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旨在更好培育优质优价机制

2018-09-10 10:17李国祥
农经 2018年7期
关键词:粮食市场收购价种粮

李国祥

最低收购价政策通常只能在保障粮食数量供给方面发挥作用,而对于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粮食高质量消费要求的满足往往“力不从心”。

2018年,国家在取消多数农产品托市收购政策后虽然继续保留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但对最低收购价水平等作出了明显调整,突出表现在全面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粳稻最低收购价下调幅度最大。为什么国家要全面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这一政策举措将会对粮食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市场主体,特别是相关投资者如何全面客观解读国家全面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进而选择适当行为?

国家全面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

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下调至每斤1.15元(国家三级标准,下同),比上年每斤降低0.03元。這是自2004年国家建立最低收购价制度以来对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的首次下调。比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下调幅度更大的是稻谷。2018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每斤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1.2元、1.26元和1.3元,分别比上年每斤降低0.1元、0.1元和0.2元,粳稻最低收购价水平下调幅度最大。

简要回顾一下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历程及其出现的利弊,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未来走向及可能给市场带来的影响。

2003年我国粮食出现较大幅度减产,导致自当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粮食及其他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直到2013年粮食及其他食品价格才不断下跌。为什么2003年我国粮食出现较大幅度减产?重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非粮化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导态势;二是当时自然灾害偏重发生。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和恶劣气候两个减产因素叠加,导致2003年后的连续几年粮食市场供求偏紧和价格上涨。

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多种多样,但是实践表明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之一。农民为什么会失去种粮积极性?核心是谷贱伤农。农民不可能赔钱生产粮食来供应市场。基于这一动力机制的认识,2016年前我国对小麦稻谷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本质上发挥着托市效应。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按照相应预案就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而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在年度生产季节前确定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对当时粮食供求关系和国际市场粮食等农产品市场状况并没有完全考虑,同时决策部门下调最低收购价水平遭受的阻力比想象的要大,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容易得到社会和主产省份认同,而下调最低收购价水平一般不会认同甚至反对。这样,发挥托市效应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后带来的弊端一直在不断累积:加工企业面临麦强面弱和稻强米弱(指小麦稻谷收购价相对较高和面粉大米销售价格相对较低)困境,难以可持续发展;农民不愿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特别是2017年国家取消玉米收储政策后一些地方农民将玉米地改为水稻田,使稻谷阶段性供求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国内价格高而国际市场价格低,直接进口或者替代进口甚至走私增多,导致国内粮食库存居高不下;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2018年,既保留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又全面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与既要避免谷贱伤农和农民卖粮难,又要解决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所累积的负面影响等直接相关。当然,未来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国家“三农”政策体系中如何定位?仍然需要通过实践深入探索和进行理论研究。

全面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将促进粮食市场发育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为保护农民利益而设计和实施的。为了促进粮农增收,国家曾经连续多年不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客观来说,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最低收购价政策也是一种典型的扭曲市场的政策工具。如何尽可能降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市场扭曲效应?这应是我国未来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问题。

只有把最低收购价政策扭曲效应降到最低,才能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进入新时代,粮食生产不再仅仅局限于让人们吃饱,更要让人们吃好。最低收购价政策通常只能在保障粮食数量供给方面发挥作用,而对于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粮食高质量消费要求的满足往往“力不从心”。

粮食生产和收储加工专用化是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托市收购无法建立起符合这一要求的激励机制。如在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托市效应的市场机制中,农民对小麦专用化种植不太关心,因为生产出来的小麦不管是强筋麦,还是弱筋麦,市场销售不出去,就销售给国家指定或者委托的收购企业,销售价格与强筋麦或者弱筋麦的专用性也不挂钩。收储企业以赚取财政给予的收储费用补贴为目标,更不关心强筋麦和弱筋麦的区别,混收混储。源头小麦的专用性做不到,加工企业生产的成品粮只能在市场上进行恶性竞争,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专用麦供求缺口一直无法解决。稻谷也存在类似情形。全面下调最低收购价水平,目的就是让优质优价机制能够发挥决定作用,走粮食高质量发展道路。因此,未来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否实施,通常情况下不再发挥托市效应,因而对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非常有限。

市场主体应全面理解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下调

2018年,国家全面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各类市场主体对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走向作出了各种猜测。多数认为国家将很快会取消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依据是玉米等临时收储政策改革的做法带来的启示。2015年国家下调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水平,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同时建立起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多元收购的收储制度。据此类推,认定国家将会很快废除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制度。当然,也有人认为小麦稻谷是最主要口粮,国家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会使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制度改革与玉米、大豆、油菜籽等收储制度改革的路径不同,猜测国家不会取消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对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取舍和走向持不同观点,应该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注意到,小麦稻谷收储制度改革与其他农产品相区别,这已经成为事实。至于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否会延续,应该来说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国家在一定期限内通过保留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和农民卖粮难问题,又有效地化解并克服了过去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后所累积的矛盾和弊端,而且让优质优价机制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积极作用,这样自然没有废除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的必要。

即使保留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但深化小麦稻谷收储制度改革,也是不可避免的。未来最低收购价政策不起托市作用,对市场价格影响非常小,甚至忽略不计,所起的作用可以称之为“托底作用”,即对于多数农户来说,种粮可以保证收回成本,而不能保证盈利。农民种粮更多地要根据市场需求,根据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消费提出的新需求,与粮食加工企业形成紧密合作,实行订单生产和专用化种植,这样种粮才能增加收入。当然,当粮食或者某种粮食市场供求偏紧时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也是有可能的。总之,未来最低收购价水平弹性很大,像过去连续多年只涨不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对于粮食收储企业来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和收储制度改革的深远意义值得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曾推行保护价收购,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普遍没有有效执行,导致粮食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和低迷,农民卖粮难,打白条(农民销售粮食无法及时兑付现金),导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极不成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中,粮食流通企业一方面套取国家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对农民交售的粮食压级压价。本轮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和收储制度改革,粮食收储企业套取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将非常小,粮食加工企业与粮农关系趋于紧密,这将倒逼粮食收储企业必须摒弃官商习气,转变靠赚取收储费用财政补贴等观念,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粮农和加工企业需要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效应由托市转向托底,这为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带来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新时代发展更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后的成品粮需求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应抓住机遇,开发更高质量的新产品,创造新需求,扩大市场空间;通过合同、入股、与农民分享利润等多种方式实现与粮农有机衔接,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推动粮食产业发展和乡村产业兴旺。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收购价种粮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本期导读
种粮大户连续7年给农民发巨额年终奖
中国粮食增产为何未致丰收悖论发生?
主产各省子棉11月收购价等
常山:代表建议催生订单质押融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