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运作模式分析

2018-09-10 14:43耿慧慧王萍
电子商务 2018年6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

耿慧慧 王萍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不断崛起,我国出口跨境电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是,在跨境电商运作过程中也不断凸显出一些问题,如物流配送不及时、跨境电商人才奇缺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出口跨境电商平台运作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给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跨境电商;跨境电商平台;跨境零售;出口跨境电商

引言

跨境电子商务(简称跨境电商)有狭义的跨境电商和广义的跨境电商。其中,广义的跨境电商等同于外贸电子商务,狭义跨境电商等同于跨境零售。按照交易主体属性,跨境电商可以分为B2B跨境电商、B2C跨境电商和C2C跨境电商;按照平台经营商品品类,跨境电商可以分为垂直型跨境电商与综合型跨境电商;根据经营商品数量,将垂直型跨境电商与综合型跨境电商细分为综合平台型、综合自营型、垂直平台型、垂直自营型四类。按照商品流动方向,跨境电商可以分为进口跨境电商与出口跨境电商。出口跨境电商,是指国内卖家将商品直销给境外的买家。通常是国外买家访问国内卖家的网店(网站),下单购买并完成支付,由国内卖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国外买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跨境电商大致可以追溯至2007年,最初的形式是海淘、个人代购等模式,在众多因素的刺激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逐渐发展起来。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 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4万亿元,跨境出口交易规模4.5万亿元,出口跨境电商占比近九成;其中,出口跨境电商B2B市场交易规模3.78万亿元,同比增长25%,出口跨境零售市场交易规模7200亿元,同比增长33.3%;出口跨境电商B2B占83.2%,跨境零售占16.8%。虽然在整体出口跨境电商交易额中,跨境零售(含B2C和C2C)占比小,但增速快,呈现出跨境零售占比提升、跨境电商B2B和跨境零售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未来出口跨境电商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运作模式分析

出口跨境电商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卖家、中游渠道和下游消费者。上游卖家是制造商和品牌商,下游是海外消费者。中游渠道主要是出口跨境电商企业和第三方服务企业,前者包括B2B信息服务类、B2B交易服务类、B2C平台服务类、B2C自营服务类;后者主要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参与者。

(1)我国出口跨境电商平台运作模式现状分析

相较于初期的跨境电商,现阶段出口跨境电商运作模式日益多元化,业务流程越来精细化,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每个环节衍生出更多更专业的领域。买家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碎片化特点,卖家的商业模式多元化、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团队管理日益专业化。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多元化消费者需求,我国跨境电商从无到有,从1.0时代跨越到2.0时代,其规模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临界水平。2014年之前跨境电商可谓是营销信息化时代,即跨境电商1.0时代,表现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和激烈的价格战;2014年之后为产业信息化时代,即跨境电商2.0时代,此时网络营销推广依然重要,但是在产品和模式创新、柔性供应链、多渠道运营、品牌国际化战略、本土化运营、专业人才缺乏等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我国出口跨境电商创新模式分析

2、跨境电商平台运作实施对策

当前出口跨境电商行业主要存在渠道混乱、货源安全性、物流滞后以及付汇核销难等问题,支付、物流等中后端供应链设施不完善,导致物流运转时间较长,支付环节用户流失、资金账户安全性问题影响严重。而提升出口跨境电商服务水平,不管是自建平台还是通过开放平台,都需要各个环节通力配合、加强衔接,具体而言可从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环境三个层面着手。

首先,跨境电商企业应不断追求创新,优化跨境电商品牌和业务流程。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不管是业务流程的微创新,还是技术研发的大创新,亦或是管理制度的创新,创新都将决定“谁才是真正厉害的人”。研究发现,除了一些家喻户晓的国际品牌以外,品牌不再仅仅是大企业的专利,全球市场上呈现出品牌的个性化、多样化和碎片化趋势。跨境电商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商进行转型升级,在海外打造自有品牌,从中国制造升级为全球品牌,实现真正的“中国智造”。同时,跨境电商企业应紧跟趋势,助力跨境电商升级。跨境电商企业要保持灵敏的市场嗅觉,根据国际市场环境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做好出口跨境电商升级。

其次,跨境电商平台应利用大数据,洞察用户,了解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传统外贸以订单的要求为主正在转向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主。导致产品从标准化直接转向个性化,因而跨境电商平台也必须能够更快速、更敏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跨境电商平臺可以搭建O2O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建设线下实体店,完善海外仓,及时补货,缩短物流周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拓宽销售渠道,赢得客户的好感与信任,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

第三,政府应引导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出口跨境电商对人员的外语能力、电子商务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以增加对口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前政府、企业、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政府应建立健全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有效激励机制。此外,推进海外仓建设,帮助跨境电商企业完善供应链,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

3、总结

随着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海外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跨境电子商务进入产业信息化时代,未来我国产品供应全球,对产品品质和知识产权更为看重,出口跨境电商对物流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更强调本地化的体验,出口跨境电商平台在未来的模式创新、产业链整合、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张夏恒.跨境电商类型与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1).

[2] 陶涛,李广乾.平台演进、模式甄别与跨境电子商务拓展取向[J].中国与全球化,2015(9).

[3] 樊晓云.我国跨境外贸电商平台模式比较分析与选择[J].对外经贸,2015(2).

[4] 王星,郑淑蓉.我国进口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比较[J].电子商务,2017(13):56-57

[5] 龚立明,杨斌.跨境出口零售电商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趋势及策略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6(8):94-96

作者简介:耿慧慧,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研究;

王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
“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与培养探析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下政府作用浅析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