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示范性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2018-09-06 10:36刘嘉德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高中学生解决方法

【摘 要】本文在分析影响示范性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示范性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建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创建良好的阅读训练情景、进行阅读技巧指导、开展阅读活动、发挥教师模范作用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帮助学生选择好练习阅读材料,让学生“快乐阅读”。

【关键词】高中学生 阅读能力 制约因素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123-03

目前,由于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使得高中生阅读课外书的能力严重下降,越来越跟不上社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可是高考试卷文字量却由原来的 6500 左右增加到 8000 多字,这导致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做不完题,导致严重失分。因此,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需要用具体的策略才能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

一、影响示范性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

现如今,随着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中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让本就压力如山的他们更加手足无措,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示范性高中学生阅读能力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做详细分析。

(一)阅读环境的限制

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在教室就意味着在学习课本的知识,做练习,或是上课等。学生空余的时间很少,用来进行阅读的时间就更紧缺。即使有空余的时间,也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休息、聊天、运动等帮助自己放松的事情上。学生放学后,都会陷于各学科的题海中,很少会把时间放在语文阅读上。缺少可以进行阅读的时间,教师也没有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因此,很难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学生从出生到读书都处于不同的环境中,良好的阅读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阅读发展有好的影响,而不好的环境却会潜移默化地起消极作用。比如说,如果一个学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那么他的阅读习惯很小就会在父母的熏陶中养成;相反,一个学生出生于一个普通人家,对于阅读的重视可能就不会那么严格,这样的学生就需要后天培养。总的来说,环境的优劣是我们无法决定的,我们只能在教学中创造环境去影响学生。

(二)教学方法的限制

首先,在现代化社会中,新科技层出不穷,但是学校的资源配置却是很难得到及时更新,所以有时有很多有用的资源没有及时地提供给学生。其次,虽然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等设施,但是教师却一直没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还是一味地用传统的方式上阅读课。比如,仅仅通过朗读或浅层次分析文章,学生内心没有重视阅读、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

(三)教育体制的限制

虽然国家一直在大力宣传要重视素质教育,强调素质是为人之本,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这显得很空泛,教师都恨不得把学生当成作业的机器人,每天不停地督促,让学生疲于奔波,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何谈阅读?

教师和学生都明白高考的重要性,知道现在我国很难一下子转变成素质教育,所以,应试教育就占了很大比重。但是,有很多老师却让这种应试教育变成学生头上的一座大山,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应付而应付,学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快乐地学习,最后都变成了高考的奴隶。

(四)教师的自身缺陷

有的教师自身缺乏阅读的习惯,也习惯性地变成解题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也缺少关怀,不懂得进行适当地鼓励和关爱学生,不倾听学生的想法。老师与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无法形成有效互动的,老师很难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学生也很难与老师进行适时沟通,帮助自己解决学习的问题。

二、提高示范性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要解决问题,需要针对性采取措施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为此要想提高高中学生阅读能力就应该有的放矢,结合现实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现在流行一种对分课堂,一半的时间用于上课,一半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交流。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应该被广泛应用,因为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交流的认识,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传播阅读经验,讨论阅读的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改善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而且能够深入引导学生阅读,加深其对书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视界,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方式。

在培养学生交流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较好的亲和力,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真正意图。从而乐于参与教师组织的阅读活动或者讨论,敢于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等。这样的课堂也就会使氛围变得轻松,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更加有效。

(二)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

1.兴趣和阅读效果密切相关

教师应该明确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不应该把教育目标强加到学生身上,而是先让学生了解教育目标,然后再深入探讨,这样才会有针对性,才会取得教育效果。对学生教育应以兴趣引导为主,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以兴趣为出发点,就是要积极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给予学生多方面的阅读指导,要做到让学生积极去做。“我要做”和“要我做”,收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仔细观察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给虎一座山,给猴一棵树”,要给学生积极表现自我的机会,发挥其所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2.有意识地强化阅读教学

课本中会有很多需要潜深悟道的地方,教师在上课时应时不时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回答。教师也要适当增加和补充学生回答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创建良好的阅读训练情景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配合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建多媒体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符合现实生活的情景,让学生与作品进一步接触,拉进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也可以选择观看电影,提高学生的兴趣。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视听素材,这是学生最喜欢的,比如,前几年很火的《百家讲坛》《开讲啦》,到现在收视率很高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这些视听阅读本身就是绝佳的素材。

2.创建角色扮演情景

教师如果想要使课上得生动,并且吸引学生,那么话剧的形式必不可少。比如,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可以提前设立好话剧的几个部分,把学生分为几组,然后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表演,最后由老师进行评比,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理解上的不足。

(四)发挥教师模范作用,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为人师表,自身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呢?教师要学会从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的视界决定学生眼界,而学生的眼界决定他们的境界。因此,教师要当好阅读的模范,并不断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比如,刘慈欣创作的《三体》长篇科幻小说,获得第 73 届雨果奖中的最佳长篇小说奖,教师要跟进阅读,并推荐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又比如,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他的系列作品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就要选择部分阅读,并适时推介给学生,以此推动学生阅读。

(五)帮助学生选择好练习阅读的材料,让学生“快乐阅读”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本,学生会望而却步,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进行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书目,让不知道看什么书的同学们有书可看。同时,也要事先询问一下同学,他们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目,并将之加入阅读的计划中,使大家得到共同分享。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而且也有效地避免有些学生因看网络文学而耽误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六)阅读技巧的指导

技巧是指引学生前进的关键,教师的阅读能力、阅读技巧比学生丰富得多,因而要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指导。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应预设一些解决方法,遵循文本解构的原则,指导学生做好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总之一句话,这样的语言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出现文章生词怎么办?

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应先用笔把生词标记出来,然后先跳过该词,少部分的生词是不会影响阅读的,如果停下来纠结这个问题,那么很快就会失去看完整本书的兴趣,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不能很好地阅读下去;阅读完后,再回过来查工具书,解决之前阅读时留下的问题,切记不可停顿。

2.如何对付难以理解的句子?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一直都在接触语法,但对有的语法也不尽懂,不知道怎样理解一些復杂的语句。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复杂句子记录下来,先自己尝试独立分析,如果实在不会,那么可以和同学讨论,甚至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询。如果依然存疑,那么就要询问老师,看自己理解是否到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独立思考很重要,俗话说,没有困难的题目,只怕遇到懒惰的学生。人是会思考的芦苇,要多动脑。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如何把握文章大意?

首先,学生要先看标题,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其次,辨别这篇文章的文体,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再次,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层次;最后,认真阅读抒发感情的段落,进而整体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明确中心思想。这样的阅读思路在应试的阅读理解中最管用,命题者正是通过各层面的设题,希望学生能够深入把握作者的思想。

4.如何做到略读和精读?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在阅读实践中,一般开头结尾段或者各段起始句结尾句是文章的关键处,浏览这些地方可以迅速掌握梗概,获取重要内容。精读即精细深入的阅读,要求“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朱熹)要“细嚼慢咽”,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细琢细磨研读。

5.阅读与写作的问题?

有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但一到自己作文时还是有很大的困惑,问题的症结在于记诵少、练笔少。通俗地说,读一百篇不如背十篇,背十篇不如写一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1)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问题或者感想时,应及时地记录下来。(2)在阅读一节或是一章时,合上书本,通过自己的语言去复述看过的内容。(3)在看完整本书后,尝试提出几个有深度的问题,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查阅资料、请教他人,最后解决问题。只要是自己提出来的,就会有很大的积极性,自我提问能显著促进学生阅读动力的提高,能比教师提问更加有效。

(七)开展阅读活动

4 月 23 日为“世界读书日”,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每年的世界读书日都有相关主题,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除推荐名著之外,还可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 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并将其所推介的优秀图书,当作精神盛宴提供给学生阅读,让阅读相伴学生成长,使学生的精神家园更丰盈。

总之,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阅读的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阅读方法的范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灵活应用,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阅读成为“悦读”,享受阅读的乐趣,为语文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静珍.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析[J].语文阅读,2011(3)

[2]李树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般方法[J].中国数学教育,2011(7)

[3]季传军.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语文学习与研究,2010(23)

[4]张 丽.高中阅读能力培养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Z5)

[5]姚建萍.提高初一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学语文月刊,2015(4)

[6]李雪琴.让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J].教学之友,2015(2)

【作者简介】刘嘉德,1985年参加工作,桂林市第十八中学语文教师,高级职称。自治区优秀教师,桂林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教学能手。编著《作文高分五绝招》(广西师大出版社),《夺魁之路—— 高考总复习丛书》(海南出版社),《高中生美文》(广西民族出版)等。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高中学生解决方法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