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2018-09-06 10:36王露霖严武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践策略中职

王露霖 严武

【摘 要】本文论述分组协作式学习的优势,提出促使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措施,分别从组建学习小组、明确互动式学习的规则、教师明确角色定位、建立评价机制四方面分析教学实践。

【关键词】分组协作式 中职 计算机教学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111-02

中职学校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正呈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和时代特色相结合,能够推动中职教学进一步的发展。而中职计算机教学和互联网技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计算机的教学在整个中职教学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因其和时代的联系较为紧密,而且计算机在全社会中被广泛地应用,所以更应该对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分组协作式的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可以促使教学的全方位发展。本文结合一些实例,论证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优越性

(一)改善师生关系

在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中,改变了师生之间单一联系的状态,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是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充分地互动起来。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探讨,互相交换意见。遇到问题时,学生也会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互动,情感上的交流更加频繁,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像是朋友,则教学效果更明显。

(二)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

运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法,提供平台和机会,让学生经常进行交流。为了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需要学生进行交流、交换彼此的见解,在交流中增加合作,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亲密。同时,合作也不仅限于课堂,在课下也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而且课下交流更加轻松,有助于培养感情,进而促进学习。

(三)提升教学效果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多少会存在对知识不理解以及操作不规范等一些问题。通过交流互动,教师可以更快地发现学生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实操能力。

运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法,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彼此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很容易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时常保持热情,积极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及进行练习,由此一来,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二、促进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应用的措施

(一)组建学习小组

要想进行分组协作式学习,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而全班一起交流不仅容易混乱,而且不易进行管理,所以需要组建学习小组。在组建小组时,可以由教师来安排,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结组。当教师安排时,要将学生的能力进行区分,小组内成员的能力不能相差太大,也不能完全一样,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教师将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教学任务布置下去,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大家发表不同的观点,取长补短,互相提供指导,最终选择最优的解决方式。然后小组成员共同练习,在练习中,能力高的学生就可以对能力较低的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双方共同进步。

在分组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哪些学生适合分到一组。例如,在小组内,将成绩优秀和成绩中等以及成绩差的学生分到一组,或者也可以将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和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分到一组,这种互补式的分配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二)明确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规则,分层进行学习

首先,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虽然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但还是需要教师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互动。例如责任分配制度,帮助小组明确组内成员的职责,不同职责的学生负责不同任务,避免学生不知所措。在教师布置计算机作品的分组协作学习任务之后,组内成员就可以进行商讨,确定该计算机作品学习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之间相互演练、互相找出问题,教师再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学习计算机时,每个学生都可以进步,在交流心得的過程中,每个学生也会针对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另外还有帮扶制度:小组内有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能力较弱的学生,此时就可以让较强的学生带领较弱的学生一起学习,结成帮扶对子。因为组内成员关系更加亲密,彼此也更加了解,所以帮扶的效果会很明显。

其次,计算机教学不能一蹴而就,要注意分层教学。教师先要将所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划分,由浅入深,然后逐一对每一个小部分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每一个小部分进行练习,分层掌握相关知识点,完成了这一层的任务之后,再学习下一层次的任务。例如在学习 Excel 时,可以先学习如何使用公式,当学生对使用公式熟练掌握之后,再进行使用函数的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函数运用到公式中,满足多种操作要求。

(三)教师明确角色定位,营造轻松氛围

分组协作式学习法对教师有了新的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将自身的专业能力发挥出来,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而不是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学习计算机时,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理解计算机作品。但是,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努力融入学生中,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计算机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而教学的氛围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练习效果。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创造轻松的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例如在表格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演示添加表格的操作,但是对表格内容不进行规定,让小组成员自行练习添加表格,并且可以自行设置表格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有问题的小组,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实操中逐渐掌握相关内容。

(四)建立评价机制

进行分组协作式学习时,要想考查教学效果,需要借助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将学生存在的不足表现出来,促进分组协作式学习法更加完善。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需要教师根据计算机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确定评价内容。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相关步骤的操作之后,教师及时进行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足;在课后,学生经过自我反思,可以更加全面地向教师描绘自己操作时遇到的问题。此时,教师再给出更加系统综合的评价,不仅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给出的评价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 Word 的教学中,学生要掌握文字编辑、表格、文本框以及页眉页脚等内容,教师可以布置小组内编辑宣传海报,然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可以通过集体评选、案例讲解或者问题总结等方式进行综合的评估。

总之,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分组协作式学习法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改善了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都期望主动参与到计算机学习中。组内成员相互配合对计算机学习任务进行探讨,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计算机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也不是十分完美的,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如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分组,如果分组不当,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组内成员学习普遍较差的话,就很难发挥帮扶的作用,甚至出现在学习交流中传递错误的操作方式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地进行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实践研究,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宋华军.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及应用[J].考试周刊,2017(73)

[2]李国辉.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0)

[3]胡耀东.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运用[J].速读(下旬),2017(5)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实践策略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