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探索

2018-09-06 10:36庞春歌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高中生物培养策略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面临的问题,提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抓住生物学特点开展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形成崇尚科学的习惯。

【关键词】高中生物 科学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145-02

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新知识。学生在有了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探究,学习新知。这种自己探索发现问题,自己进行思考、寻找答案的过程,以及自己探究出结果的学习方式能增加学生的喜悦,激发其成就感和求知欲,从而让他们对生物学探究感兴趣,喜欢上这门学科,喜欢上探索的过程,生物成绩也就顺势提高。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了解知识的来源、内涵与应用。这能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考试中用到所学的,而且能学以致用,让学生的学习不止步于学校。形成科学的思维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科学思维的提高能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依然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永远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高中阶段进行生物学习,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高考,但不能只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近年来,教育制度改革下的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也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眼前”所能展现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指导者,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教育观念虽然在不断地更新,但进行教育的老师却没有完全把这些新的教育方式落到实处。教育方法守旧,在课堂上依然以给学生教授固定的知识为主,学生机械记笔记,当“合格的听众”,课后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下来。为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采用“题海”战术。这样学生的思考面会比较狭窄,少有的思考也仅是为了做考试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对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思维起不到积极作用,而且还会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其兴趣的发现和思维的发展。

生物是一门实验占据重要地位的学科,但学生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却不多。老师迫于教授大量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压力,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学到知识后最大的作用,或者说唯一的作用是用来应对考试,根本无法学以致用,无法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枯燥的知识和极强的目的性,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传统课堂上师生间关系的不平等也使得师生之间不能进行更多的交流,老师不能及时发现自己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需要解决的师生间的问题。

(二)学生思维水平参差不齐

在高中这一时期的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维不仅会受小学初中教育方式的影响,而且还因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先天性因素,使得每一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是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时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前由于其思维已经受原来的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已经养成了不愿自己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习惯,这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自我兴趣的发现、发展。这样,思维敏捷和思维迟缓的学生齐聚在一个班级给老师开展统一的教学活动带来较大的困难,对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方面带来挑战。但是教师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要给起点不同的学生进行思维培养,获取进步。因此老师需要在这种思维能力水平多样的班级中找到一个普遍适用的且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方式,才能尽量照顾到每一个人,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培养。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

(一)抓住生物学特点,开展实验教学

教师在传授生物学知识时,要注重让学生知晓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科学思维素质。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育不能让学生变为知识的容器,对知识不能死板地记忆,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讲解中要告诉学生这一理论的发现背景、发现过程以及其中发生的现象,如何得出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有什么影响,在今天的世界中被应用到哪些领域?

教师还要注重和学生一起开展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实验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极强的操作性,让学生操作实验,进行实验记录和对实验最终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与自己多交流,交换彼此意见,给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导,并对它们进行鼓励。同时,注重实验反馈和课堂评价,比如,要求学生将实验报告写成一篇小论文,指导学生在实验前做好实验设计,实验后提出实验设计的不足并进行补充,写好每次实验的心得体会和收获。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得出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概括、歸类、应用,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学习兴趣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激发他思维的主动性,然后才会使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刨根问底的态度去学习。也就是说,先重视学生兴趣的建立再培养其创新思维。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老师可以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创新教学方式,设计有趣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场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探究学科内在的趣味性。如果生硬地给学生讲解枯燥无味的知识,那么学生就容易上课走神,不能集中注意力,失去学习生物的热情。老师可以多创造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巧妙地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创造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不受其他干扰,最大限度地进行思考,发挥积极性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科学思维。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找到使学生时刻保持探索的欲望、高度的热情。使其在学习生物中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生物学变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生物教学中让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变得轻而易举。

(三)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形成崇尚科学的习惯

生物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同样也要求老师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科学,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不与现实脱轨,形成崇尚科学的习惯。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虽然有點夸张,但也表明了态度的重要性。学生有崇尚科学的态度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相辅相成,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学的重要性,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关系着人类生活的进步,也与现代的青少年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多给学生讲述一些社会现实中科学发展的形势,在时事热点中找出一些当前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让学生参与到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去。虽然这不能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但通过这种方式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讨论,逐渐引导学生在看待问题时要抛开表面深入思考,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多讲一些生物教科书中的名人故事,以及现实社会中杰出的科学家的故事。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弄明白生物学上的一些重大理论的来源,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生物学家的艰辛,学习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之受到科学家在研究中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的感染。这样可以日益引导学生崇尚科学,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暂时甩开考试,围绕现实生活思考问题,深化学生的思想深刻性,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教师要时刻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要以学生为主,更新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教师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知识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以辩证批判的眼光对待问题的习惯,以创新的视角对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 建.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四种途径[J].考试周刊,2010(47)

[2]张艳清,张旭平,姜 冰.论科学史的育人功能[J].医学教育探索,2007(10)

[3]陈云素.管窥之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J].科技资讯,2007(20)

[4]张福林,吴剑平.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现科学素质教育的常态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5]姜亚民.物理教学如何推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6(07)

【作者简介】庞春歌,博白县实验中学高中部生物教师,1986年7月大学毕业从教32年,担任高中生物教学循环10次,担任高三年级教学工作13年。曾参加玉林市中青年教师生物科录像课比赛获一等奖,分别荣获广西生物学科教学科研优秀生物教师,玉林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博白县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博白县优秀教师等各级奖36次。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高中生物培养策略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