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网络技术时代下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推广研究

2018-09-10 01:33罗浩
中国商论 2018年25期
关键词:唐卡

罗浩

摘 要:传统手工技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项目之一。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倾注着各民族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心血,是人们发掘传统手工技艺魅力和传承手工技艺的载体。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则是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的传承进步是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发展的根本。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和网络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变迁和技术革新带来的新问题。因此,探索在新网络技术时代下的民族手工技艺的推广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青藏地区唐卡为例,简要分析基于新网络技术时代下的手工技艺的推广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手工技艺 新网络时代 唐卡 推广研究

中圖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9(a)-070-02

1 青藏地区唐卡的发展现状

1.1 青藏唐卡概况

唐卡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民间美术。它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已发展了1400多年,类似于人们熟知的卷轴画。其作为藏族文化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其内容题材宽泛,涉及到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传统上采用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用明亮的色彩勾勒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唐卡的颜料均为天然原料,经过几百年的岁月洗礼,仍能保持明亮艳丽的色泽,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开过光的唐卡甚至可以代替佛像直接用来祭拜。它是我国璀璨民间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 青藏地区唐卡发展优势

(1)作为藏文化的标志广受关注。

唐卡在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后,唐卡工艺开始进入媒体和公众视野。唐卡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获得了广泛的关注,逐渐成为藏文化的一张名片,其背后蕴含着的千余年的进化历程,更是将唐卡的宗教价值和艺术价值推向新的高度。

(2)旅游热潮带动唐卡产业发展。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藏旅游资源开发,青藏地区旅游人数由2006年的815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2876.92万人。2012—2017年青藏地区旅游人数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11%,增长迅速。青藏旅游产业正走在民族文化旅游的道路上,以文化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旅游产业吸引到商机;以旅游热潮助推民族文化产业的兴起。青藏唐卡作为藏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会随着青藏旅游热潮的兴起而得到更多游客的关注。

(3)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唐卡艺术最早发源于青藏高原,而青藏唐卡也以其高超的绘画技艺、天然的颜料、精致的着色而获得多方的青睐。结合旅游兴起而带来的“唐卡热”势必使唐卡的内地市场空间更为广阔。

1.3 青藏地区唐卡发展劣势

(1)唐卡产业化水平较低。

唐卡艺术在国内市场竞争力较弱,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目前国内唐卡产业处于无序发展阶段,未产生成型的产业化链条与品牌化效应。市场化程度低,丰富的市场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且生产和经营尚未拥有达到规模化、产业化的条件。

目前市场上对唐卡的包装、宣传较为匮乏,内地人们很难从根本上去了解唐卡,对唐卡的制作流程的了解更是无从谈及。

(2)国内认知程度较低。

第一,由于目前各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不够,方式简单,唐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高。在各大搜索引擎中对于“唐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不过千余篇。

第二,对唐卡图像的象征意义理解浅薄。唐卡通过直观的图形,表达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唐卡不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大多表现宗教信仰、演示佛教教义外,其还是在民族文化底色的基础上,通过艺术表现得到的工艺品,没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很难理解画面背后的深层意义。

(3)画师专业素养受限。

民间唐卡画师多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的方式延续,少于能全面地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理论修养积淀较浅,以至于只精通于绘画技艺,却不能充分诠释所绘内容。与此同时,大多接受过正规美术教育的美院学生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接受传统的唐卡绘画技艺[1]。

2 新网络时代下唐卡的推广与发展

2.1 加大政府的网络宣传与保护力度

唐卡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正在悄无声息地发展壮大,且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应该投入相应的人、财、物进行多方面的保护。相关政府机关应将唐卡作为地区旅游的特色民族文化产品在相关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与介绍,使唐卡与地区旅游挂钩,成为旅游宣传的一部分。同时,运用现代化影像技术,将珍贵易失传的技艺资料保存起来;在如今的大数据库与5G时代,建立唐卡数字分析数据库,对唐卡的各个图像寓意进行汇总与分析,并运用其结果达到唐卡意义的宣传与普及。

2.2 采用VR与AR技术进行宣传与发展

市面上所见的VR体验广泛的应用于游戏方面。依靠现有VR技术的支持,可以推出VR体验推广唐卡的模式。

制作VR视频,虚拟观看唐卡制作过程。亦可打造出VR虚拟场景制作唐卡,人们只需带上VR设备,便可置身于虚拟的唐卡制作工坊。在虚拟的世界里,消费者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使用各种工具及颜料任意DIY,完成自己的唐卡作品。打造出一种使用VR体验唐卡制作工艺的模式。在发达城市,经常会举办各种大型的美术展、艺术展等活动。与较有影响力的美术展览工作方进行合作,在展览中,提供VR体验服务,让参观者可以直接的在虚拟世界里体验到唐卡的制作流程。不用亲自到达青藏地区,也可体验到制作过程。同时完成一种类似图书漂流的VR体验漂流过程,将VR设备进行漂流以达到宣传的目的。既降低了成本,又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并且基于现在的VR技术,已可以实现VR远程多人交互,可以进行VR远程异地交互教学,用户通过自己的VR设备,便可与画师同处于一个虚拟空间内,在虚拟空间内达到异地交互教学的目的。

移动AR利用移动终端,通过识别唐卡实体,并计算在数据库中获取的虚拟信息后,可以将虚拟唐卡图像叠加到现场视频,实现唐卡影像对现实的“增强”,达到AR展示唐卡的目的[2]。

2.3 线上线下结合,引导唐卡工艺推广新思路

唐卡作为一门民族傳统手工技艺,其价值不止体现在作品之上,更体现在其制作工艺之上。唐卡制作工艺对于普通人来说陌生且复杂。如何让大众了解唐卡制作成为了难题。所以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但在网络上需要加大对唐卡制作流程的细化讲解,更要让制作过程贴近千家万户。在城市休闲地带设立线下制作体验班,让大众在周末或其他闲暇之余可以亲手接触简单基础的唐卡制作体验,例如掐丝唐卡体验,制作一幅小的作品只需要花费2~3个小时,在宣传技艺的同时,也让身处都市的人们得到了休闲与放松。

2.4 民族传统手工艺进课堂

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手工技艺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切实做好这项工程,必须从“娃娃”抓起。让唐卡进课堂,让学生们从小、从课堂上学习这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对传承和弘扬青藏唐卡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传输纽带,通过这个中介,能使接受教育的个体从接受传统民族技艺到吸收传统民族技艺,再到创新传统民族技艺。让唐卡进入课堂,使用网络课程方式,专业画师授课,传递唐卡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使唐卡更加贴近大众,让更多对唐卡有兴趣的人能够更加深度地挖掘自己的兴趣,进而更好地促进唐卡的推广与发展。

2.5 规范市场,走向整合,确立统一标准

目前唐卡市场存在着很多问题,唐卡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最为突出,买家不知如何去鉴别,也不知道购入的唐卡是否物有所值。而其未来唐卡产业的发展趋势最终必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走向整合。所以基于互联网,确立一个统一透明的行业定价和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使买家可以有方法、有渠道、有标准的去鉴别入手的唐卡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商业市场下新兴起来的销售平台与中介机构成为唐卡售卖的主力军,虽然他们的出现提高了唐卡的交易效率,但由于这些机构发展较慢,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不高,专业基础不扎实,势必会出现较大的商业交易漏洞,所以相关政府要在现在电商平台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唐卡交易。

3 结语

基于新网络技术下,以唐卡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民族手工技艺需要探索新的推广与发展思路。结合大数据与VR/AR技术;采取网络课程进课堂;规范网络售卖秩序的方法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就目前来看,为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与保护问题的效果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唐卡这类传统民族手工技艺更加贴近大众,对促进唐卡的宣传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妤.西藏唐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藏科技, 2018(1).

[2] 付跃安.移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3).

[3] 王亚欣,李泽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唐卡的游客感知和态度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2).

[4] 刘明阁.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J].江汉论坛,2012(10).

[5] 董宜萱,李颖.浅析西藏唐卡产业的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0).

[6] 宛华.唐卡艺术全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7] 吴建伟.西藏唐卡产业发展现状调查[N].西部时报,2012-10-17.

猜你喜欢
唐卡
李雪:唐卡收藏进入理性阶段
太原有了首座唐卡艺术馆
当景泰蓝邂逅高原的古老梦境
朋友多了好走路
边巴次仁
以恭敬之心绘画
唐卡:不仅是藏品,更是种信仰
唐卡收藏渐暖
唐卡绘出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