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思考

2018-09-06 10:24杨坤
读天下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数感数学教学培养

摘要:小学低年级对数字不是很敏感,这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带来了困难。让学生对数字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其体验数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数字,实践应用强化数感。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感;培养

语文、英语都有语感,数学也有数感。数感,就是指学生认识数与客观事物时建立起来的一种感觉或意识,通常是指学生对“数”的领悟感知等等。要培养好的数感就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一、 联系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境回放中感受数感

联系生活情景,就是要让老师设想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积极参与,使抽象的课程具体化,学习的情绪轻松化,空洞的数感现实化。因此,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生活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抽象的概念到具体的问题,使抽象化的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同学们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学生们对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热闹的超市场面:“你想买点什么东西呢?你能算出需要多少钱吗?”于是,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和同桌交流:我想买3盒巧克力需要12×3,我想买4斤猪肉15×4……,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乘法计算的过程,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而且将会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 结合现实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启蒙数感

学生的数感形成是渐进式累积的过程,需要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在生活中不断地累积。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紧贴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不断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感,启蒙学生的数感。

(一) 结合身边数学实例,方便学生认识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世界所具有的量化的意味。例如在认识“面积”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听过或者见过“面积”,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父母买房子的时候见过”;“装修房间的时候听说过”;“听农民伯伯种庄稼的时候说过”……使学生直观体会“面积”,理解面积是物体表面的大小。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中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基础。

(二) 感受现实数字实例,形成数字直感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实例,并从中深刻领会数学知识,不仅能使学生加深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采撷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些同学不理解:“有8颗糖要分给2个小朋友,小红分到了3个,小明分到几个?”应该用除法还是减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学生A:我的想法是:比如说有8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小红分了3个,剩下的就是小利的了,所以用减法。学生B:今天妈妈给我和弟弟8元钱,给我3元,给弟弟的就是剩下的8-3=5……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明白了这类数学问题只要不是平均分就不应该用除法。从而在生活实例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数感。

三、 开拓挖掘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数感

教师要主动作为,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好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自我建构数学知识过程的活动中来,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认识、感悟和理解能力等都在活动中得到聚合并加以表现。作为老师,应积极为学生搭建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把组织开展各类提升学生数感的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与载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数感在活动中得到不断增强。

(一) 积极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开展活动中认知

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数学活动平台,让他们在自主操作实践、自主研究探索、相互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数感的存在。如为让学生感应身边的信息数字化,老师构建好活动平台:让学生把自己或亲人的身份證号码抄下,并就数字代表的含义进行解释。当明白身份证号所代表的信息后,让学生仿照身份证号码编设,为班里同学编排学籍等。通过经常组织类似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字不但代表数量还可以代表各类信息,而且数就在生活中。

(二) 不断拓展延伸课堂,让学生全面感受数的存在

学生对数学有着抽象枯燥、死板乏味的感受。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经常性的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联系社会,让学生感受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比如在进行长度的学习时,我让学生拿上米尺和皮尺,对教室、课桌、粉笔等进行测量,以加深学生对毫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使模糊抽象的长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慢慢清晰起来,同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味到数学的乐趣,学生对数学的喜欢程度得到不断增强,数感得到进一步提高。

综合上述,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认知、感受和体会中逐渐建立起来。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创造性运用教材,积极搭建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场景,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手段,把培养学生数感落实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数的体会、感知和感应,以达到增强学生数感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丽娟.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J].西部素质教育,2018(04).

[2]史宁中,吕世虎.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02).

作者简介:

杨坤,四川省资阳市,四川省安岳县启明九义校。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学教学培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