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EC法的粮库熏蒸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2018-09-10 02:17陈鑫黄梭李娜张涛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危险源安全生产

陈鑫 黄梭 李娜 张涛

【摘要】为加强粮食仓储企业对熏蒸作业危险源的认识,降低熏蒸作业中毒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LEC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熏蒸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梳理出其中需重点防范的危险源,为粮食仓储企业制定监控管理措施和方案提供借鉴,以期达到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提高熏蒸作业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危险源;熏蒸作业;安全生产;LEC法

为保证粮食储藏过程中的数量与质量安全,当粮仓内部的害虫感染达到一定程度时,通常需要进行粮食熏蒸杀虫作业。粮食熏蒸杀虫作业常采用磷化铝等化学药剂。磷化铝熏蒸杀虫作业是在密封条件下,在粮堆中投埋一定量的磷化铝等药剂,药剂吸收粮堆空隙与粮食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磷化氢剧毒气体,以达到杀死粮堆中的各种害虫成虫与虫卵的效果。磷化铝作为储粮害虫杀虫熏蒸剂,具有效果好、作用迅速、操作简单、处理费用低等优点,但对人畜有副作用,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因此,在熏蒸过程中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易引起熏蒸剂泄漏,造成人畜中毒,甚至易发火灾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等。

粮食熏蒸作业具有危险性,通常由专业人员配备专门的器具进行操作。随着粮食流通主体的日益多元化,许多不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人员也参与到熏蒸作业过程中,操作过程中极易忽视磷化氢气体的自燃特性,易引发火灾风险的隐患。磷化氢属高毒气体,操作不当可造成人员中毒伤亡,近几年,有关磷化氢自燃或磷化氢中毒导致的人员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事故的风险在于隐患,隐患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理,终将导致事故的发生。磷化氢熏蒸作业过程中,熏蒸前的准备、熏蒸施药及密闭、散气处理等环节易发生中毒事故。为有效避免磷化氢熏蒸事故的发生,本文采用LEC法对粮食仓储企业粮食熏蒸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

1粮食熏蒸作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1.1危险源辨识方法

2015-2018年通过电话问询、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了全国粮食行业仓储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管理人员和部分保管员、防化员,并结合现场观察、对作业过程分析、过往事故结果分析、查阅文献等方式对粮食熏蒸作业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

问卷调查表共发放460份,回收324份,按照选项全填且每个方面均无一勾到底为有效问卷,共计有效问卷136份。

1.2风险评价方法

目前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有:SCL(安全检查表)、FME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HAZOP(危险可操作性研究)、ATA(事故樹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其中,SCL(安全检查表)适用于简单定性评价规模大、复杂、危险性高的对象,葛及等利用SCL法建立了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评价模型,用来反映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FME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适用于定性评价机械、电气系统。何成兵等利用FMEA法开展设备故障模式统计分析,为风力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HAZOP(危险可操作性研究)适用于在设计阶段的最后或者在现有设施做出变更时进行分析评价,排除危险源,刘辉等利用HAZOP法应用于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系统的研究中,以某瓦斯隧道出口施工通风某一阶段作为分析对象,计算其偏离度,进而确定此阶段偏离等级;ATA(事故树法)适用于对事故原因进行梳理和定性定量分析。王东根利用ATA法对桥梁工程试验检测进行了实践与探讨,对公路试验检测行业的安全评价;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定性定量评价操作人员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时各危险源的危险性并按照其危险程度将之分级。苏振华等利用LCE法梳理了粮库进出粮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源,为粮食仓储企业制定监控管理措施和方案提供借鉴。由于粮食熏蒸作业涉及的危险源较多,本文采用LEC法对整个作业过程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和分级。

1.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3)步骤

LEC法是一种半定量安全评价方法,粮食熏蒸作业危险源的等级划分是结合以往的经验判断、过往事故、专家意见以及实际情况来划分,从L(likelihood,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E(exposur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C(consequenc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三个方面评价危险源。

系统风险率与以上三种因数指标相关,即:

D=LxExC

(1)

式中:D为风险值;L为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c为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最终将D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表相比较得出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对L、E、C三个变量赋值,计算D值,判断危险程度。对本研究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讨论并结合回收的调查问卷确定各个危险源的分值,关于熏蒸作业危险性的具体评价等级划分见表1。

根据熏蒸作业过程中危险源的评价定级结果及处理措施确定其危险因素等级,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中危险源的确定,是通过LEC法梳理出并得到生产一线及安全生产专家的认可,同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在行业内进行调研,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熏蒸作业危险源辨识,将整体作业分为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三个作业单元,针对作业单元中不同作业活动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梳理,共得出11项作业活动和对应的21条危险因素(即熏蒸作业中的危险源)。结合表1中对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分别对L、E、C三个变量进行分析评价并赋值,计算危险源的D值(即风险值)判断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对D值>160和已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危险因素确定为重大危险因素。

在作业人员熏蒸投药活动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由于作业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导致违规操作,独自进行熏蒸、散气操作,在作业过程中缺少同伴监督保护,可能暴露在磷化氢环境中,误吸磷化氢气体引起中毒,属“可能,但不经常”,L=3;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作业时违规操作才会出现危险,一般每年会有几次熏蒸作业,属“每年几次暴露”,E=1;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独自进行熏蒸、散气操作,作业人员仅有1人,作业时最高伤亡值为1,属“1~2人死亡”,C=15;计算危险值D=LxExC=3x1x15=45。LEC风险评价结论:危险因素“独自进行熏蒸、散气操作”危险值在20~70,危险等级属于“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的范畴。其他危险因素也以此方式进行风险评价。

根据表2熏蒸作业中梳理出的21条危险因素,在LEC风险评价体系中,D值>160的危险因素有3项,包括作业审批活动中的“在熏蒸作业前未执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作业培训活动中的“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不全面,交底未履行签字手续”及熏蒸投药活动中的“未使用防毒面具作业”,属重大危险因素,在危险程度上属“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D值在20~70的危险因素有8项,在危险程度上属“一般危险,需要注意”;D值<20的危险因素有10项,在危险程度上属“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2结论

平房仓是我国粮食仓储的传统仓型,其典型特点为多建仓容、多存粮、多收益、早建成、早存粮和早收益,平房仓目前发展出的主要仓型是高大平房仓和机械平房仓,具有仓容量大,粮食数量多、粮层高等特点。对平房仓中粮食害虫的熏蒸处理,多采用磷化氢环流熏蒸方式。平房仓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在我国粮食仓储企业中具有代表性。

按照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中安全预评价的一般流程,收集环流熏蒸作业的有关资料,结合以往的经验判断、过往事故分析和专家意见建立危险源清单。按照危险源清单,初步分析环流熏蒸作业活动中药品领用、投药熏蒸、药品回收处理等相关评价单元的危险因素,对环流装置、检测报警装置进行安全检查,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年的伤亡事故统计资料,全面彻底地检查发现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

选择LEC风险评价方法编制熏蒸作业LEC风险评价大纲。由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熏蒸作业实际和管理水平,整理危险源,表2中,D值>160的危险源确定为重大危害因素。本文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评审、修改、补充和完善,对熏蒸作业中曾经发生过的人员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进行分析,对可能引起事故的活动和因素进行反复查错和修正,寻找并确定可能引起熏蒸作业事故的危害因素。

通過对粮食熏蒸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发现粮食仓储企业在危险作业审批、作业前培训以及防护用具的使用上,还存在着比较大的漏洞,需要相关人员重视。由于我国粮食仓储企业危险性评价工作起步较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LEC风险评价法简单易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用性。粮食仓储企业可以运用该法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定级,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以组织员工学习和运用该法,发现身边的隐患,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及时采取整改或预防措施,提高作业现场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危险源安全生产
工贸行业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包括哪些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
化学工业园区中危险源分级模式浅析
浅议建设项目危险源安全的风险管理
如何控制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构建以危险源控制为核心的施工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