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内涵 渗透德育

2018-09-07 09:14刘正洪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8期
关键词:腰鼓安塞斯科特

纵观现行的语文教材体系,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德育因素。阅读教学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立体流程,教师在这一流程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渗透德育,才能更为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一、词句教学德育艺术

词汇是音和义的结合体;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又是构段成篇的基础。声音是词句的外壳、意义是词句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词句的教学时,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处理好词句教学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安塞腰鼓》一文在描述“安塞腰鼓”的气壮山河的同时,作者抒发了心中不可遏止的激情。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这篇美文时,一定要从该文的词句教学入手去感悟其中奇妙的抒情艺术。①在该文中作者的用词艺术有三“奇”。一是尽情地运用有强烈力度、有强烈动感的词语。引导学生体味诸如“飞扬、壮阔、豪放、火烈、亢奋、冲破、撞开、搏击、震撼”等几十个双音节词语,可以从中把握到全文豪壮的磅礴的抒情基调。二是高频率地使用同一个词。如一口气运用了14个“隆隆”,形成绵延不绝的奇伟的“音响”效果,抒发出作者如痴如醉的赞美情怀。三是大量运用动词。如下面句子:“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作者连用七个动词,连续七次配用了感叹句,将自己的情感发挥到极致,充满激情地写出了人们在鼓声的震撼下思绪的飞扬,对鼓声的撞击力、穿透力、激发力进行了热情的歌颂。②本文中作者用奇美的造句艺术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全文采用了各种“排比式抒情句”,句中场面的分析可感到安塞腰鼓的雄伟气势,读起来给人以热情奔放,一气呵成,情致勃发之感。通过师生共同品读探讨,我们知道《安塞腰鼓》借对安塞腰鼓的描摹,表达出对走进新时代的大西北农民昂扬的精神面貌的礼赞。

二、段落教学德育艺术

关键性段落,最能提示文章思想,表达文章主旨,阅读教学中讲清讲透关键性段落,对学生掌握课文有重要作用,这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德育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其中一教学重点就是抓重点片断研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联系实际体验与反思。在“研读与赏析”环节中,让学生朗读课文2、7、9、11段,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思考:①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②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教师在引导学生探讨时,可指名学生回答,从而给予点评,归结同学们的意见,明确:①首先斯科特一行身上鲜明地表现出人类不懈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南极探险的行动表现了他们坚毅、执着、勇于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归途中与死亡抗争,是何其悲壮、何其豪气冲天。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令人敬佩的诚信风度,勇于承认失败, 高尚的人格,令人敬佩。②从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所折射出的人类精神即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活动本身和那个时代,成为全人类跨时代、地域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对段落引导与分析引发了学生关于胜利与失败的定义的思考。斯科特南极探险壮丽毁灭,但给人震撼和启迪,那是因为他的无比高尚的心灵。所以,我们能更深刻理解“伟大”的含义,尽管故事是悲剧。

三、篇章教学德育艺术

中学语文课本是一部各种文化优秀精品的选集,它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好教材。语文课挖掘并把握美育内容,对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高尚品德,有着突出的意义。

鲁迅小说《社戏》一文在学生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赏析精段、积累美句、品味美词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发现疑难问题,提请班上讨论、交流,加深对文意的领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①文中写看戏余波中六一送豆的情节起什么作用?②文章结尾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该如何理解?在学生讨论、交流、解疑过程中,教师给以点评: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竟非常感激起来”,并又亲自送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淳朴厚道的农民本色,进一步说明“我”之所以视平桥村为乐土,正因为这里的人善良可爱。其实那夜的戏不好看,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过去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生活的标志,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了浪漫的理想色彩,相形成人烦恼无限,束缚重重的现实生活,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小说以大量的篇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体验到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才干。

四、朗讀教学德育艺术

一篇好的文章,如同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分析是给学生讲清道理;朗读是给学生以感受,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生动的朗读,才能把它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传达出来。

如《最后一课》结尾朗读训练中应引导学生注意:从“韩麦尔先生站起来……你们走吧。”这一段的朗读中,起句音量稍轻,语速要慢,表现下课钟声在韩的心中所引起的巨大震颤和痛楚。“我——我——”两个破折号处读时要留出间断,显示韩哽噎语塞、悲恸万状的感情。读“转身”“拿起”“写”这一连串动作时,速度要加快,力度要增强。“法兰西万岁!”一句,应按“两个大字”来读,一句一顿,表现韩激越高亢的爱国热忱。最后一节要读得转缓,“你们走吧”,可按音步断开,有力无力细声慢读,以传达韩麦尔力不能支、口不忍言的手势语言。学生在朗读中进入了角色,就会从韩麦尔先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受到深刻陶冶,从小说结尾这种凄怆美、悲壮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作者简介:刘正洪(1976-),男,汉族,大学本科,四川省峨眉山市人,市级优秀骨干教师, 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腰鼓安塞斯科特
呆伯特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安塞剪纸
啊,腰鼓山
湖人主帅斯科特下课
安塞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见水治理技术探讨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