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2018-09-10 04:40张士杰张家榕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外经验农村发展措施建议

张士杰 张家榕

【摘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深入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当下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介绍并借鉴不同地域具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特色的发达国家,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为我国的农村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农村发展;国外经验;措施建议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实施,其中提出了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将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举措。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结构性矛盾已成为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而农村产业融合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农村新业态,增加农民收入的创新突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选择。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浪潮也会逐渐漫延至全国,但我国农村产业融合仍处在初级阶段,研究农村产业融合的问题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1国内环境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国际数据经验表明,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城镇化正处于加快发展时期,而农业现代化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只有将“短板”补齐,才能更好地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当前,农业发展遇到瓶颈,面对大豆、猪肉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经超过进口价格和世贸组织的限制,提高价格和增加补贴的政策已经不能有效的施行。同时还要面临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的约束,传统农业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已经不能继续高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在当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农村产业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除了传统的生产环节,还可以融入加工包装、运输流通、销售服务等环节,这不仅能够使农业产业链的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扩展农民的就业增收渠道,还能够克服农业结构发展的局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了可能。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和交叉应用,不仅有利于传统产业的创新,还为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带来更多的导向性消费。(3)在以城带乡的产业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有利于拓展城市资本和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农村的通道,强化农村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持,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

1.2国外环境要求

中国作为全球市场中的一员,需要时刻注意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较为低迷,还在缓慢复苏过程中,中国对外出口、吸引外资等受到影响。为了促进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然而面对当下美方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的高端制造产业发展会受到制约,经济增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对此中国予以反击,增加主要农产品的关税,这必然会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而对国内需求的增加,国内农产品价格会有一定的上涨,这对农民和农业都是利好,也意味着农业发展遇到新的机遇和挑战。不管何时,粮食安全都是中国的根本,只有自身农业水平高才能摆脱国外的束缚,这就需要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继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和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还是面对外部环境考验的必然选择。

2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2.1经营主体发展缓慢

经营主体是产业融合的中坚力量,能够起到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目前就总体而言,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口较大,农业生产主体还是以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及生产大队为主。他们多自发形成,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整体优势,面对能够产生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产业融合浪潮,此类规模较小的生产主体参与融合的能力较低,难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我国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缓慢,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少,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虽然部分农村地区已形成以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经营主体,但与所需的发展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些地区扶植的经营企业结构单一、管理松散、发展粗放,产品同质严重、创新能力不足、带动能力差,这并不是一个良性发展的经营主体,只会在产业融合的浪潮中淘汰。

2.2利益聯结机制松散

在产业融合中需要使不同的经营主体间产生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相互激励的利益联结机制。但在农村这样的利益联合体还很不成熟,无法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生产关系。各个经营主体间各怀心思,竞争多于合作,容易出现农民无故撤单,损害企业利益或企业垄断压迫,侵害农户利益。同时,由于生产者只管生产,企业只管加工,导致农产品质量不过关,市场上也缺乏本土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品。农民作为产业链中的弱势群体还需承担自然风险。经营主体间缺少紧密而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会使产业融合的效益大大降低,农民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增值利益。

2.3相关要素瓶颈制约

农村相比城市在吸引优质资源上存在天然的劣势,而这些要素又是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目前,资本、土地、人才、科技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制约。首先,资本问题一直存在于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农户继续生产或者扩大生产都需要资本的支持,而农村金融体系很不发达,投资面临很大风险,资本输入有限。同时融资渠道狭窄,双方很大程度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其次,虽然农村土地面积大,但“用地难”依然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土地多为农业用地,而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开发的农家乐、度假村等所需的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再次,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技能总体水平不高,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极其缺乏,不能满足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需要。最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推动,而我国农村的科技水平普遍不高,导致生产、加工、服务等效率水平低下,也无法形成新型科技经营主体,从而制约了产业融合的发展。

2.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虽然部分农村地区发展态势较好,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但总体而言,全国农村基建水平落后,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基础设施不到位,产业融合就无法进行下去。农村普遍存在道路网不完善,村内道路硬化率低,交通不便就意味着降低了运输能力及潜在的机遇。有些可以纳入产业融合发展的村庄甚至还存在供水、供电、供气等最基本的问题,由此阻碍了如今关键的物流、仓储、网络通信等的建设,使得当下火热的电子商务无法快速高效地融入农村,导致农村内部以及农村与城镇间互联互通水平低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不仅会加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本和风险,甚至还可能意味着未来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淘汰消亡。面对上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特别是适合国情的方法,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关注。

3国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

3.1日本:六次产业

1996年,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推进与农业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六次产业”的概念,由于1+2+3及1×2×3均等于6,故称为“六次产业”。他发现农户无法分享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产业链中的增值收入,从而导致收入锐减。“六次产业”的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1995-2008年间,日本农民收入从689万日元下降到2008年的294万日元。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逐步接受了“六次产业”的发展理念,并于2008年的《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政策大纲中首次提及“第六产业”。事实证明效果显著,到2013年,日本农民收入已经高达756万日元,甚至超过了国家公务员。

在引导和组织协调方面,为了有效实施“六次产业化”战略,日本政府自上而下成立了战略推进组织机构,核心是构建以“地产地消”为主导的农工商合作体系。通过本地产品作为加工原料并对外输出,代替外地原料和产品的输入,将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带来的增值收益消化于农村内部。政府采取财政补贴和金融政策支持,如提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的支出补助及无息农业改良贷款等。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重要的是引导农村渔业生产者成为经营主体而非工商资本整合兼并农业,确保农业生产者享受到产业融合带来的效益。同时,日本中央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和打造旅游品牌,利用科技创新和品牌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为农业生产者增收。

3.2法国:乡村旅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农村人口从19世纪的800万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70万。农村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发展水平很低。法国政府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等带来的农业问题,开始实施“领土整治”政策。在此背景下,1955年,议员欧贝尔创造性地提出“乡村旅游”,即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互相带动、互相促进,进而推动了法国乡村的繁荣发展。

在乡村旅游行业自律上,法国形成了发达的旅游协会体系。其22个大区、100个省均成立旅游协会,全国3.6万个相当于我国行政村的市镇都建有旅游协会,并在政府政策范围内制定行业行规、制度以及质量标准,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旅游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法国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本土性和独特性,每个农场销售的农产品必须是农场内生产加工的,主要原料不可向外采购。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农场的特点,避免同质竞争,又获得了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同时通过原产地产品保护制度,建设各大地区农庄营销平台,进行宣传和交流,打造品牌的影响力,保护品牌的品质和信誉,如法国的葡萄酒庄园及其葡萄酒文化已成为法国旅游业的名片。

3.3美国:家庭农场

美国农业在家庭农场的模式下,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培育农业一体化、专业化和特色化体系,逐步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有机高效的联系起来。在各个地区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区域份分工,提高生产率,形成了不同的特色种植带,并利用发达的运输网销往全国。此外,美国政府对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发展、农业金融等进行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催生大量的新兴农业产业和技术融合产业。在此基础上,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成为了其现代化经营的重要载体,2014年美国共有2238个农业合作社,平均每个合作社有938名会员。在这高度发达的农业体系中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这反映了农业高度组织化带来的巨大益处。

综上所述,三个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有其不同的农业特色,但在一定程度上都实施了产业融合的发展战略来促进农村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对我国解决农村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4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4.1培育增强新型经营主体

通过“政策扶持、创树品牌、典型示范、深化服务”等有效举措大力培育一批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示范带动面广的产业融合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在此基础上,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涉农龙头企业等对本地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采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专业化管理团队,形成优势产业,打造亮点、培育特色、促进农民增收,形成多方推动、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4.2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产业融合要满足各个利益主体从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中取得合理的收入,需要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引导不同类型经营主體之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甚至分层发展、分类发展、网络联动新格局。首先政府作为统筹协调主体应该建立农村产业融合战略推进组织机构,秉承坚持为农服务的理念。同时生产发展以市场为主,建立引导、激励、共享机制,采取合同订单制、股份合作制、分红返还制、保底收益结合责任风险金等方法,使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主体利益紧密相连,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发展。

4.3健全优化要素资源政策

资本是基础、农村土地是载体、专业人才是关键、科技是助力,这些要素资源共同作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首先,应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完善信贷担保政策,实行专项补贴和贷款并支持农业政策性保险,转移分摊投资风险。其次,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利用产权交易中心电子信息平台,规范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同时鼓励农村特色产业的建设用地,建立报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再次,实行产学研结合,鼓励职教机构开展专业培训培育懂农业、爱农业、扎根农村的职业农民,高校可以开展相关专业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制定优惠政策给予补贴吸引专业人才。最后,加大投入积极创新科技,鼓励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新技术的研发和专利保护。同时积极与高科技企业实行战略合作,推进高新技术的应用,助力农村的发展。

4.4加强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当地政府应联合企业吸引投资加大对道路的建设升级,实现水电气等进村入户,能够较好实现产业融合的发展村镇可以优先考虑,进而带动整个地区发展。重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覆盖光纤网络,与电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改善各类农产品仓储、加工、批发园区,进行专门的供应。同时要注意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谋划,引导与农业直接关联的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重新规划生活区和商业区,建设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特色农村,实现就地城镇化。

猜你喜欢
国外经验农村发展措施建议
“双减”格局下的教师轮岗政策: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浅淡如何发挥交通基础作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