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观察

2018-09-07 08:13李光春佟恒博黄永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俞穴症候腰痛

李光春,佟恒博,黄永伟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疼痛科,重庆 401420)

慢性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和其附着点或骨膜的慢性炎症,表现为腰或腰骶部酸胀痛,且疼痛会因外界因素发生改变[1]。本研究用针刺推拿、运动训练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4例,均为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3~74岁,平均(54.85±6.34)岁;病程10个月~12年,平均(6.12±2.59)年。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0~75岁,平均(53.92±6.72)岁;病程1年~12年,平均(6.54±2.7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相关诊断,患者长期腰痛,疼痛呈反复性,劳累时腰痛加重,休息后减轻;一侧或双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②X光片检查无异常;③年龄18~75岁;④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脊柱畸形病变;②合并结核、肿瘤;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④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运动训练和推拿。①运动训练:患者于硬板床上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双足立于床面,深呼气,利用腹部收缩肌肉收缩力量使上身向上弯曲,头部触及双膝后呼气,放松还原。1次呼吸为1次训练,第1日2次,第2日4次,第3日6次,依次递增,待达到每日50次时,保持速度。②推拿:患者取俯卧位,对其腰部进行掌跟揉法,往返7次,注意手法轻柔;对双侧竖脊肌使用弹拨法,往返3次;取华佗夹脊穴、肾俞穴、命门穴和腰部阿是穴进行按揉,各操作10次,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宜;于腰背部双侧膀胱经行滚法自上而下4次。运动治疗和推拿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观察组加用针刺。取肾俞穴(双侧)、太溪穴(双侧)、阴谷穴(双侧)、悬钟穴(双侧),用一次性无菌针灸(0.35mm×60mm)针进行针灸,进针深度由浅至深(浅、中、深),每个深度层次均重插轻提并连续重复9次,针下未产生热感即可继续进行前面操作,以不超过3次为宜。手法操作结束后留针15~20min,待针下松弛,趁患者吸气时快速拔针,迅速按住针孔。留针期间每10次行针1次。血海穴(双侧)、膈俞穴(双侧)、委中穴(双侧)点刺放血,合谷穴(双侧)、大肠俞穴(双侧)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后取针。每日针刺1次,6次为一疗程。点刺放血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日。

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估中医症候积分,包括腰痛和腰腿乏力,评分0~4分,积分降低表明症候改善。采用数字分级法疼痛量表(NRS)[4]评估治疗前后疼痛情况,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根据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5]评估症状功能障碍情况,共分为10个条目,每个6个选项,每个问题5分,分数越高表明脊柱功能障碍越严重。

4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痊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5%。显效:腰痛症状明显改善,腰部活动基本正常,可以进行正常工作,积分减少为70%~94%。有效:腰痛症状好转,腰部活动改善,积分减少为30%~69%。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积分减少小于30%。

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腰痛 腰腿乏力观察组 42 治疗前 3.43±0.89 3.36±0.85治疗后 0.91±0.37*△ 0.84±0.35*△对照组 42 治疗前 3.37±0.91 3.29±0.93治疗后 1.23±0.42* 1.26±0.47*

两组治疗前后NRS与OD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RS与OD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RS与OD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NRS ODI观察组 42 治疗前 5.13±1.82 47.36±8.65治疗后 0.71±0.40*△ 7.84±2.34*△对照组 42 治疗前 5.22±1.95 47.19±9.03治疗后 1.35±0.74* 12.06±3.1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内有3例复发,复发率7.14%;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内有8例复发,复发率19.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 论

慢性腰肌劳损病因与长期反复腰损伤有关,腰部疼痛是主要临床症状[6]。慢性腰肌劳损属于中医“腰痛”、“腰痹”等范畴,腰痛本因劳损于肾,由风寒湿困、劳伤肾虚、邪入经络,引起气血瘀滞、经脉不通、筋肉挛缩所致。治疗需以补肾祛瘀为主[7]。

肾俞穴能够外散肾脏之热,配太溪穴、委中穴可治疗腰痛。阴谷穴有益肾调经,理气止痛之效。悬钟穴可治疗颈项强痛、膝腿痛和坐骨神经痛。

针刺联合推拿、运动训练可疏经通络,行气活血,强腰健肾,强筋健骨,加强腰部新陈代谢,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俞穴症候腰痛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拔罐治疗脂肪肝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职业腰痛早防治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