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虫灯对黑龙江省桑尺蠖发生规律的监测效果初探

2018-09-07 05:41李冬梅
中国蚕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尺蠖紫光羽化

李冬梅

(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桑尺蠖(PhthonandriaatrilineataButler)俗名桑搭、造桥虫、剥芽虫等,属鳞翅目尺蛾科,是危害桑树芽叶的重要害虫之一,国内蚕区都有发生。作为一种常见的桑园害虫,桑尺蠖往往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来势凶猛,危害严重,尤其是其幼虫发生盛期,正处于养蚕用叶期,给农药防治带来极大困难,往往只能任其危害,常暴发成灾[1-2]。但桑尺蠖在东北寒冷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其生活习性目前国内外数据文献检索未见相关报导。因此,为探索桑尺蠖的年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准确掌握东北寒冷地区黑龙江蚕区桑尺蠖的发生消长规律,以便采取更好的防控桑尺蠖的措施,我们利用频振式诱虫灯作为监测工具,对黑龙江蚕区桑尺蠖的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2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现将有关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诱虫灯 SP科力-II频振式光控、雨控型诱虫灯,配套蓝紫光灯管的3盏,配套黑紫光灯管的3盏,共6盏,湖北准星环保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产品。

1.1.2 供试桑园 黑龙江省双城市五家镇蚕业研究所试验基地桑园,平原,桑树品种为龙桑1号,树龄15年,树形为拳式,桑园面积为10 000 m2。

1.2 试验方法

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5月下旬平均气温在6 ℃以上时,在选定的桑园中以对角线布控的方式安置诱虫灯,灯高分别设置为0.8 m、1.5 m和2.4 m,以下、中、上3个层次悬挂杀虫灯。配套蓝紫光灯管的SP科力-II频振式光控、雨控型诱虫灯(以下简称蓝紫光诱虫灯)为A组,配套黑紫光灯管的SP科力-II频振式光控、雨控型诱虫灯(以下简称黑紫光诱虫灯)为B组。每晚开灯时长自动设置为6 h,于每日早上8:00对杀虫灯进行检查,记录桑尺蠖成虫发生的世代、日期、数量,同时观察桑尺蠖的生活习性。

1.3 数据的分析处理

在观测结束后,整理观测数据,使用Excel软件统计数据并作图,分析不同因素对桑尺蠖发生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桑尺蠖在黑龙江蚕区发生的世代

2.1.1 蓝紫光诱虫灯的诱集效果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2016年在灯高设置为0.8 m、1.5 m和2.4 m等3个不同悬挂高度下,桑尺蠖的成虫有2~3个发生高峰。其中,灯高为0.8 m的监测到3个发生高峰,发生高峰的时间分别为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上中旬;灯高为1.5 m的监测到2个发生高峰,发生高峰的时间分别为6月中旬、8月上中旬;灯高为2.4 m的监测到3个发生高峰,发生高峰的时间分别为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上中旬。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2017年在灯高设置为0.8 m、1.5 m和2.4 m等3个不同悬挂高度下,桑尺蠖的成虫都有3个发生高峰,其发生高峰的时间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

表1 2016年蓝紫光诱虫灯不同灯高对桑尺蠖成虫的监测情况 头

图1 2016年蓝紫光诱虫灯不同灯高的桑尺蠖成虫监测图

表2 2017年蓝紫光诱虫灯不同灯高对桑尺蠖成虫的监测情况 头

图2 2017年蓝紫光诱虫灯不同灯高的桑尺蠖成虫监测图

2.1.2 黑紫光诱虫灯的诱集效果 从图3和表3可以看出,在灯高设置为0.8 m、1.5 m和2.4 m等3个不同悬挂高度下,2017年对桑尺蠖成虫的诱集效果稳定,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大高峰和小高峰。2个发生高峰的时间分别为7月上旬和8月中旬。

图3 2017年黑紫光诱虫灯不同灯高的桑尺蠖成虫监测图

表3 2017年黑紫光诱虫灯不同灯高对桑尺蠖成虫的监测情况 头

2.2 桑尺蠖的世代发生时间及经过

从图1-3及表4可以看出,桑尺蠖在黑龙江蚕区发生的时间及经过,不同年份有所差异,2016年桑尺蠖成虫第1个羽化盛期为6月中旬,2017年桑尺蠖成虫第1个羽化盛期为6月下旬,2年比较及田间观察记载发现,2017年比2016年桑尺蠖成虫羽化盛期延后7 d左右。其中气候因子是影响桑尺蠖发生期的主要因素。根据黑龙江省农技中心发布的2016年3—10月份气候总趋势预测和黑龙江省气象局发布的2017年黑龙江省天气预报[3]:气温方面,2016年春季气温略高,比常年平均气温高0.2 ℃,但夏季气温略低且有明显低温时段;而2017年春季气温略低,且有明显的低温时段,但夏季气温略高,比常年平均气温高0.5 ℃。降水方面, 2016年春季降水少,夏季略多,9—10月份正常;而2017年春季降水正常,夏季略多,秋季正常。受春季气温低和夏季降水量略多的影响,2017年桑尺蠖成虫羽化盛期出现了延后的现象,并且从第1代起,每代桑尺蠖幼虫发生期开差均较大,后期世代重叠严重(图1-2)。直接导致桑园内桑尺蠖不间断地发生危害。

表4 2016—2017年黑龙江蚕区桑尺蠖的世代发生高峰时间

2.3 桑尺蠖的生活习性

桑尺蠖在黑龙江蚕区以3~4龄幼虫在桑树裂缝、枯草或平伏在枝干上越冬,翌年冬芽转青前开始活动,早春平均气温在6 ℃以上时食害桑芽,待桑芽转青开苞后继而危害桑叶,再蜕2~3次皮后在树缝裂隙中结茧化蛹,蛹期经过7~20 d,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羽化成成虫,绝大多数在傍晚时羽化。桑尺蠖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日中展翅平伏在叶下或枝上,与树皮色相似,寿命一般为6~9 d,于夜间交尾,次日傍晚开始产卵,卵多数产在枝条上部的嫩叶背面,有的也产在中、下部枝条的叶背或枝条上,群产或散产。一般每头雌蛾产卵600粒左右,最多的可达千余粒,卵多为淡绿色,卵历期一般为6~10 d,且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幼虫孵化后,即向上、向光爬行,不久后进食,食后以腹足抓握停在桑树上,头部抬起开始蜕皮,幼虫一般蜕皮4次,少数蜕皮5次,幼虫每次蜕皮前1 d至蜕皮后2~3 h内停止进食。初孵化出来的幼虫具有群集性,往往先群集叶背取食下表皮及绿色组织,被害叶面出现透明斑点,3龄后再分散沿叶缘向内啃食成大缺刻或把全叶吃光,并排粪污染桑叶。低龄幼虫日夜取食,静止时倒挂在叶背,经3次蜕皮后仅夜间取食,日中静止以腹足抓握斜立于桑枝荫处状如小枝,体色亦和桑枝条相似,不注意时很难发现。阴雨天,高龄幼虫常沿枝干向下爬,依附在桑拳上。幼虫取食桑叶,食性专一,各龄幼虫均能食害老、嫩桑叶,但是有趋嫩性。在被害桑园中,桑尺蠖幼虫全年可见,一直危害到桑树落叶。

3 小结与讨论

目前仅有频振式诱虫灯在林业植物保护方面、杀虫灯在茶尺蠖预测预报方面的相关报道[4-5],关于蓝紫光诱虫灯、黑紫光诱虫灯设置不同的悬挂高度在东北寒冷地区监测桑尺蠖的发生规律方面的研究,至今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次试验利用诱虫灯作为监测工具对黑龙江蚕区桑尺蠖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监测,经过2年的试验观察发现:蓝紫光诱虫灯,在灯高设置为0.8 m处其诱蛾数最多,监测到桑尺蠖的发生规律也较稳定,成虫发生都有3个高峰(图1-2);黑紫光诱虫灯,在灯高设置为1.5 m处其诱蛾数最多,与灯高设置为0.8 m、2.4 m监测到的桑尺蠖的发生规律几乎同步都有2个高峰(图3);蓝紫光诱虫灯2017年与2016年的监测结果一致,但黑紫光诱虫灯仅在2017年进行了1年的监测,不同年份的实际监测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补充研究和探讨。

本次试验发现,桑尺蠖会受到越冬代虫龄、气温、降水以及人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羽化盛期、发生世代等各年度间有所不同,但成虫寿命一般为6~9 d,卵历期一般为6~10 d,这与单步高等[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试验还发现,由于越冬代虫龄不同,翌年越冬代桑尺蠖的个体间发育开差也较大,所以在监测结果中出现了大高峰和小高峰,排除越冬代幼虫发育参差不齐的原因,从种群空间分布动态来看,可以确定桑尺蠖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7]1年发生2~3代,以1年发生2代为主,少数因个体间发育开差原因1年发生3代,1年发生3代的幼虫在9月下旬冬眠,越冬代幼虫翌年5月中旬开始结茧化蛹,至5月下旬化蛹结束,越冬代幼虫结茧化蛹时间前后开差很大,大多相差30 d以上。另外,试验期诱蛾总数,2016年是104头,而2017年只有51头,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2017年试验桑园开展了林下养殖大鹅,大鹅在活动中啄食具有间接辅助防治害虫的作用。

建议在应用本次试验结果时,要考虑桑园的局部生态环境和当地桑尺蠖自身的生活习性合理选择诱虫灯灯光类型和悬挂高度,以期达到最佳的监测效果。

猜你喜欢
尺蠖紫光羽化
悼留民兄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甘肃紫光火速上线疫情快速检测系统
茶园害虫“双胞胎”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紫光”商标纠纷案终审判决
为尺蠖寻求庇护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争做世界级高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