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点

2018-09-10 05:28
新长征 2018年9期
关键词:政党哲学中华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自己鲜明的政治本色。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原则、纪律作风等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永葆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党的建设的许多内容,在不同时代条件下有不同要求。比如,党的任务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具体内容会有很大变化。但是,无论党的建设的内容如何变化,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永远不变。永葆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就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也决定党的建设质量。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摘自戴焰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中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存在根本差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的政党之间不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力量,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伴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多党合作、民主协商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深入分析各党派所代表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历史特点,以及这些阶级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和发展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大目标下共同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以合作为基础的,不是为了争夺执政权,而是把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作为奋斗目标。

——摘自周淑真《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態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华民族生态文化积淀丰厚、举世无双,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

中华民族在悠远文明历程中逐渐凝练出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大生态观、大生命观,参天地赞化育的生生意识和“民胞物与”的生命关怀,是中华民族生态文化历史积淀中最为广泛而又精微的部分。这些历史积淀,既包括先哲关于天人关系的哲理思辨,也包括百姓的生态观念和自然知识;既包括农耕民族保护农业环境的经验技术,也包括游牧、渔猎民族爱护自然资源的习俗传统;既包括国家关于山林川泽管理、自然灾害防御、水土环境整治的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也包括基层社会有关田土、山林、溪泉、渠堰利用与保护的族规、祖训、乡约等。它们承载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历史信息,充溢着好山乐水、热爱乡土田园的自然情感、生命情趣和家国情怀。

——摘自王利华《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生态文化》

哲学向来和时代紧密相连,因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哲学必须面向时代,自觉对时代精神进行把握,进而影响和引领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的哲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发展哲学不仅拓展了哲学研究的领域,而且成为哲学与社会发展一个更为直接的“接口”,使哲学可以更好发挥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哲学支撑、哲学智慧,这是发展哲学应有的使命担当。

面向新时代,发展哲学应在发展理念研究上发挥特长,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事实上,在对发展的认识上,近年来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比如,对发展的理解,不再仅仅将其看作是经济增长;发展也不再仅仅以社会发展的程度来衡量,还要以发展结果与主体的价值关系来确定;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发展,已经与人的发展交融在一起。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又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之所以是新发展理念,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人民为中心来展开的。

——摘自丰子义《建构面向新时代的发展哲学》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马克思主义从来都坚持辩证的方法论,主张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有所保留、有所抛弃、有所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前提是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这种评判不能仅仅凭感觉、凭主观情感,而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形成科学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标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传承和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我们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符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利于我们党治国理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道德建设、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自夏建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猜你喜欢
政党哲学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