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课异构的中职基础课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2018-09-06 10:36韦兰献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创新能力

韦兰献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中职基础课教师教学的现状,阐述培养中职基础课教师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课例论述基于同课异构的培养教师实践创新能力的新途径,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同课异构 中职基础课教师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078-02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文化基础课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越发显得重要。基础课教师作为文化基础课程的讲授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顺应课程改革,积极投身教改,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但是,当前中职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教学持应付了事的态度,不注重教学研究,不重视自身专业发展。基于当前中职基础课教师教学现状,笔者提出基于同课异构的教师发展新途径,旨在提高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中职基础课教师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的作用和地位越发重要,新课改对文化基础课也提出了新要求。但是,由于基础课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教师对文化基础课教学较为被动,教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教学低效甚至无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中职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不高

相当一部分中职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不强,缺乏创新能力,对教材和学生缺乏研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学习十分被动。教师缺乏“教中研,研中教”的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不加以思考和研究,并进行反思,使问题得以解决,而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此外,有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快好省”,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没有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加以借鉴,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方法并不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二)中职基础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中职基础课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比较淡薄,缺乏主动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的意识,不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不关注职教发展动态。大多是“經验型”教师,一个教案沿用多年,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缺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终身教育的过程,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

二、基于同课异构的中职基础课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即相同的教学内容,“异”即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教师特点和不同的现有条件。这种教学活动就是用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设计的一种课例研究。

(一)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交流平台

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教师通过观摩和反思同行授课,引起对自身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和创新,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由于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而是进行比较、研究和反思,借助这个交流平台,教师之间可以共享彼此的教学经验,钻研教法和学法,相互提高教学质量。正因如此,有必要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改变教师以往“关起门来授课”的现象,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及创新能力。

(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既能体现教师不同的教学特点、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又能体现对教师个体教学差异的尊重。通过这种教研活动,有助于鼓励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不断尝试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营造互帮互助互促的专业合作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同课异构教学课例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只有确定同一教学内容,才能确保教师在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在比较过程中探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 Unit 7 A Healthy Lifestyle—Warming up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共同探讨同课异构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本次授课教师分别为笔者学校的教师A和教师B,两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当,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也相近,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基础信度。

(一)教学片段 1:导入设计

教师 A:What kind of sport do you often do?/Is it your favorite sport?/Why or why not?

学生:football/basketball/table tennis……

教师 B:邀请学生观看一段体育运动项目视频,接着展示一些著名体育明星图片,请学生用英文说出视频中出现的体育运动项目名称及与体育项目相匹配的体育明星。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出问题:Do you know what benefits sports bring?/Why should we do more sports?

学生:Health……

教学效果对比:教师 A 直接询问学生经常参加哪些体育运动及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因缺乏直观的体育运动场景,且学生英语水平有限,通常情况下学生只会选择自己熟悉的词汇来回答,停留在表层,导而不入。教师 B 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一段体育运动视频及体育明星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情境,再让学生说出看到的体育运动项目名称,通过回答问题,导入本课的主题。

在英语教学中,话题导入非常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或技巧,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程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片段 2:生词讲授

教师 A:OK,there are some new words about sports in the dialogue.Lets study them one by one.展示图片及相对应的英文词汇。

教师 B:Listen to the dialogue carefully,please find out the words of sports,and try your best to write down the words.Then lets enjoy some sport pictures.展示一些运动场景的图片。

教学效果对比:教师 A 使用的是多媒体方法讲授单词,通过展示图片和呈现相应的英文单词进行词汇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但这种直接进入生词学习的方式,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学习较为被动。而教师 B 使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先播放一段对话,让学生在听对话的过程中,尝试写下对话中出现的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词汇,教师 B 紧接着呈现一些体育运动图片,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英语名称。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表达,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教无定法,只有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導学生深入学习,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三)教学片段 3:拓展活动

教师 A:播放一段有多项运动画面的视频,请学生边看边记录片中的运动项目。结合已掌握的运动名称,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讨论:How do you spend your spare time?/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your spare time?接下来请学生以“如何利用好空余时间”为题写一篇短文。

教师 B:(给学生观看一段有关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视频)。同学们,你们觉得沉迷网络游戏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影响?青少年应该如何利用好空余时间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接下来小组合作,Please write down some good advice as much as possible.(教师提供了一些可以使用的单词和句型)

教学效果对比:两位教师都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拓展活动,两人均提供了辅助性材料,但是教师 A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这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事实证明,因学生输出有困难,大多数学生写不出符合要求的内容。而教师 B 通过播放一段有关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如何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如多参加体育运动等。只要求学生写出一些建议,要求较低,但操作性较强,适合大多数学生,教师 B 不仅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教学,同时也兼顾了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拓展活动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把所学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途径。拓展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及实践能力,让英语课堂变得更精彩。

同课异构既是一种教研活动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它可以引导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善教学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实践证明,同课异构是提升教师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思秋.英语同课异构:设计原则与案例分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

[2]黄卫民.基于两节同课异构教学探讨——以牛津初中英语Welcome to the unit 为例[J].职教论坛,2017(1)

【基金项目】2016 年度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教研的中职基础课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英语、数学教师为例”(2016B018)。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