基地功能定位上,中职航海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从事远洋、沿海值班水手等支持级船员或内河三副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而实训基地建设侧重于学生沿海或远洋值班水手、内河船舶操纵等技能的训练。根据培养目标及训练要求,对接船员基本安全、水手操舵、甲板索具操作等值班水手业务知识与技能课程,建设以操作技能及职业素养训练为主的船员水上技能实训中心、水手技能实训室、水手工艺实训室等;高职主要培养的是从事远洋、沿海等高素质的操作级船舶驾驶员和管理人才,故实训基地建设侧重于学生船舶操作技能的训练。对接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定位与导航、船舶结构与货运等课程,建设以船舶驾驶和海上货物安全运输操作及船舶资源台管理等能力训练为主的船舶操纵模拟器实训室、航海仪器实训室、电子海图实训室、货物积载与系固实训室等。

在实训项目设计上,中职要能满足远洋或沿海值班水手等支持级船员或内河三副适任考试的要求,高职则要能满足远洋或沿海三副等操作级船舶驾驶员的培养要求。

在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方面,在原中职航海专业实训基地配备基地上,投入资金,改造船舶电站,扩展船舶操纵模拟器教学功能,在满足无限航区值班水手、沿海和内河三副培训及考试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无限航区三副适任培训和考试所需的实训设备和资料,如新建航海仪器模拟仿真实训室、货物积载与系固模拟仿真实训室,新购跨洋航线海图及航海图书资料、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功能扩展、航海气象实训室设备扩充等。

2.教学组织形式。航海专业实训教学主要以帮助学生通过相应船员适任证书技能考试为目标。为此,中高职专业教师需要根据相应船员适任证书技能考试大纲,并结合中高职实际教学情况,同时兼顾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层次的教学,开发出电子海(江)图显示与信息系统、航线设计、海仪器使用正确作用、雷达操作与应用、船舶操纵、避碰与驾驶台资源管理等多种类型题卡,形成相对独立的题卡系统和实训资源包。

航海专业船员适任证书技能考试除船舶操纵外,基本要求单人完成。但在实训教学组织上,应从中高职教学实践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可单人或分组相结合组织教学。教学内容则依据相应的船员适任证书技能考试要求而定。如船舶操纵模拟器操作训练,中职教学内容以训练学生掌握正确操舵方法为主,采用分组教学形式,一般 2 人一组,1 人发舵令,1 人按舵令操舵,轮流练习,按每 20 人配 1 名指导老师;而高职教学内容以训练学生正确操舵方法的同时,正确运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进行船舶操纵,因此教学组织也采用分组教学形式,一般 3-4 人一组组成驾驶团队,配指导教师 1 人。2-3 组进行船舶操纵对抗训练时,配指导教师 2 人。各组按照无限航区三副适任评估项目要求,教师演示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各适任评估项目下的操作任务。中高职教学组织形式流程图如图 1。

(二)院校合作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服务于港口机械、机电(船舶)等中高职专业教学为主的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根据港口机械、机电(船舶)专业中高职教学特点和企业生产要求而建,面积约 2000 m2,主要有载运机械运行与检测、港口机械运行检测与仿真等 15 个实训室,桥吊、叉车训练场各 1 个,同时配备特种设备考证培训中心,并配套有相应的技术资料等,实训室和训练场建设可同时满足中高职 200 人教学及企业员工培训要求。

1.建设方法。在实训基地功能定位上,根据培养目标及训练要求,对接各种机械操作、运行与维护及售后服务等业务知识与技能课程,中职建设以操作技能及职业素养训练为主的叉车训练室、特种车辆仿真操作实训室、发动机拆装实训室等;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侧重于学生起重与传送机械的运行与维护、项目设计等,建设工程机械电路空调实训室、港口机械运行检测、发动机运行检测实训室、模拟沙盘等实训室。

在实训项目设计上,中职要能满足叉车、挖掘机等操作级技能考试的要求,高职则要能满足起重信号司索、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机械销售、配件管理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能熟练进行各式港口设备安装、拆卸与维护等。

教学场所分室内和室外场所,共划分为 3 个区域:理实一体化教室、学习和实践训练区(2 个实训项目同时展开)、小组讨论区,如图 2。

2.教学组织形式。此类教学场所以训练学生港口设备维护与运行操作技能为目标,辅以叉车、挖掘机、起重机等特种车辆培训考证工作。

中高职教学内容要求是递进关系,但教学组织实施环节基本一致。对接载运机械运行与检测、港口机械运行检测与仿真等课程,中职主要培养的是相关机械运行与检测的规范操作技能,而高职则还须把握各种机械的维护、修理及管理,着重培养的是故障排查与处理、设备保养与管理等技能。中职实训教学主要在学习和实践训练区、理实一体教室完成,而高职还须在小组讨论区进行讨论、交流、总结等。按照集中教学、分组实训、讨论完成工作页、师生评价的流程完成任务。一般 15-20 人为一组,配指导教师 1 人。各组在实训前,学生分组、布置实训任务、发放工作页;分组实训时,小组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完成后,小组成员填写工作页,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及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完成教学任务。院校合作型实训基地教学组织形式流程图如图 3。

(三)基于专业公司实体运营为主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依托与海尔集团合作的优势,创建了集教学、培训与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经营性实训基地—— 南宁海贝电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贝公司),主要以专业公司的形式向广西各地市提供海尔各种配件与服务活动,同时服务于电子、物流、运输管理等中高职专业教学、海尔骨干及员工培训。该实训基地建设面积拓展到 1800 m2,主要有电视平板中心、海尔备件库、員工培训中心、物流综合实训基地等,配套有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可同时满足中高职 120 人教学及企业员工培训要求。

1.建设方法。基于专业公司的经营性实训基地(海贝公司)创建与运营模式如图 4,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与海尔集团企业两大合作主体,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引导、学校资源配套跟进、企业资金(或设备,即教学样机)共同投入进行不断的升级改造的方式,将专业教学科室和专业经济实体融为一体,搭建起运输管理、港口物流、电子等专业“产、教、学、研”一体化的多功能实训资源平台。根据培养目标,对接物流设备认知与操作、仓储与配送作业等课程,通过货物的进出库各项作业,中职主要培养学生货物配装与堆垛、叉车操作等基本技能;对接仓储与配送业务、物流企业实务等课程,通过配装与配送路线的优化、企业沙盘模拟运作,高职主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运营管理能力。

2.教学组织形式。此类实训基地教学以训练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其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围绕“海尔工单”进行,学生、员工双角色,主要由企业骨干与教师共同组织完成。中职学生的“员工”身份主要工作是基层操作人员,要求能按业务流程和规范完成基本操作;而高职学生还须能根据规范进行业务操作优化与过程管理。为此在实训教学中,教师须根据中高职学生不同特点,设计工单内容。教学时,教师将真实的“海尔工单”发放到每组学生(一般为 2 人/组)中,学生小组根据要求,以“员工”的身份到相应区域对相关业务进行操作,企业骨干对学生真实业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并一一点评,最后企业骨干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顺利完成真实业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使中职学生在真实业务操作中提高技能、体验工作的乐趣,高职学生还能获得业务的提升。

三、各类教学场所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从上述看出,两个主体联合共建实训基地,使中高职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无论是校行企合作、院校合作,还是成立专业公司运营的实训基地,在建设时都应根据中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要求,按照学生认识与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布设。如机械、机电等工科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项目的设计及仪器设备的配置上,应与行业生产实际一致;管理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应与企业运营的实际相符,以工作和服务流程为主;航海类的实训基地应以船员培养标准建设,师资及专业设备设施种类和数量的配备标准应符合相关海事法规规定,并具备社会船员升职培训、考试功能。这样的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能进一步密切院校行企的关系,合理调配各种资源,而且能将企业元素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教、学、做一体,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促进中高职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

总的来说,通过中高职两个主体联合共建实训基地,能有效地调动两校的优质资源,并能有效解决“软”建设的忽视、中高职衔接不紧密的问题。但各校在借鉴该模式时,应结合本校师资与硬件配置情况,以达到中高职衔接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效益与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仕敏.广西今年将试点“2+3”五年制高职教育(普通专科)[N].中国教育报,2011-07-12

[2]唐 佩,张 斌,余学文.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意义、原则与路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4)

[3]何小荣.浅析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运行与管理[J].现代职业教育,2015(9)

【基金项目】2016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行及制度建设研究”(GXZJ2016ZD10)。

【作者简介】杨宇清(1964— ),女,广西玉林人,高级讲师,广西高级双师,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教务科长,兼任高职专业教学及实训指导,研究方向:職业教育,中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建设中高职衔接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三位一体的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对策研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基于“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