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秋季截干覆土造林技术的应用

2018-09-10 07:56姜敏贤
种子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刺槐造林技术应用

姜敏贤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7-0116-02 中图分类号: S752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保持水土、优化生态环境是加大造林工作力度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际造林过程中,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植树造林的效果一直很不理想,自然条件也成为林木成活率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刺槐作为一种抗干旱作物,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造林工作中有着较高的推廣价值。就截干覆土造林技术在刺槐秋季造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刺槐;截干覆土;造林技术;应用

1 试验条件

黄陵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变化较大,年平均最大温差可达30 ℃多。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大部分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其中,7、8月份集中了全年1/3以上的降水量,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大部分集中在每年的3—10月,5—8月冰雹出现较多,占全年强对流天气的2/3以上。黄陵县日照条件相对较好,每年最多日照时间达到2 500 h以上,其中,5月份日照条件在全年当中最佳,平均可达200 h以上。

2 刺槐的生长特点及试验方法

刺槐又称为洋槐,是蝶形花刺槐属的落叶乔木。全年花期集中在每年的5—6月,开白色花,发出香味,穗状花序,果实为荚果,每个荚果中有4~10粒种子。刺槐木质较好,生长期较短,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安装和家具制造等领域。

分别选择在黄陵县隆坊镇山岔口西山、太贤乡王庄河村南山、侯庄乡刘家河南山进行区域秋季截干覆土造林试验。秋季截干覆土栽植与春季栽植选用同苗圃一级苗且在同地点进行试验对照,每年同时进行调查测量,采用机械抽样点5个,每点50株,共计250株。试验调查情况见表1,对照调查情况见表2。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秋季覆土栽植比对照平均成活率高40%,平均生长量多19.4 cm,而春季栽植枝干枯死从基部发枝占成活的87.6%。

3 春季栽植成活率低的原因

黄陵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同时由于其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风沙较大,降水量也相对偏少,对刺槐的生长不利。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树苗的移栽、运送等过程中,其根系易出现水分流失,而且受蒸发量影响较大,土壤水分易散失,对根系的生长发育不利。二是干热风对刺槐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黄陵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对水分的保持极为不利,刺槐的根系极易受到损伤,造成枝条干枯,使得根系的恢复程度难以达到生长需要。三是季节因素对刺槐生长不利。冬、春季多风,干燥寒冷地区可在秋、春采用截干造林;温润少风可带干造林,以春季为佳。

4 秋季覆土造林技术

刺槐秋季覆土、埋根造林时间选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为宜。秋季雨多、土壤湿润,此时农忙季节已过,劳力充足,加之气温低,有利于保墒。

4.1 整地

小反坡鱼鳞坑。规格:长50 cm,宽50 cm,深30 cm,外沿高10 cm,呈“品”字形排列。

4.2 起苗

采用一年生地径1 cm左右苗木,要求根系完整、须

根发达、无病虫害的一级苗木,为了运输方便,可截干15 cm。

4.3 栽植

栽植坑直径30 cm、深30 cm,根系舒展,分层踏实,留苗干15 cm短截,再与苗木埋平,地上部分埋干只覆土不踩。为防止春季树液流动时伤口失水,春季不需要刨去埋苗土堆,利于保墒,苗木能及早发芽出土。

5 结语

陕北地区生态条件薄弱,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要抓紧抓实。在选择林木树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同时在栽种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准确选择栽种时机。一方面要抓住春季树苗易成活的有利时机,科学安排种植计划,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提高成活率;另一方面要抓住冬季的有限时间,充分利用土地尚未上冻的关键时期,利用农闲季节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并且加强种植管理,提高苗木成活率。二是要科学选择栽种的树种。陕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土质较为疏松,降雨全年分布不均匀。在选择树种时要做到既结合地区实际,又符合自然条件的、抗干旱树种作为主要栽植品种,提高苗木成活率,以达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8-06-21)

猜你喜欢
刺槐造林技术应用
日出(外一首)
刺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刺槐树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