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RITIC赋权法的我国金融稳定测度体系

2018-09-10 02:11姜爱萍,张蓝飞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金融稳定金融工程指标体系

姜爱萍,张蓝飞

摘 要: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深入使我國金融稳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维持和加强我国金融稳定,提高抵御不稳定因素的能力,文中从宏观经济环境、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4个层面选取13个基础指标,运用同时兼顾指标变异性和冲突性的CRITIC赋权法构建金融稳定的测度体系,并利用2010—2017年的季度数据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所选取的样本期间内,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从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7年第二季度整体上可以分为2个阶段: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波动阶段和2015年第三季度到2017年第二季度的稳定阶段。利用文中构建的测度体系得到2个阶段的稳定形态与我国金融的实际发展状况相吻合,说明此体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②金融稳定不仅与自身的分支行业有关,同时也与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领域各分支行业发生变动都会对我国金融稳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使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各行业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维护金融稳定,使其达到一种动态的稳定。

关键词:金融工程;金融稳定;CRITIC赋权法;指标体系;测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 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4-0403-06China s Financial Stability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CRITIC Empowerment MethodJIANG Aiping,ZHANG Lanf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90,China)

Abstract: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affected Chinas financial stability in many ways.In order to maintain and strengthen Chinas financial stability,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sist the unstable factors,this paper,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banking,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industries,selected 13 basic indicators,constructed a Measurement System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by using CRITIC empowerment method that considers index variability and conflict simultaneously,and used quarterly data of 2010—2017 year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①during the sample period,the stability of our financial system from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0 to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7 as a whol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stable phase of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0 to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5 and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5 to the phase fluctuation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7.By using the measurement system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the stable form of the two stag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e,indicating that the system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②Financial stabilit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its own branch industry,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The changes in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various branches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will affect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of our country in varying degrees.It is of great need to from a multilevel and multi angle perspective to make macroeconomic policies and financial sectors coordinate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so as to jointly 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achieve a dynamic stability.

Key words:financial engineering;financial stability;CRITIC empowerment law;index system;measurement analysis

0 引 言

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在加剧我国金融体系的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众多的风险隐患。2007年,由世界金融强国——美国引发的次贷金融危机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发展后,各界人士都开始关注金融系统的稳定,这使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沉寂十几年的金融稳定再一次出现在研究领域。从2015年开始,我国中央经济工作和金融工作会议多次强调金融稳定,2017年5月清华五道口全国金融论坛会上邱勇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同年9月,在第二次“1+6”圆桌对话上,李克强总理同参会的国际金融机构人士深入讨论了金融稳定的议题,他表示要推进经济复苏,稳定金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平稳增长是一直所追求的目标,要想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要保证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基础。

虽然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金融稳定的衡量体系进行构建,但是他们大多是采用主观性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客观性的熵权法,文中采用CRITIC赋权法为客观性分析方法,运用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处理,同时考虑指标间的变异性和冲突性。在总结梳理金融稳定指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金融稳定的内涵,从宏观经济环境、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4个层面构建包含13个基础指标的衡量测度体系,运用CRITIC赋权法对13个基础指标赋权,利用2010年第四季度—2017年第二季度的共27组351个数据进行实际测度。研究发现: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从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7年第二季度整体上可以分为2个阶段: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波动阶段和2015年第三季度到2017年第二季度的稳定阶段。在2010年以后到2015年上半年期间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尤其在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底和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更是直线性下降,2015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处于平稳状态。这是符合我国现实的金融系统发展状况,因此,文中的测度体系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可以作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金融稳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

1 文献回顾

对于金融稳定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成果,主要集中于金融稳定的含义和指标体系构建2个方面,但目前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统一的测度体系。

1.1 關于金融稳定含义的研究

对于金融稳定的含义,不同的主体对其理解不同,所针对的侧重点也就不同。首先,就央行来说。ECO的PadoaSchioppa(2003)认为金融稳定是金融系统在应对外部经济冲击时能够对资金进行有效配置,使其被高效使用[1];挪威央行(2003)则认为金融稳定就是金融体系不会受到其他实体经济的影响,保持职能正常行使。其次,学者们也纷纷对金融稳定进行了界定。Weller(2001)和Jan Willem(2006)认为金融稳定是指货币能够有效服务实体经济部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可以发挥正常的支付、流通与价值功能,促进经济增长,财富增加[2-3];同时,还能够达到防御风险,抵抗风险的状态,对突发事件实现自动有效的遏制和调节。而Daniela Zapodeanu和Cociuba(2010)倾向于ECO观点,认为金融稳定是金融系统能够消化吸收外界的经济冲击,提高自适性和资金的最优配置率以及风险的控制率[4]。Aredt等(2004)则认为,金融稳定是一种最优状态,在此状态下整个金融体系可以满足各主体在各时期的资源分配、控制风险和抵御风险冲击,维持最优状态[5]。

从1997年东南亚危机爆发之后,我国也开始关注金融稳定的研究。2000年之后,对于金融稳定的研究文献也开始增加。吴念鲁和郧会梅(2005)从货币币值、资金借贷、关键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汇率和金融体系内部结构6个方面去分析金融稳定,他们认为这6个方面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在整个金融系统中能够达到动态稳定,才可以说是整个体系的稳态[6]。徐国祥等(2017)则从金融系统的“能力”角度对金融稳定进行阐述,他们认为金融稳定不但有执行正常基本经济职能的能力,还应该具有对内外部因素所导致风险危机的抵御能力[7]。另外,还有部分学者从金融不稳定、脆弱性和金融危机的角度界定其含义。

1.2 关于金融稳定衡量指标构建的研究

对于金融稳定的衡量,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构建的指标体系也有所不同。Graciela L.et al(1998)对金融稳定进行评估分析时,通过KLR方法编制压力指数,他重点突出货币市场的影响,对于金融系统中其他市场领域涉及较少,缺乏全面性[8]。Jeffrey A.Frankel et al(1996)、Jeffrey Sachs et al(1996)在研究金融稳定时并不是直接对其构建衡量指标体系,他们分别用Probit/Logit模型、STV方法和参数非参数模型从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预测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侧面反映金融系统的稳定[9-10]。

同样地,国内学者对金融稳定的体系构建也有研究。何德旭和娄峰(2011)在分析和预测未来中国金融运行的状况时,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外汇风险3个影响因素中选取11个指标,采取PCA构建综合性指标[11]。戴金平和刘东坡(2015,2016)在衡量金融稳定性时,采用中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AFSI)为替代变量,在AFSI构建中从金融发展指数、金融脆弱性、金融稳健性指数和世界经济气候指数4个层次选取20个基础指标处理得到[12-13]。王晓博等(2016)在构建指标时考虑金融环境和结构的变化,引入时变参数基于TVPFAVAR模型选取利率、汇率、房价、股价、金融机构经营、流动性、外资流入和国际贸易8个方面的24个基础指标进行分析评价[14]。徐国祥等(2017)首次从2个“能力”的角度出发,从金融领域各市场选取7个指标和宏观经济环境中选取4个指标来构建CFSI(中国金融稳定指数)[9]。方先明等(2017)同样是从宏观环境和金融机构2个层面进行构建,与前者不同的是选取基础指标方向和处理方法不同,他们所涉及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业,重点考虑同业之间的交易和关联;采用的方法也是区别于前者的熵值法[15]。

與上述研究不同的是,伍志文(2003)、段军山和易明渊(2012)则从金融稳定的反面入手。伍志文通过针对金融市场、银行、监管和宏观经济环境4个层面选取18个基本指标对金融系统的脆弱性进行研究,从侧面放映我国金融稳定的变化趋势;而段军山等则从银行、保险、股票、债券和外汇的因子变化研究金融脆弱性,发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也体现了金融稳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追求的是动态性的稳定[16-17]。

2 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的构建

2006年IMF提出金融稳定指标(Financial Soundness Indicators,FSIs),包括12个核心指标和28个鼓励指标。虽然国际基金组织发布一套衡量金融稳定的指标,但由于我国属于新兴市场,其制定的衡量指标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描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文中以IMF规定的FSIs为基础,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选择构建衡量体系的指标。

金融稳定主要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变动的影响。一方面,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变动会影响群众的消费、投资和储蓄等行为,间接的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金融系统内部行业的波动也会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在文中,将金融稳定定义为一种状态,即一个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大的波动,金融业本身能保持稳定、协调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由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信托业4大支柱构成,就发展而言,银行业发展历史悠久,体系较为完善;保险业和证券业近十几年发展迅速;信托业目前在我国的发展也有了起步,但所占的比重却是相对的较少,因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则忽略不计。因此,文中在选取构建指标时主要从宏观经济环境、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4个层次考虑。

2.1 基础指标的选取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和IMF的衡量指标,进一步结合我国的情形做出改进,最终从4个层次确定13个基础指标(见表1)。

宏观经济环境是金融运行所依托的大环境,它的繁荣与衰退对金融系统会有直接影响。繁荣的经济环境会促进金融系统的有效运转,提高金融整体的稳定程度;相反,衰退的经济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金融运转,导致其受到外界突发情况冲击较大,极易导致金融稳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诱发金融危机。因此,从宏观经济层面选取消费市场的通货膨胀率、房地产市场的商品房销售额、货币市场的金融深化率、外汇市场的实际有效汇率和信贷市场的国内信贷依存度5个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指标。

银行业一直是我国金融领域的4大支柱之首,占据主要地位。银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于整个金融领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因此,从衡量银行发展状况的“三原则”指标中选取不良贷款率、存贷款比率、资本充足率、资产利润率、流动性5个基础指标。证券业和保险业作为金融领域的2大行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分别选取了股票市盈率、证券化率和实际保险赔付率3个基础指标。

另外,考虑选定基础指标中银行业部分指标在2010年的编制发生变化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文中各指标选取的时间为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第二季度。

2.2 基础指标的处理

2.3 基础指标的赋权

对上述指标采用CRITIC赋权法进行计算,得相应的指标权重。

1)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针对不同的变动方向采用(1)、(2)2个公式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可以有效地消除存在的量纲问题,方便赋权的计算。

正向关系 y=xij-min(xij)max(xij)-min(xij)

(1)

即,采用(1)公式进行预处理;

负向关系 y=max(xij)-xijmax(xij)-min(xij)

(2)

即,采用(2)公式进行预处理,通过处理后得到新的评价矩阵Y。Y=0.530 50.644 20.002 40.994 00.720 90.902 30.601 90.266 70.685 20.109 50.090 20.908 10.997 9

0.478 10.956 10.763 40.940 50.767 40.980 50.474 50.933 30.985 0000.182 50.426 4

0.389 50.829 80.242 510.883 710.601 90.933 30.716 40.085 20.485 70.714 00.817 5

0.324 20.716 80.069 90.928 010.746 10.633 80.933 30.711 00.182 50.662 30.901 80.943 1

0.543 00.643 800.774 90.883 70.824 20.761 10.711 10.501 30.231 10.723 20.981 61

0.654 910.814 80.712 50.953 50.896 5010.873 10.530 40.687 70.450 50.387 5

0.779 50.838 40.273 30.710 70.953 50.935 50.031 80.955 60.677 30.655 70.838 90.812 60.794 5

0.906 20.645 70.096 00.726 30.941 90.750 00.086 00.911 10.588 50.478 10.889 00.941 00.924 2

0.879 60.522 70.008 60.697 70.941 90.744 10.098 70.666 70.331 50.551 10.808 00.986 20.989 0

0.833 20.854 50.865 90.576 40.930 20.867 20.627 40.866 70.700 10.493 90.816 50.490 10.337 9

0.840 70.683 70.292 90.491 40.930 20.771 50.614 70.888 90.517 00.289 50.972 20.859 50.771 6

0.789 60.534 20.108 90.443 80.918 60.681 60.595 60.844 40.307 30.182 50.892 80.935 90.909 2

0.771 00.385 30.016 40.436 00.883 70.593 80.598 70.644 40.101 60.332 10.909 010.980 4

0.852 00.871 50.903 40.364 70.837 20.630 90.579 60.933 30.786 70.707 10.035 20.532 80.287 3

0.865 50.734 50.323 30.543 70.790 70.726 60.665 60.866 70.388 70.756 710.843 50.739 1

00.603 70.118 90.456 00.697 70.966 80.834 40.822 20.346 90.879 60.870 50.911 10.893 2

0.959 60.423 40.023 20.229 30.593 00.787 10.914 00.555 60.063 10.625 30.523 50.931 30.965 5

10.911 70.930 10.040 50.430 20.673 80.898 10.688 90.754 30.749 40.294 500.208 0

0.227 10.656 90.337 40.051 30.302 30.648 40.840 80.555 60.440 20.593 70.142 60.431 30.696 1

0.928 30.428 00.138 700.197 70.533 20.904 50.488 90.341 50.591 20.591 40.834 90.854 5

0.964 10.302 00.038 90.013 90.104 70.367 710.266 70.061 60.816 30.397 10.861 80.931 7

0.874 90.756 510.026 70.011 60.412 10.974 50.466 70.877 00.824 80.501 20.125 70.040 7

0.883 00.394 90.362 50.187 50.011 60.371 10.891 70.288 90.483 90.832 10.495 80.651 80.616 5

0.936 80.181 00.153 30.303 100.361 30.955 40.222 20.318 10.684 90.434 10.811 10.806 9

0.968 500.047 50.285 30.023 20.294 90.945 9000.760 30.366 20.893 60.903 7

0.973 10.639 10.986 50.280 40.023 20.269 50.939 50.200 10.905 10.293 80.062 40

0.973 10.252 20.351 70.379 30.023 200.907 60.133 30.506 110.342 30.635 00.604 9 2)其次,计算新评价矩阵Y中各指标的变异性和它们之间的冲突性。标准差σj为指标的变异性(见表3);cj表示第j个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冲突性(见表4和表5)。cj=nm=1(1-rmj),j=1,2,…,13.

3)最后,计算各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ωj(见表7),得到最终的权重矩阵W.

ωj=Zj13j=1Zj,其中Zj=σj*cj(见表6),j=1,2,…,13.

Z值越大,说明基础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越多,对金融稳定起到的作用就越大。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率、实际有效汇率、不良贷款率、存贷款比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和国内信贷依存度的Z值较大。

所以,得到13个基础指标最终权重矩阵W为

W=[0.085 8 0.052 7 0.053 9 0.100 7 0.103 0 0.137 8 0.068 6 0.018 4 0.026 5 0.181 7 0.039 7 0.057 0 0.074 2]

2.4 金融穩定结果及趋势

根据计算出来的权重合成金融稳定指数F=YW,得到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7年第二季度的季度稳定性数值,结果如图1所示。

3 结果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根据文中界定金融稳定是一种状态的角度来说,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7年第二季度整体上可以分为2个阶段,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波动阶段和2015年第三季度到2017年第二季度的稳定阶段。2011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金融稳定指数上下波动幅度较大,说明金融系统是不稳定的;而从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到样本区间结束,金融稳定指数维持在统一水平,说明金融系统是稳定的。这与我国实际的情况是相吻合的。2010年后我国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增加,流动性减小,使银行内部系统的稳定锐减,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隐患,增大金融系统的压力;2012—2013年出现的“钱荒”事件,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谷状态,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发酵和人民币的震荡贬值等经济事件的存在,致使我国金融领域各个分支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影响其整体的稳定程度;2014—2015年,我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大量释放,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整,经济的“三期”叠加等都大幅度的冲击金融系统的稳定,使其波动。而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进入稳步增长的新常态,多次下调的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基准利率,推出供给侧改革和严控金融系统风险等发展战略维持了金融的整体稳定。因此,总体上看,在构建的指标体系中所测度出来的2大阶段稳定状况是有效的。

4 政策建议

根据各个基础指标对金融稳定的贡献权重,可以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指标总权重为0.367 4,银行业的指标总权重为0.509 4,证券业的指标总权重为0.096 7,保险业的指标总权重为0.026 5.综上权重分析可见,银行业所占比重最大,其内部的基础指标中,流动性比率、存贷款比率和不良贷款率所占比重最大,这既符合IMF规定衡量稳定指标的核心指标要求,也验证了银行稳定是我国金融稳定核心的观点。

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要从各个层面进行完善。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对于银行业,要加强征信体系的完善,降低信贷市场的违约风险发生概率,准备充裕的流动性资产,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其次,对于宏观经济环境,政府当局和有关机构要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从整体上协调各行业的发展,避免出现大幅度的震荡,特别对于房地产行业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应循序渐进地实行调控,考虑金融系统的稳定,切不可为实现单一目标而做决策,破坏整体效益。最后,对于证券业,要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防止股市的资产泡沫化;对于保险业,要进一步完善保险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 PadoaSchioppa T.Central banks and financial stability:exploring a land in between[C]//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uropean Financial System,Second ECB Central Banking Conference,2002.

[2] Weller C.Financial crises after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or structural weaknes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1,38(01):9812.

[3] Jan Willem van den End.Indicator and boundaries of financial stability[R].DNB,2006(97).

[4] Daniela Zapodeanu,MihailIoan Cociuba.Financial soundness indicators[J].International Montary Fund,2010,10(03):365372.

[5] Aredt,Kakes,Sehinasi.Toward a framework for safeguarding financial stability[R].IMF Working Paper,WP/04/101,2004.

[6] 吴念鲁,郧会梅.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再认识[J].金融研究,2005(02):152158.

[7] 徐国祥,郭建娜,陈燃萍.中国金融稳定指数的构建及其领先能力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04):2733.

[8] Graciela Kaminsky,Saul Lizondo,Carmen M Reinhart.Leading indicators of currency crises[J].IMF Staff Papers,1998,45(01):148.

[9] Jeffrey A Frankel,Andrew K Rose.Currency crashes in emerging markets:an empirical treatment[J].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1996,41(03-04):351366.

[10]Jeffrey Sachs,Aaron Tornell,Andres Velasco.Financial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s:the lesson from 1995[J].Br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6,27(01):147199.

[11]何德旭,娄 峰.中国金融稳定指数的构建及测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04):1625.

[12] 戴金平,刘东坡.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区制关联性2002—2014[J].经济评论,2016(03):1726.

[13]戴金平,刘东坡.金融稳定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J].财经科学,2015(10):1425.

[14]王晓博,徐晨豪,辛飞飞.基于TVPFAVAR模型的中国金融稳定状态指数构建[J].系统工程,2016,34(10):1926.

[15]方先明,谢雨菲,权 威.影子银行规模波动对金融稳定的溢出效应[J].经济学家,2017(01):7987.

[16]伍志文.金融脆弱性:理论及基于中国的检验分析(1991—2000)[J].经济评论,2003(02):96128.

[17]段军山,易明翔.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测度及其经验解释:2001—2010[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27(02):316.

(责任编辑:严 焱)

收稿日期:2018-02-18

作者简介:姜爱萍(1953-),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金融稳定金融工程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能综述
浅析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
金融工程与货币政策效率互动关系研究
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设计研究
经济开放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