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2018-09-10 00:58钟健群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

钟健群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前未开展全程安全转运期间急诊科收治的70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开展全程安全转运期间急诊科收治的7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安全转运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给予全程安全转运护理干预后,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转前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加强部门沟通,做好应急准备及生命体征监测可降低风险,缩短转运时间,保障转运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病人;安全转运;护理

急诊科是急诊患者首诊的重要场所,由于该类患者病情通常较危急、危重,经急诊科初步抢救后往往还需转至院内其它科室作进一步的检查、诊断与治疗。虽然转运时间不长(短的可能几分钟,长的可能十几分钟),但是由于患者病情均十分危重,而且病情变化十分迅速,再加上转运过程中急救条件有限,若监测不周、护理不当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管道脱出、呼吸骤停、窒息等意外事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威胁。实施安全转运护理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前未开展全程安全转运期间急诊科收治的70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开展全程安全转运期间急诊科收治的7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38例,女32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42.88±2.24)岁;对照组,男37例,女33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42.90±2.34)岁。两组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且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结果提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该组患者给予全程安全转运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做好部门沟通工作。为了尽可能地将转运时间缩短,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转运前护理人员应与电梯房及接收部门提前沟通好,统一好接收时间,让各部门提高做好准备,相互密切配合好,当有意外事件发生时能及时、齐心的妥善处理。(2)配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配备好所需的抢救设备,如便携式氧气瓶、吸痰机、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包等;另外,准备急救箱装好可拉明、多巴胺、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同时要仔细检查设备电池电量是否充足、性能是否良好,以保证转运过程中能正常使用。(3)严密监察患者生命体征。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紧随患者左右,留意患者呼吸是否顺畅,如有异物应及时清理;最好将头倾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注意观察患者瞳孔、脉搏、意识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妥善处理。(4)管路护理。转运前仔细检查穿刺部位、静脉通路有无异常,确保各引流管、静脉通路通畅后方可转运,转运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管路堵塞或脱落现象,必要时可采用约束带进行固定。(5)保暖及安全护理。注意保暖,避免患者肢体过多的暴露在外面;搬运时动作应平稳,避免撞击墙壁及门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无意识或昏迷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意外坠落;躁动患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药物,以免转运时发生意外。(7)心理护理。转运前及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和蔼可亲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患者住院只是暂时,给予患者语言及肢体鼓励,消除其紧张感、恐惧感,提高其治疗依从必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及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对比观察组给予全程安全转运护理干预后,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 两组患者均顺利转运,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其中观察组出现2例呼吸骤停、1例心跳骤停,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采取有效措施后均好转;对照组出现5例呼吸骤停、1例输液中断、3例心跳骤停、2例管道脱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7%,采取有效措施后均好转。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虽短,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转运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护理风险大,医疗纠纷较多,给转运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降低院内转运意外事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是当前科室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安全院内运转强调要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及应急处理能力。转运前护理人员与各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在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后对有意识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抗病信心。同时,转运过程中严密监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强化管道、呼吸、安全等护理,通过多部门的积极配合,大大缩短了等侯及转运时间,降低了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给予全程安全转运护理干预后,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运转前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加强部门沟通,做好应急准备及生命体征监测可降低风险,缩短转运时间,保障转运安全。

参考文献

[1]施芹.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中國卫生产业,2013,(12):42-43.

[2]杨丽,陈兰.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8):240-240.

[3]于春艳,高雪.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2):123-124.

猜你喜欢
急诊科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某院急诊科疼痛药物使用分析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