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大片感

2018-09-10 17:28陈帆
照相机 2018年4期
关键词:对焦光线摄影

陈帆

自从智能手机出现以后,摄影就跟手机合二为一。虽然当初的摄影功能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像素也不及现在这么高,但从本质上来讲,从那一刻起手机摄影已经正式迈入摄影的门槛,并且一路飞速发展。随着手机技术不断进步,手机摄影作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而且手机轻便的优势逐渐成为了我们日常拍摄的首选。可是,为什么别人用普通手机也能拍出大片,你用iPhone×也拍不出别人的效果?如何利用好你的手机去拍出一张精美的、收获无数点赞的照片?下面我们简单讲讲手机拍摄的几个要点,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一、了解你的手机

虽说手机拍照看似简单,但其实随着如今智能设备的进步,手机的拍照功能日益多元化,例如相机滤镜,又例如追踪对焦等等。其实手机拍照与专业相机一样拥有多样化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只需要稍微花些心思就能让日常的照片锦上添花,了解如何使用对焦、曝光控制、快门速度等辅助设备,所有这些功能都能让自己的照片与众不同。

1 手机是一个定焦镜头

永远不要使用手机上的变焦功能。不同于一般的相机,智能手机一般只有一个镜头,这是一个定焦镜头,其变焦功能只是模拟数字信号,往往会导致照片质量变差或者图像模糊。我的建议是拍照完成后,再根据想要的变焦效果进行剪裁,从而保证画面质量。

2 活用手机连拍功能

手机连拍,按住拍摄键不松手就可以了。

一个好的瞬间可能稍纵即逝。拍得好和拍得差或许还有空间可以弥补,拍到了和没拍到就是天壤之别。手机按着快门键不放,可以实现高速连拍功能。人物题材摄影精彩的作品往往是被摄对象表情自然生动,要捕捉到这样的瞬间采用连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功能对于捕捉瞬间动作非常管用。

二、手机拍摄基本构图原则

在遵循简单构图规则的基础上创新

任何事情只要寻着规律即可事半功倍,拍摄也不例外,尤其硬件薄弱的手机摄影更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构图以及遵循黄金法则和井字构图比例的原因,像常见的井字形构图、三分法构图、延伸线构图、框架式构图等,都可以起到突出主体、视觉舒服、故事性强的作用。

先了解一些基本的构图“规则”,比如三分法则(即不要把你的主体放在画框的中间,而是置于三分之一的地方),再比如常见的线性构图、框架构图,利用线条的延伸感,把视觉引向主体。这样的简单技巧会为你带来不少启发。手机的好处就是它拍照方便,可以轻松地在一些奇特的角度取景,所以发挥你的想象力,试着从地面、高空或者是倾斜的角度来拍摄一张照片。

在摄影构图时,将画面的横向和纵向平均分成三份,线条交叉处叫做趣味中心。当在观察一幅照片时,目光会优先被吸引到趣味中心的位置,所以在拍照时尽可能将主体事物安排在趣味中心的附近。当然,在使用三分法构图时也可以将景物放置在黄金分割线处,这样的话从视觉上看会比较美观一些,比如建筑物或者是地平线等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既美观,也不会突兀,可以从本质上改善图片视觉效果。

三、如何对焦

手机的对焦十分简单,就是用手指觸碰屏幕要对焦的地方,轻触对焦点来完成合焦,这样除了能得到一张理想的照片外,还能提高成片率,一举两得。

尽管手机不能手动对焦,不过还是有一些方法来拍失焦的效果。一个是趁着手机在对焦的时候赶紧按快门,二是使用AE/AF锁定:先对准近处,按住屏幕一点不动直到出现AE/AF锁定字样,然后再对准远处。这样,整张画面就处于焦外了。

四、控制好曝光

尽管一般手机拍摄时曝光非常自动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继续调整的空间。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对焦调整曝光——如果整张照片偏亮,就对焦在屏幕上偏亮的地方;如果偏暗,就对焦在偏暗的地方。手机会自动根据你对焦的地方调整照片的曝光,这样直到你找到一个满意的曝光值。

另外一个调整曝光明暗的办法是手动控制曝光,在你拍摄对焦时,按住对焦点不松,界面上会出现一个可以加减调整的数值条,可以直接通过加减数值来控制曝光。

拍摄于上海外滩,清晨逆光的场景,光比比较大,为拍摄出偏剪影欠曝的效果,拍摄的时候对着手机屏幕天空的部分曝光,画面自然就出现剪影的效果。

五、利用光线

光线是摄影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虽然手机感光元件小,在暗光环境下处于劣势,但如果运用好光源就能稍微的避免一些不足,做到取长补短;也能拍出相对不错的照片。想要创造更好的作品,那么在每一次的拍摄中都要找到最好的光线并利用好光源。最美的光线通常在黄金时刻,例如日出后的一个小时或者日落前一小时。黄金时刻创造了一种柔和、漫射的金色光线,对任何题材的摄影来说都很完美。

说到底摄影其实就是光影的定格,所以我们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光影的变化,要了解室外拍摄时,晨光和夕阳是最好的光源,可以让你的照片或柔和或温暖,午后的强烈光线并不适合拍摄。一般的拍摄以顺光为主,逆光则可以出现剪影的效果。

最好选择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拍照。手机在晚上、室内光线不足的时候噪点特别明显,我一般会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拍照。

手机拍照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宽容度不够,要么亮部过曝,要么暗部曝光不足。解决方法:一是开启HDR,二是使用后期。我在曝光的时候,通常是首先保留亮部细节(比如天空),这样画面的很多部分都不可避免是过暗的。后期的时候再使用一些手机APP,将暗部细节还原,这样就能得到一张曝光范围比较大的照片,算是弥补了手机摄影的先天不足。

逆光场景,光比非常大,拍摄时对着中间亮度曝光,很明显暗部细节是偏暗的,后期通过snapseed修图APP提亮暗部的细节。

六、用专业模式拍摄

现在大多数手机都带有专业模式,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可玩性。使用“专业模式”,可以手动调整各类参数,包括快门速度、ISO、白平衡、测光模式和对焦距离。这意味着你有更大的空间去控制画面,不管你拍什么,都不必再依赖相机的固定设置,可以选择最佳的参数去表现当前的画面。

因为曝光时间长,走动的人物出现拖影虚化,与背景湖面一动一静的结合,非常有画面意境。

七、学会盲拍很重要

盲拍是指在特定场合下,不使用取景器或液晶屏,纯粹通过对被摄体的预测判断,就是不看取景器单手持相机偷摄,由于盲拍的时候,摄影者的眼睛并不看着取景器,按下快门时并不能确切知道拍到了多少东西,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被称为盲拍。盲拍在街头摄影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很靠近被摄者又不希望干涉对象的拍摄,还有对飞速瞬间的拍摄。

准备拍摄时把身体向着对方倾斜,同时把相机镜头对准对方,然后可用手指悄悄地按下快门拍几张照片,之后就走开,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机身装上广角镜头,因为广角镜头拍摄范围广,最近对焦距离短,只要不把相机拿到眼睛处对焦观察,对方不会感觉你在拍摄。

上图我用手机拍摄于布达佩斯街头,拍摄的时候眼睛没有看着走过来的人物,把手机放在胸前,等他走过来,按下拍摄键。

某种程度上说,手机拍摄比单反相机更能胜任,便携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体积小没有侵犯性,不易引起拍摄对象的反感。

八、对一个场景多加研习

面对同一个拍摄對象,我通常一个人做头脑风暴。拍一个东西,不停地拍,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地拍,是因为不可能有人物正好出现在你所要的三分点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对称的场景来让你捕捉,神奇的光线不会乖乖地毕恭毕敬地投射在你身上。对称、对角线、黄金分割构图,是通过什么方法实现的?颜色的获得是靠观察的挖掘,还是靠后期的调整?一个决定瞬间,是设计场景等待而来,还是包括场景都是一瞬间的事?从技巧,到最后落到一张照片上,是需要操作流程的,我们需要反复琢磨这个流程。这个方法很有益,无论是保证成片率,还是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拍摄水平。

九、模仿好的作品练习

尽管许多科班出身或是高屋建瓴的摄影师一再强调不要去模仿,但模仿好的作品对于帮助一位手机摄影者上路还是很重要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便是IPPA、MPA、MIRA主页上的历年获奖照片,我建议是近三年的,因为头几年的风格略非主流,也不建议模仿网红的糖水照、甜腻得发紫的食物摄影以及小资审美趣味的背景虚化照片。

夕阳日落的场景,直到等待的摩托车骑士的出现,很像看过的一张好莱坞电影的海报。模仿不是表层模仿,最好从构图、色彩、场景三个方面来解读(暗扣了之前提到的三大构成学习),这些照片是否用到了什么构图模式?如果不明确,那么是哪个部分让照片变得精彩?色彩是用到了对比,还是调和?场景和主题的关系如何解读?

十、使用合适的滤镜

手机摄影的好处不仅仅是它的方便,而且还因为智能操作系统提供了无数的摄影类的APP软件,使用这些软件,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调整照片的亮度、饱和度、对比度,给照片加上各种滤镜效果等等。各种APP软件非常多,让人目不暇接,后期的APP使用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好用和得心应手,然后用它修出你满意的照片就足够了。我推荐给大家两款手机修图APP,一款是Snapseed,另一款是VSCO Cam。

这两款APP的功能强项各有千秋,基本上来说Snapseed用来处理纯风光摄影,做基础调整,比如曝光、对比、色温、局部光影控制等等,适合调修纯风光自然生态摄影作品。vsco是一款强大的调色APP,能模拟出自然油润的胶片色调,非常适合人文题材的摄影作品,比如我们日常生活的拍摄以及旅行途中的街拍作品等等,模拟胶片效果是这个滤镜最强大的功能。

猜你喜欢
对焦光线摄影
自动对焦相机何时使用手动对焦
光线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泰囧》被告 光线市值蒸发1亿
摄影42℃展版
喀嚓前一秒的技术DC对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