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潜在机制分析

2018-09-10 00:50张成花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张成花

[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46例,将其中进行米非司酮治疗的2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剩余23例未进行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孕激素受体(PR)和雌激素受體(ER)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分别为86.96%和13.04%,且两组患者EGFR和PR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ER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抑制子官肌瘤的增长,其药效发挥潜在机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孕激素受体等有关。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疾病,且发病率较高,许多患者发病后会出现阴道流血症状,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是24%左右,是生育年龄妇女切除全子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子宫中产生的孕激素,促进了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在治疗子宫肌瘤采用米非司酮时,有效抑制孕激素,降低孕激素,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等疾病,而米非司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甾体类药物,具有阻断孕激素、缓解阴道流血症状等特点,根据许多研究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孕激素受体等在子宫肌瘤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l]。本实验挑选46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及潜在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46例,根据是否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年龄分布29-54岁,均值(42.7±3.1)岁;排除存在心肝脾肺等脏器功能异常者。组间差异在体重指数、病程等临床资料上无差别(P> 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不适用米非司酮治疗,而实验组患者行米非司酮治疗,即在手术治疗前,为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每天饭前口服米非司酮6.25mg,连续服用90-180天,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需接受一系列检查:①B超检查:通过B超测量患者肌瘤前后径线,其中包括多发肌,计算肌瘤最大径线,了解肌瘤体积变化;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提取两组患者肌瘤中心组织,放置含有4%多聚甲醛的溶液中,用石蜡进行包埋,切片厚度控制在4μm,之后用乙醇脱水、二甲苯脱脂、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反复冲洗,冲洗次数和时间为3次和4min/次;另外,严格按照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抗原修复和DAB试剂显色,若颜色呈现棕黄色颗粒,则表明化学结果为阳性,然后随机选用高倍镜视野5个,计算平均值且对强度实行分级,具体参数:EGFR在细胞质内、PR和ER在细胞核内,对阳性细胞数来说,若数量应低于25%,则表达强度是1;当25%<数量<50%,其表达强度是2;若数量超过75%,则表达强度是4;当50%<数量<75%,其表达强度是3;③蛋白质印迹法:提取患者肌瘤组织中的蛋白实行SDS - PAGE凝胶电泳,在冰浴状况下,将80V电压转换成PVDF膜,时间维持在1个半小时,同时采用PBST缓冲液反复洗膜三次,之后封闭1个半小时,之后进行剪膜、加抗、孵育,第二天待其回复温度和清洗后,再加抗,室温孵育1小时,采用ImageJ软件量化条带结果[2]。

1.3 评析标准判断两组临床疗效: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与治疗前相比,缩小低于25%,即无效;若肌瘤体积缩小介于25%--50%,即有效;当肌瘤体积缩小超过50%,即显效,治疗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并且观察和记录患者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孕激素受体(PR)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经SPSS18.0软件统计患者临床疗效和子宫内受体表达情况,X2可检验定数资料,描述行百分比(%),定量资料的表示行(x±s),用t值检验,P<0.05可作为统计学差异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4%,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EGFR和PR等比较具有较大差异(P< 0.05),但两组患者在ER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尸> 0.05),详情见表1、图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腰部不适感、月经失调、腹部胀痛等,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具有极大的影响,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比如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抗孕酮药物,米非司酮能有效改善患者孕酮受体水平,同时对孕激素受体具有拮抗作用,而根据许多实验报道显示,子宫肌瘤的形成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孕激素受体(PR)存在密切的关系[3]。由本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13.04%,且实验组患者EGFR和P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ER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这就说明了米非司酮的药效发挥与EGFR的下调、PR拮抗等有关。同时在本文研究数据中表明,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后,子宫和子宫肌瘤都得到明显缩小,并且痛经、非经期小腹痛等情况等得到有效改善和消除。治疗期间患者闭经,可以改善贫血。部分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多汗、潮热等副作用,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得到有效降低。在对患者随访中发现,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在停药后很容易复发,并不能代替手术治疗。但是可以减少盆腔充血,降低术中出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总而言之,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显著的疗效,对子宫肌瘤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可知,米非司酮药效发挥的潜在机制可能和EGFR的下调、PR拮抗存在一定的关系。讨论分析中可以得出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有着较小副作用,具备着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黎明,杨艳,于静.活血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88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4):334-336.

[2]韩兆忠,刘茜,郑伟然,等.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性评价[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3):543-551.

[3]聂惠龙,郭天棋,张琳.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2):4683-4684.

猜你喜欢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