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建设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2018-09-10 04:25于远祥,王京滨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科技创新培养模式

于远祥,王京滨

摘 要:为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矿井建设等应用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综合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能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部门从事主要技术工作,发挥主导作用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西安科技大学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累积3年,在企业累积学习1年,依托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和煤炭大型企业校友资源优势,采取校内教学和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加强了学生工程素养、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等和管理部门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实践表明卓越式人才培养模式既锻炼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增强工程师在社会、企业、项目中的定位与责任,又达到工程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运行中的能力要求,达到提高培养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矿山建设;卓越工程师;科技创新;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4-0450-04Study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excellent engineers

in the field of mine constructionYU Yuanxiang,WANG Jingbi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is to cultivate the good moral tutelage,strong socia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mine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has the strong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design ability,innovation ability and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It can be designed and built in coal mine.Applied and advanced technical talents wh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The method adopt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training mode of “3+1”,that is accumulating 3 years in school and learning for 1 years in the enterprise,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West and the alumni resources of large coal enterprises in the western region,the combination of campus teaching and enterprise field teaching is adopted,the result is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 engineering.Quality,engineering design ability,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have better development in coal mine design,construction,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ode of training excellent talents not only exercises interpersonal skills,teamwork and communication,but also strengthens the posit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engineers in society,enterprises and projects,and also meets the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design,and achieves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training level.

Key words:mine construction;excellent engineer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raining mode

0 引 言

社會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是分层次的,高等学校要科学定位,就要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的规格。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是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制造、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当前,各高校普遍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立项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促使其发挥自身的科技创新精神,锻炼其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基础平台的建设,锻炼与提高主要通过创新活动参与、创新成果展示、创新竞赛获奖及科技项目立项等途径,而最终创新能力的提高势必对学生本人及所在学院或系部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1-3]。因此,为适应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西安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以西部煤炭资源大开发、现代煤矿建设对土木工程专业(矿井建设)技术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导向,依托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和煤炭大型企业校友资源优势,采取校内教学和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着力加强学生工程素养、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出发点,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分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阶段制定培养计划、安排组织教学、制定考核标准和方法,学校在加强现有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我校行业优势和资源,同各类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等优秀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采用双导师制度,已为西部煤炭行业的研究机构、设计院(所)、施工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输送了大批合格的矿井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我国西部矿山建设行业和矿山建设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1 传统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1.1 科技创新能力质量评价主体单一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模式中,政府往往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其评价活动不可避免带有行政化、单一化的特点,这造成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出现非多元化和非专业化的特点,无法保障评价结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4]。科技创新能力教育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在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教学环节的不仅仅再是教师、学生,可能拓展到社会、企业;教学地点也可能不再限制在学校内,会延伸至各类实践活动、场合;市场经济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也必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元、灵活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形成严密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结构,来保障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5]。

1.2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忽视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仅有知识的积累储备是远远不够的,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储备又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个人能力成为衡量人才一项很重要的标准[6]。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依托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构建,更重视考查学生知识储备的水平、程度,对于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核、评价则过于薄弱。而对于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而言,更重视的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传授储备不再是教育活动的全部内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需要对传统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进行创新、完善[7-9]。

1.3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不适用于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残留的程序化色彩,课程结构僵化,教材内容陈旧,教学形式较单一,课堂教学偏重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因此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也多是考核知识储备的试卷、论文、毕业设计等[10]。相对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而言,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复杂,教学内容更为与时俱进、多元化,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创新,科技创新教育与传统人才培养工作的差异性,决定了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用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难以考评[11]。

2 卓越工程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新思路2.1 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矿井建设)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是:以西部煤炭资源大开发、现代煤矿建设对土木工程专业(矿井建设)技术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导向,依托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和煤炭大型企业校友资源优势,采取校内教学和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着力加强学生工程素养、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出发点,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分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阶段制定培养计划、安排组织教学、制定考核标准和方法,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助联合授课、联合指导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使学生经过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系统训练,成为知识结构合理、工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能够满足煤矿设计、生产、技术改造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級专门技术人才。

2.2 现行培养方案基础上的改革

本培养方案的显著特点是加强了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学生安排了1年企业学习时间。

1)增加总实践教学时间,减少总理论教学时间,对各主要教学环节时间进行调整。

2)按照调整后的教学时间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分别进行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

3)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考核的要求,对考核制度和方式进行改革。

2.3 改革后的新模式

1)通过优化整合理论知识和课程,在保证理论教学的知识量及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具体做法是:优化知识体系,淘汰落后知识,建立精、新、专的知识体系;整合理论课程,实现课程间知识无重叠对接。

2)将一些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知识,从学校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设立专门课程,安排在企业学习阶段,由企业中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讲授,这样,既丰富了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又可明显提高理论教学效率。

3)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完善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保证工程实践教育的质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包括:制订一个可行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建立一批设施完善的工程实践基地,组建一支稳定的由专职(学校教师)和兼职(企业工程师)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编写一套优秀的工程实践教学教材,制定一套完整的工程实践基地管理制度,配备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中心管理队伍,有可靠的资金保障等。

4)按照学校教学与企业现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将企业学习分四个阶段,分别安排在第2,3,4,6,7,8学期进行,企业学习累计36周。

3 应用实例

在此以我校土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为实例,对该方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3.1 培养体系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矿井建设)在本科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经形成了通过加强工程实践环节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该体系的要点是:增加了在企业现场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安排学生参加工程项目实施和科研实践,从而保证了学生全面、深入地参与工程实践活动。本次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就是在该专业培养体系的基础上,经过补充完善形成的,具体为:将企业学习作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依靠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工程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实践教材等)保障企业学习效果。在企业学习中,将专业实践知识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结合,实现二者相统一;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和实验实训中心的实践教学条件,将学校实践教学和企业学习有机结合,全面加强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培养水平的目的。

3.2 培养模式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学习累计1年(共36周),分4个阶段进行。企业学习4个阶段分别与学校培养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专业能力培养3个过程穿插进行,企业学习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采取由浅而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企业学习阶段性示例如图1所示。

各阶段时间安排如下: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为期2周;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三、四学期进行,为期6周;第三阶段安排在第六、七学期进行,为期16周;第四阶段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为期12周。

3.3 教学内容和目标

我校地处西部,主要服务于西部煤炭行业。我国西部煤炭赋存条件多样,储量丰富,产量大,具有很多国内外先进、特点突出的矿山企业,这些企业是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矿井建设)工程实践教育的良好基地。我校与这些企业有很深的渊源,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这些煤矿企业不但能为土木专业工程(矿井建设)实践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场所和优秀的教师,而且在现场实践期间能够为学生在食宿、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保障,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也是学生就业优先选择的企业。将这些企业作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可为学生和企业双向了解、双向选择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还为学生营造了职场环境,为学生毕业后尽快胜任技术工作做好了准备、打好了基础,表1为企业学习安排总表。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矿井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培养分四个阶段进行,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第三、四学期、第六、七学期和第八学期进行,按照工程实践由浅而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第一阶段为全面了解,第二、三阶段为重点突破,第四阶段为全面深入,具体进程安排见表2.

工程实践内容涉及工程地质、工程测量、矿山建设工程、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爆破工程、特殊施工技术等专业知识。实践企业包括矿井施工企业和矿井设计企业两大类,培养基地和合作企业以西部为主,兼顾其他地区。

企业培养采用实地参观、参加劳动、岗位锻炼、座谈访问、调查研究、听报告、课堂教学等方式进行。企业学习阶段共安排8门课程,计划160学时,具体时间根据实践环节安排。课程主要由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讲授。

4 结 语

1)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矿井建设等应用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综合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能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部门从事主要技术工作,发挥主导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2)掌握基础知识和专门技术知识,具备较强的知识推理能力;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能发现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经历土木工程(矿井建设)项目建设的系统化训练,锻炼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增强工程师在社会、企业、项目中的定位与责任,达到工程師在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运行中的能力要求。

3)在企业学习中,将专业实践知识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结合,实现二者相统一;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和实验实训中心的实践教学条件,将学校实践教学和企业学习有机结合,全面加强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培养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然慧,张序萍,边平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4650.

[2] 王 璐,孟凡静,李 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05):487490.

[3] 许哲君,付 尧.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02):112115.

[4] 郝渊晓,周美莉,赵彦,等.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之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06):626632.

[5] 张喜爱.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05):3639.

[6] 张 瑶,胥卫平.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研发项目管理体系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01):4350.

[7] 安 蓉,马 亮.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5(S1):1521.

[8] 孙 燕,杨健安,潘鹏飞,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03):125129.

[9] 郭俊华,孙泽雨.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03):6671.

[10]彭良玉.安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7(01):8489.

[11]蒋艳萍,田兴国,吕建秋,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0(08):3840.

(责任编辑:张 江)

收稿日期:2017-11-11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JM2-50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402195)

作者简介:于远洋(1976-),男,重庆梁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科技创新培养模式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