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商民主的优越性及完善空间论析

2018-09-10 07:22王立洲岳静
关键词:优越性

王立洲 岳静

[摘要]发展中国协商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方式。在长期的民主实践中,中国的协商民主顺应国情变化而与时俱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彰显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本文进一步论述中国协商民主的优越性,同时指出新时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完善空间,并阐述其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所具有的深远而持久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协商民主;优越性;完善空间

[中图分类号]D627[文献标志码]A

协商民主是以人民的广泛参与为基础,通过公平、公开和规范地沟通和协商,创造出有序的公共生活的民主政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1]16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国家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同时还注重个人正当利益和民主诉求的维护,彰显出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2]119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实践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表征。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的协商民主有本质上的不同。西方协商民主又叫审议性民主、商议性民主等,是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興起的一种民主形式,主要是对西方弊病丛生的代议制选举民主的一个修正和补充。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实践共同成长起来的,它涵盖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党和政府与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形成的协商对话制度、基层民主协商制度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所讲的“协商民主”只能算是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实践中的一部分。[3]101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优越性

在我国,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是: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商讨,以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形成最优 方案,来实现多方共赢和全局发展。[4]45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凡涉及到重要决策的实施都离不开人民的广泛参与,因为只有人民最了解、最懂自己要什么。协商民主在我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广集民智、广纳民意的民主机制。协商民主的实质是就某个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广泛商讨,从而基本达成一致的意愿。它不是为了实施某种强制力的手段和途径,而是一种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形式。

(一)能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

《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明确提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2]123,二者不存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它们都是以价值多元的现实社会为基础,是为了协调和解决因社会利益分化所产生的诸多矛盾,充分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而呈现出的民主理念和运作思路。[5]201这种协商方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长期进行的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单就选举民主来讲,它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易出现贿赂和乱票的现象,将其作为协商民主的实现方式和手段,这样既可以凸显选举民主的自身优势,也有利于协商环节中民意的充分表达。这种民主形式能够帮助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维护和行使自身的权利,从而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至于使自身的权益遭受侵害,并且始终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保证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使得在维护利益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行使民主。协商民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使得决策不再成为为少数人谋私的方便门,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这样更能体现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同时,二者的有机契合既可以保持政治参与的多样性和政治生活中的生机活力,又能够维护政治决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二)能有效克服人民无法表达,参与度不高的弊端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决定重大方针政策时,难免存在民意表达不充分、人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协商民主是发扬民主进行广泛协商的有效措施。在过去,由于通信的闭塞和民意表达渠道的不畅通,使得人民广泛参与决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大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小到村委会,大小决策在实施之前都进行了广泛和充分的协商,使得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人民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可以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一些基层民主形式来发声。群众参与程度越高,协商就越充分合理,就越有利于决策的结果符合民意,符合客观实际需要;反过来,决策有了人民的参与,人民也就更有意愿去执行,重大的工作和决策听民声、知民意、懂民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更有利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的开展和实施。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10思民所思,想民所想,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找到全社会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也是实现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三)能在协商基础上达到工作的最大共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1]16进入21世纪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相遇和碰撞。西方协商民主的概念在哈贝马斯2001年访华作关于“民主的三种范式”的演讲时较早和较广泛地为中国人所接触[6]4,而后便不断传播开来。中国协商民主通过协商的方式能达到各部门间工作的最大共识;能有效克服各党和团体之间利益冲突而相互倾轧的弊端,能够畅通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能有效的克服政见不合而不作为的弊端。中国的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了天下为公、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等优秀文化传统,经过长期的优秀文化熏陶,使得中国的协商民主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排难解纷、兼爱非攻的功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协商民主宝贵的历史财富。能在决策前进行充分协商,有利于获得人民对新政策的支持和认可;有利于实行决策时渠道的畅通;有利于规避人民的政治冷漠心理。

(四)能广泛的集民智、合民力、聚民心

协商民主能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能有效克服各项政策和工作共识不高、无以落实的弊端。[7]50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中国协商民主是党广纳群言、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生动体现。回顾党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荆棘中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靠的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好传统;靠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在中国日益向世界舞台中心迈进的今天,我们党依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族团结在一起,更有利于协商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现代社会的政治格局和结构体系日益复杂,在此情形下,任何一个组织和团体仅仅依靠自身能力和水平是很难做出高效率、高质量的决策,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就在于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同时也能发现并及时纠正决策中的不足。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完善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基本矛盾也已悄然发生变化,在温饱问题得以解决的前提下,人们开始谋求自身权利的实现和需求的满足。21世纪的中国不断焕发着生机活力,不断地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不断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已经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人们对中国的协商民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已由十八大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点目标[5]300,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1]16,已经成为新时代我们必须要重视的课题,当前我国的协商民主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丰富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

目前, 我国的协商民主建设,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关部门对协商民主作用功能定位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理解还不够全面,把握还不够准确,执行还没有完全到位。协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够强,因此,在进行广泛协商的同时应突出抓好协商议题的选择、完善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進团结[1]16,从而推动基层政协协商民主有序、深入开展。协商议题的精心选择能够有效地提高协商的质量和效率,优质的协商议题往往是高质量协商对话的开始。协商前,针对议题的内容进行走访、调研,广泛收集民意,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协商时,协商成员之间畅所欲言,平等对话,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有效地引导舆论以及宣传协商成果。要搭建民主参政议政、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的新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来实现与群众的零距离对话,深入了解基层群众多元的利益需求和呼声;协商后,持续考察检验其成效如何,关键要着眼于协商成果的转化落实情况,不要让协商只是流于形式。

(二)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要完善委员推荐提名工作机制,优化委员结构并适当吸收部分农民代表人士和一些新行业的代表人士到政协委员队伍中来,确保新吸收的政协委员热爱政协工作,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严格标准,统筹安排,对那些不履行委员职责、没有参政议政能力的挂名委员,应坚决予以辞退。坚持标准条件,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注意了解人选政治表现、工作情况、形象口碑和担任政协委员期间的履职情况等,对政治上、廉洁上有问题和社会形象不佳、履职情况不好的人选,坚决不作安排。[8]政协机关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处理事务以及办事的能力和效率,进行定期委员培训工作,开展委员座谈会和宣讲会,从而为政协履行职能提供有力保障。委员参政议政需有知情权,而信息不完善是影响协商民主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健全委员的知情明政制度极为重要。政协组织要重视通过召开情况汇报会、邀请党政领导到会汇报工作情况、印发有关学习资料等形式,及时做好委员的知情工作。党政部门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应邀请政协领导、专委会领导或有关委员参加,主动为政协委员知情履职提供便利,创造条件。

(三)加大政府对协商民主的重视程度,着力推进协商民主进程

协商民主的加强不仅要提高人民对协商民主的积极性,还要提高党和国家对协商民主的重视程度。如果没有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领导的支持和配合,协商民主将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哪些问题应该进行协商、如何协商、协商成果如何处理等问题并不是单由某个机构来决定,还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协商民主制度,对协商民主内容、范围、程度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机制,从而指导协商程序的有序开展。政府要转变角色,消除“官本位”文化,“官本位”文化的存在使得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无法在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伙伴关系,从而损害政府治理体系中协商民主的实现。应与政协一起规范协商议题,主动将各项重要的决策事项纳入协商范畴,主动将推进区域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交由协商来解决。[9]85唯有这样,才能推进协商民主取得长足发展。

三、结语

在新时代的今天,中国协商民主要立足中国本土,着眼长远发展。协商民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群众路线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际有机结合的科学典范。[10]17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制度建设能否取得建设性成效,民主价值能否深得民心,还需要相应的协商文化建设作支撑,因此要努力在协商制度与协商文化的相互作用中提升协商民主的科学性、理论性、实用性。坚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不懈奋斗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协商民主方式也实际地改变着中国的政治面貌和政治生活。中国协商民主,不管是在小的基层社区还是国家层面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协商民主在自身不断完善的同时,也为实现我国的人民民主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通道;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了途径;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方法。

一路走来,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协商民主与中国民主制度的契合度逐渐增强,同时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保驾护航下,中国协商民主才能去西方协商民主之糟粕;才能愈发的完善与加强,从而蜕变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民主发展模式,成为一种更具理论性、可行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民主机制。简言之,中国的协商民主在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在我国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日益完善的各种程序制度的合力作用下不断迸发出勃勃的生机。

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未来发展,必然在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实际需要为导向、以民主集中为原则的基础上,在不断创新优化的过程中,克服一系列现实挑战而持续发展、不断完善。[11]20在协商民主发展进程中,必须遵循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造、在理论中升华、在发展中成型的原则,来促进中国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并且为世界民主进程的多样化发展贡献中国的经验与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时事报告,2017(6):549.

[2]宋雄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价值、要素和构成体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6):118124+16.

[3]王立洲,陶沙.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的协商民主[J].理论建设,2017(3):100104.

[4]左宪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J].求索,2008(5):4446.

[5]刘世华.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韩冬梅.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顾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与独特优势[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5(6):5052.

[8]充分民主协商,广纳各方英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智慧和力量[N].人民日报,20180125.

[9]张梦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發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10]和思鹏.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及其时代价值论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7(12):1117.

[11]杨守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与未来[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4):1421.

[12]陈加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四维解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723.

[13]侯震.新时代践行党的宗旨观路径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2428.

[14]李清波,刘秀萍.国家治理视域下的结构性转型与体制变革[J].牡丹江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014.

[责任编辑]王立国

The Superiority and Perfect Space of Chines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WANG Lizhou,YUE Jing

(School of Marxism, Chang 'an University, Xi 'an, Shanxi, 710064,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asic strateg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people's ownership of the country.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of democracy, Chines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onforms to national conditions change and advances with the times, it has made a mor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and highlighted its unique superiorit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exist some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urther clarify the superiority of Chines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meanwhil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perfection of Chines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the new era, and states it has the profound and last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cy.

Key words:Chines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superiority; perfect space

猜你喜欢
优越性
浅析探究教学在初中数学的应用
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越性
略谈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问题
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分析
日本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分析
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下的招标代理探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