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回诗歌批评的方法

2018-09-10 19:32任永刚
关键词:方法

任永刚

[摘要]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源远流长,批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作为宋末元初著名诗论家、诗人、学者,方回在诗歌批评的思想及方法等方面颇多建树。其中,有关方回的诗歌批评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知人论世、以诗论诗、纵横比较、字句细读、作法分析和选本批评等6种。虽然这些均为传统方法,但在具体的诗歌批评中,方回却能从容驾驭,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诗歌批评效果。通过考察方回所用的6种诗歌批评方法,可窥見其诗歌批评方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方回;诗歌批评;方法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志码]A

在广袤浩瀚的文学领域,诗歌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批评中,首先要有批评的对象,对此,诗评家往往是有目的加以选取,而不是随意为之。接下来,要经历一个品鉴的过程,最后才能给出具体的批评。要进行诗歌批评,就要有相应的批评方法。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源远流长,批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宋末元初著名诗论家、诗人、学者方回因其知识背景和批评的目的,所采用的诗歌批评方法主要有6种,即:知人论世、以诗论诗、纵横比较、字句细读、作法分析和选本批评等。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方回最常用的诗歌批评方法。“知人论世”一词出自《孟子》。孟子曾对万章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236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在诵读别人的作品时,需要了解作者本人及其所处的时代,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作品内涵。的确,在品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如果能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思想观念、人生经历等,将会对文学作品的内涵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诗歌批评的角度看,是指通过把个人情况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方式来对诗歌进行品鉴。

“知人论世”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批评方法之一。在诗歌批评中,要想正确、深入地理解诗歌内涵,就要知道诗人当时的情况,因为诗人诗作通常会受到个人条件和时代背景的限制。这种批评方法的特点,主要是让读者对作者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并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通过考察,“知人论世”的方法在方回的诗歌批评中,具体运用很多。例如:

牛头山在梓州郪县西南二里,高一里。宝应元年壬寅秋,广德元年癸卯春,公并在梓州,依李刺史,有《上牛头山》、《望牛头寺诗》。《寰宇记》谓“楼阁烟花,为一方之冠”。……癸卯春作,公年五十二岁。[2]9

太白亦有登岳阳八句,未及孟、杜。……谢朓为宣城贤太守,人呼为谢宣城,得太白表章之,其名逾千古不朽焉。[2]910

亭在徐州城东南隅提刑废廨,熙宁末李邦直持宪节,构亭城隅之上,郡守苏子瞻名曰“快哉”,唐人薛能阳春亭故址也。子由时在彭城,亦同邦直赋诗。[2]17

宋之问,唐律诗之祖。诗未尝不佳,论其为人,则初附张易之。事败,谪陇州参军,逃归洛阳。告王同皎事,附武三思,天下丑之。为鸿胪薄考功郎,又附太平、安乐。中宗时贬越州长史,亦大藩郡也。此诗怨望,谓如虞翻可乎?寻流钦州赐死。诗则未尝不佳,字字细密。[2]21

由上述例子可知,其中或者介绍与诗歌有关的故实,或者对诗人生平进行介绍。在知人论世诗歌批评方法的运用过程中,通过相关人事背景的分析解读,让读者对诗产生身临其境般的亲近感,让诗句简洁文字中的丰富内涵可以被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人论世的方法可以说是把诗放回当时的世代来观照。这种批评方法的运用,可以使读者恰当地理解诗的涵义。

方回在他涉及诗歌批评的4部著作中,都用到知人论世的诗歌批评方法。其中,有全篇评语都是介绍诗人和时代背景的,如《文选颜鲍谢诗评》;更多的是把知人论世的诗歌批评方法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如在《瀛奎律髓》《桐江续集》《桐江集》中,先介绍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后对诗歌本身进行品评。此外,在一些序跋文中,方回几乎是先给诗人写一篇小传,然后对其诗歌进行评价。

二、以诗论诗

论诗诗,是一种用诗歌的形式来进行诗歌批评的方法,即以诗论诗,它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批评方法,较著名的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以诗论诗的批评方法,把诗歌作品和诗歌批评结合起来,文字凝练又便于传诵。方回继承了这一评诗方法,例如:

《秋晚杂书三十首》,其十七:

堂堂陈去非,中兴以诗鸣。吕曾两从橐,残月配长庚。尤萧范陆杨,复振乾淳声。尔后顿寂寥,草虫何薨薨。永嘉有四灵,词工格乃平。上饶有二泉,旨淡骨独清。学子孰取舍,吾非私重轻。极玄虽有集,岂得如渊明。[3]234

此诗称赞东晋陶渊明,南宋陈与义、吕本中、曾几、尤袤、萧德藻、范成大、陆游和杨万里,认为自从乾淳年间后,诗坛岑寂,后来的永嘉四灵诗语工但格不高,上饶二泉赵蕃、韩淲的诗意淡骨清。寥寥几句,已经分出伯仲了,仅一首诗,就几乎总结了整个南宋诗坛的概况。不难看出,以诗论诗的批评方法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再如,《秋晚杂书三十首》,其二十七:

世称陶谢诗,陶岂谢可比。池草固未雕,阶药已颇绮。如唐号元白,白岂元可拟。中有不同处,要与分朴诡。郑圃赵昌父,颍川韩仲止。二泉岂不高,顾必四灵美。咸潮生姜门,虾蜞以为旨。未若玉山雪,空铛煮荒荠。[3]236

此诗对常常并称的陶谢、元白做了对比区别,方回认为虽然陶谢并称、元白并称,但谢灵运是无法跟陶渊明相提并论的,元稹也是无法跟白居易相提并论的,这里不仅指其诗歌风格方面,也包括人格修养方面。另外,方回认为,上饶二泉赵蕃、韩淲的诗要高于永嘉四灵,他对永嘉四灵评价较低。

再如,《学诗吟十首》,其七:

宋诗孰第一,吾赏梅圣俞。绰有盛唐风,晚唐其劣诸。牛尾狸无敌,马蹄鳖与俱。龙溪奏思陵,此产臣乡闾。宣城二十咏,歙浦俗亦如。春洲生荻芽,寄兴河豚鱼。真言写实事,组刻全屏除。黄陈吟格高,此事分两途。[3]589

方回认为,梅尧臣的诗以韵味为宋诗第一,学盛唐;黄庭坚和陈师道则以格高为宋诗第一,学杜甫,这也是他认为的宋诗发展的两条路径。

此外,《诗思》十首,其三:

万古陶兼杜,谁堪配飨之。赦还儋耳海,谪死瘴城宜。无己玉堂冻,去非榕岭驰。更添韩与柳,欲筑八贤祠。[3]591

方回在此诗中列出了自己所敬仰的八贤,即:陶渊明、杜甫、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愈、柳宗元等。这八位诗人在方回心目中,可称人品与诗品皆出类拔萃,超凡脱俗。

方回的论诗诗还有很多,此处不再赘述。仅从上述例子就可以看出,论诗诗言简意赅,容易记忆,便于传诵,这都是以诗解诗的优点。同时,论诗诗作为诗歌,要受到句式、押韵等各种诗歌要求的限制,不如以文章的形式表达对诗歌的观点更自由,更充分。

三、纵横比较

纵横比较是一种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结合的诗歌批评方法。方回常常将不同诗人、不同作品和不同时代的诗人诗作进行比较,以此来分出诗人、诗作之高下优劣,以突出符合自己审美好尚的作品,推崇相关诗人,表达诗论家的诗歌批评思想。他在其诗歌批评中常用到纵横比较之法。既有关于诗作之比较,诗人之比较,也有对不同时代的诗人诗作之比较。

首先,关于诗作之比较。以方回评价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为例,方回认为,“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尤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2]11方回这句评语是把王维、孟浩然、杜甫关于岳阳楼的诗作相提并论,此处并不是要分出优劣,而是要指出王维的岳阳楼诗与孟、杜的同样出色。再如,“此诗金山绝唱,孙鲂者努力继之,有云:‘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过橹妨僧定,归涛溅佛身。谁言张处士,诗后更无人?其言矜夸自大,然‘溅佛之句,或者则谓金山岂如此其低耶?”[2]13这段方回对张祜《金山寺》的评语,摘引了五代南唐诗人孙鲂的诗《题金山寺》,并用《题金山寺》这首诗肯定了张祜的诗。唐代张祜有“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而后来的孙鲂诗中则有“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方回因孙鲂诗中有“谁言张处士,诗后更无人?”而指出“其言矜夸自大”,并不恰当。

其次,关于诗人之比较。对不同的诗人进行比较,这在曹丕《典论·论文》中已经有所涉及,而钟嵘的《诗品》最为典型。书中研究了汉魏至齐梁的122位诗人,并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尽管钟嵘之品第亦有失偏颇,却为后人运用此法给出了典范。方回的诗歌批评中经常既评诗又评人。如,方回评颜延之《北使洛一首》有云:“观此乃知延之诗虽不及灵运,其胸次则过之。”[2]1883方回认为,颜延之的诗歌成就不如谢灵运,但其人品胸襟则胜过之。对于诗人之间的比较,方回往往言简意赅,给人印象极深。其对诗歌批评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因此也是不可忽视的。

再次,方回的纵横比较法,还体现在对不同时代诗人诗歌之比较上。不同时代的诗歌有不同的特色,通过比较,能够更容易发现不同时代诗歌的特色。方回将不同时代的诗人诗歌进行对比,或指出其渊源所自,或指出其高下有别。比如,方回评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近体之祖也。白帝、岘山二首极佳,已入‘怀古类,今揭此一诗为诸选之冠。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俱同时,而皆精于律诗。孟浩然、李白、王维、贾至、高适、岑参与杜甫同时,而律诗不出则已,出则亦足与杜甫相上下。唐诗一时之盛,有如此十一人,伟哉![2]2

方回在此处并不是要评论优劣,而是指出一种律诗发展的渊源关系。方回认为,陈子昂是“唐之诗祖”,其诗乃古体诗和近体诗之祖。其同时期的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的律诗同样出色,而此4人之后的孟浩然、李白、王维、贾至、高适、岑参与杜甫对律诗又是一种继承和发扬。方回拈出陈子昂和杜甫,既突出重点,又看到全面,展现出了律诗在初唐到盛唐的发展轨迹。又如,方回在《孟衡湖诗集序》中有云:

聚奎以来,昆体盛行,而欧梅革之。爰及黄陈,始宗老杜,而议者署为江西派。过江而后,吕居仁、陈去非、曾吉父皆黄陈出也。淳熙中,陆务观出于曾吉父,而与尤延之乃俱似王介甫,惟杨万里、萧东夫深造江西,范至能、韩无咎、张武子自成一家,朱元晦续圣贤之绪,诗尤粹密。不意学禁息而时好乖,七许浑,五姚合,哆然自谓晚唐。……诗道不古自此始。[3]643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宋诗的渊源,指出了宋詩与唐诗的关系,而其中也包含了一种对比,即许浑、姚合是不如前面所提的这些诗人的,其中也暗示了高下优劣的分别。

方回用纵横比较法来比较不同诗人诗作,梳理不同时代诗人诗作的关系,使得诗人诗作的关系更加明确。由此可见,方回诗歌批评是宏观与微观的方法并用的。

四、字句细读

字句细读,是对诗歌文本的一种解释,这种方法更强调对诗句的直接解释,而不是像知人论世方法那样旁敲侧击地帮助读者理解诗意。方回运用此种诗歌批评方法,更多的是表现为摘句析字。这种方法在方回诗歌批评中运用得也非常广泛,因为方回评诗讲究字眼,喜欢抽出诗句进行解读评析。他运用此种方法的主要方式,是指出诗人作品中有佳联、佳句、佳字,通过对联、句、字的解读分析阐述其在诗歌批评方面的见解和主张。在字句细读的过程中,不仅对诗歌本身形式美的各种要素,如韵律、词藻、对偶等方面进行分析,而且对诗歌内容、风格方面的特别之处也加以观照。

字句细读方法的特征在于深入诗歌结构内部,考查具体联、句、字的作用和巧妙之处。它与前面所说的知人论世的诗歌批评方法截然不同。如,方回评杜审言《登襄阳城》:

此杜子美乃祖诗也。“楚山”、“汉水”一联,子美家法。中四句似皆言景,然后联寓感慨,不但张大形势,举里、台二名,而错以“新”、“旧”二字,无刻创痕。末句又伤时俗不古,无习也由公之事,尤有味也。晚唐家多不肯如此作,必搜索细碎以求新。然诗有工密处,……皆有味。……则晚唐所无。此等句若置之子美集,无大相远也。欲述杜诗源流,故详及之。[2]3

再如,方回评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太白亦有登岳阳八句,未及孟、杜。此诗起句似晚唐,中二聊言景而豪壮,则晚唐所无也。宜州有双溪、叠嶂,此乃州胜景也。所以云“雨水”,惟有“雨水”所以有“双桥”。……此聊妙绝。起句所谓“江城如画里”者,即指此三、四一联之景,与五、六皆是也。谢朓为宣城贤太守,人呼为谢宣城。得太白表章之,其名逾千古不朽焉。[2]10

在这两段评语中,方回都是对诗歌中的某些句子和某些字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阐释,其优点是可以让读者较透彻地领会诗歌的意蕴,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把对内容的理解和对结构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方法不同于知人论世产生的宏观性效果,而是体现在微观上分析的巧妙。方回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所谓附辞会义,分析和阐释往往集中在个别诗句、个别字眼上。因此,除了一些对全篇进行逐句分析的诗歌,许多运用此法的诗歌还要借助其它方法才能窥见全貌。

五、作法分析

所谓作法分析,是方回在具体诗歌批评过程中,不管前面内容讲的是什么,重心只落在对诗法的阐述和强调上。考究方回的诗歌批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予后学以一套有阶可循、切实可行的学诗之法。因此,在方回的诗歌批评中,他常具体讲述如何学诗作诗,或者学诗作诗要注意什么。比如,方回评杜甫《春日江村》(组诗五首):

此五诗成都草堂作,依严武为工部参谋时也。末篇引王粲登楼、贾谊“前席”事,盖谓信美而非吾土,如依刘表而非其心,犹有意贾生之召也。故他日诗曰:“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或问老杜诗如此等篇,细观似亦平易,自山谷始学老杜,而后山继之。“山谷学老杜而不为”,此后山之言也,未知不为如何?后山诗步骤老杜,而深奥幽远,咀嚼讽咏,一看不可了,必再看,再看不可了,必至三看、四看,犹未深晓何如者耶?曰:后山述山谷之言矣,譬之弈焉,弟子高师一着,始及其师。老杜诗所以妙者,全在开辟顿挫耳,平易之中有艰苦。若但学其平易,而不从艰苦求之,则轻率下笔,不过如元、白之宽耳。学者当思之。[2]324

这段评语不仅道出了黄庭坚和陈师道皆学杜甫,更指出了学诗之法。他们之所以学习杜甫,乃是因为杜诗有妙处。学诗者要一看,再看,三看,四看,达至熟参。而杜诗之妙处在其“开辟顿挫耳,平易之中有艰苦。”学诗之人不仅要懂得其妙,更要知道如何学习其妙。学其平易,要从艰苦入手。如果轻率下笔,就会陷入元稹、白居易之“宽”的弊病。

在方回的诗歌评语中,类似的表达有多处。方回或是告诉后学一种诗法,或是告诫后学要注意容易出现的诗弊。在其诗歌批评中,既有其所推崇的诗人诗作,也有贬斥的诗人诗作,有的诗法是方回用文字提示的,有的则只有分析而没有明确指出是学诗之法。方回所认可、所偏好、所崇尚的学诗作诗之法就在其评语的字里行间,需要后学细细体会和领悟。

六、选本批评

前文所提的5种诗歌批评方法,因为在文字上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容易看出。而选本批评则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诗歌批评方法。选本批评既可以是以选寓评,也可以选中兼评。关于选中兼评,前面的5种方法是也。关于以选寓评,才是在诗歌批评中容易被忽视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4]456其中,“选文以定篇”可以说是选文批评的具体表述。

方回运用以选寓评诗歌批评方法较多,在《文选颜鲍谢诗评》尤其《瀛奎律髓》中运用为多。用这种方法时,诗评家不用任何文字,只是选出诗歌,诗歌本身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要读者自己去分析、揣摩。诗评家则认为,读者的领悟比其用语言解读效果更好,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是不能解,而是不必解。例如,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所選王珪律诗《依韵和吴相公从驾至开宝寺庆寿崇因阁》《依韵和王原叔内翰有怀》[2]5657、姜特立《岁暮直舍感怀》[2]57、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2]59,等等。在《瀛奎律髓》中,方回采用以选寓评方法的律诗数量相当多。

最后,在具体的诗歌批评中,方回并没有拘泥于对一首诗的评论只用一种方法,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诗歌批评方法结合使用,这在《文选颜鲍谢诗评》和《瀛奎律髓》中有很多实例,在此不赘述。简言之,正是这些诗歌批评方法,使方回的诗歌批评思想得以充分而恰当地表达,并在其诗歌批评实践中得到印证。

[参考文献]

[1]万丽华.孟子[M].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元]方回,选评.李庆甲,辑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元]方回.桐江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四库全书本,第一一九三册.

[4]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

[6]徐润润,徐楠.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理论模式建构的思考[J].贵州文史丛刊,2011(1):16.

[责任编辑]李献英

猜你喜欢
方法
变快的方法
学习方法
认识方法用好方法
掌握方法,直面高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