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的研究

2018-09-07 09:14杨建平陈志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8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渗透德育

杨建平 陈志英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化学在初中属于毕业班教学,应试教育仍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主流。要实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德育渗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本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化学教学 德育 渗透

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也就是说,德育在化学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最新教育方针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换而言之,最新的教育方针中的重点所在还是教书育人。

然而从初中化学的教学看,仍普遍存在重学科知识传承、重应试训练,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状况。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出现,除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外,我们教师自身也有问题:对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缺乏通过学科教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如何实现新课标下的教书育人观?这是每个中学教师都要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教材,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每章节德育渗透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一、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在课本上,介绍了我国众多化学成就: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火药术,闻名世界的青铜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快速提升,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的正确选择,激发学生对祖国强烈的爱慕、崇敬之情。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我国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间还存在差距,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发展科学技术。我们教师就是要教育学生明白这一历史重任是他们义不容辞应当承担的,激励学生发愤读书,立志献身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结合成语、诗词,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品质教育。

在巩固练习时,逐渐过渡到对成语、诗词蕴含的变化的判断。既能巩固当堂知识,又可弘扬中国文化,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

例如,成语选择“百炼成钢”、“滴水穿石”,在完成判断的同时让学生解析成语内涵:两则成语都蕴含坚持就能胜利的蕴意。

又例如,诗词选择《石灰吟》,在完成判断的同时让学生赏析诗词的内涵:诗人托物言志,表达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2.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结合科学史和生活经历,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

讲述科学探究的八要素之一:【反思与评价】时,引申到学习和未来:每次阶段性测试结束,若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则要反思成功之处,总结经验并发扬光大;若测试结果差强人意,甚至一败涂地,则要反思失败之因,总结教训,并不断改进,以期取得成功。胜不骄败不馁。

在讲解某个习题:发现异常情况时,应进行实验验证而不只是查阅资料,更不能置之不理,引申“既要相信权威,又要质疑权威”。此时可从科学史中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如卡文迪许质疑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结论,但却与惰性气体的发现失之交臂,而英国科学家瑞利则发现了惰性气体;又如“仅仅5丝米就使电话机诞生了”:贝尔和莱斯的故事等。

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 课题1:分子和原子

结合诗词,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品质教育。

导入采用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

同时结合周南梅溪湖中学所独特的校园文化:“梅文化”,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

2. 课题2:原子的结构

结合历史和现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流逝,不少国人已经开始遗忘历史。尤其当下很多年轻人,哈韩、哈日之风盛行。作为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的人民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历史教育、爱国教育。

新课导入,我选用的是微视频《广岛的末日》,利用原子弹的爆炸原理既完美契合了本堂课,又让学生重温了那段血与泪的屈辱史,重温历史,正视历史。同时,介绍现在的日本仍然一意孤行的否认历史;参拜靖国神社、强占我国钓鱼岛;甚至篡改历史教材,误导日本下一代……

我国一直对日本“以德报怨”,换来的却是日本的“以怨报德”,习近平主席曾说:忘记历史意味背叛,否认罪责意味重犯。而日本现在的行为预示着中日两国“必有一战”,我们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让日本正视历史,承认错误。

四、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1. 课题1:爱护水资源

结合历史和世界粮食问题,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品质教育。

在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农业上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污染时,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分析使用农药化肥的原因是提高粮食的产量,此时即可很自然的提出:我们现在能吃饱饭需要感谢一个人——袁隆平。简要介绍中国当年的三年饥荒,现在的非洲等地仍然闹饥荒。并同时介绍到袁隆平爷爷现在86岁的高龄仍然奋战在第一线,不断进行科研。今年更是取得新的历史性的成果:海水稻。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

2. 课题3:水的组成

结合公共安全问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现今社会,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常态问题,而现在的快节奏也让学生的认知当中缺乏相應的安全知识和常识,因此学生安全问题屡屡发生。

通过对氢气易燃易爆特性的介绍,引导学生注意安全,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安全教育。

五、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结合已有定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生已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时可针对以前出现的“水变油”事件,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这一事件的伪科学本质。

六、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结合生活,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

我对碳的几种单质分别如下描述:高贵华丽的金刚石,平凡多变的石墨,高新领域的C60。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不分贵贱贫穷,职业不分高低卑微。

2.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结合生活经历,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

介绍CO的还原性实验时,将CO通入的先后操作总结为“早出晚归”,将酒精灯加热的先后操作总结为“迟到早退”,并借此对学生展开相关的品质教育。

七、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1.结合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

在燃烧和灭火这两个内容的过度和衔接上,采用如下方式:凡事都有两面性。火,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同时可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品质教育:第一,认识事物一定要全面,不要片面的看待;第二,知识、科技本身没有善恶,人有善恶,用之行善则为善,用之为恶则为恶。让学生将来善用自己的知识、技术,为人类造福。

2.结合俗语和成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品质教育

在强调火的两面性时,提到我们要发挥火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就应该帮助火,此时适当的提出俗语:“火要虚人要实”,让学生从化学角度解释原理,并借此对学生进行一次恰当的品质教育。

进入学以致用环节时,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成语:“釜底抽薪”、“抱薪救火”。

在学生解答的同时放出成语的寓意和出处:

釜底抽薪:出处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寓意: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抱薪救火:出处《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寓意: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以此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品质教育。

八、结合环境问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

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课题2:水的净化,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气污染,水污染,淡水资源危机,土地沙漠化等人为和自然的灾害不断。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需担负的职责,因此在以上教授课题时,正好借此进行环保教育。

(作者单位:1.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2.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