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8-09-10 07:13王昕
中国商论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电商扶贫精准扶贫互联网+

王昕

摘 要:本文是关于对农村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新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加以探索,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 精准扶贫 电商扶贫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c)-009-02

1 研究背景

1.1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飞速发展

随着我国电商产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模式迅速普及。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络经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5%,规模达到14707亿元。其中,电子商务平台的营收规模已达8946.2亿元,占比逾60%。

可见,我国电子商务仍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电商体系发展已较为完备,国家政策依旧保持相当的支持力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增速,电子商务不断创造着更多的消费需求以及更便捷的消费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正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1.2 “互联网+三农”,促成精准扶贫新模式

国家长期重点关注的“三农”问题仍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中最迫切的问题,“三农”问题是中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在农村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模式的飞速发展,“三农”问题以及政府号召的“精准扶贫”行动,通过“互联网+”找到了新路径。“互联网+农业”的概念引申出的精准扶贫新模式——电商扶贫,現已成为国家脱贫的新特征。国务院扶贫办致力于通过电子商务改善贫困地区的现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鼓励当地企业建立和运营电商服务平台、引导当地农户加入平台。一方面,拓宽贫困地区优质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当地人口就业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 砀山县电商扶贫现状

2014年,砀山县内仅有电商平台2个、网店139家,线上销售额0.8亿元;2015年,砀山县内电商平台16个,网店8000多家,线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2016年,砀山县线上交易额突破30亿元;至今,砀山县内有21个电商平台,984家电商企业,近2万家网店和微商——砀山县的线上电商产业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2.1 政府是坚强后盾,农民做积极响应

2.1.1 “精准扶贫”新思路

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倡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缓解“三农”问题。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提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2.1.2 农产品电商销售全国第一县

数据显示,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砀山县农产品销售额实现极大增长。线上交易额由最初2014年全年销售额8000万元发展至今,年销售额已达30多亿元,现已成为全国农产品电商销售第一县。

砀山县作为一个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的县,能在扶贫工作和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取得如此骄傲的成绩,在于砀山县政府紧握时代机遇,紧跟我国“互联网+”浪潮,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扶贫工作中不断拓展新思路,大力倡导“互联网+农业”的电商扶贫新模式。如今,砀山在电商扶贫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电子商务已成为砀山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2.2 驿站做好示范,群众推动发展

砀山县全县有60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内都搭建一个村级电商扶贫驿站,驿站扮演管理者、指导者的双重角色,以“驿站带群众”的模式,为当地农民提供一个全新的销售平台,扶贫驿站指导当地贫困农户开设、维护、运营线上网店,带领群众积极参与,使得家家户户都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帮助他们拓宽增收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实现扶贫脱贫。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号召下,当地政府不仅注重为普通老百姓提供帮助,更加注重对残疾人的帮扶工作。让每个身有残疾的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有信心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如今,砀山县内许多残疾人都在政府和当地电商扶贫驿站的帮助和自身不懈努力下,已经探索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电商之路。

3 砀山县电商扶贫问题分析

3.1 电商扶贫范围的局限性

通过调研收集的数据分析,砀山县内进行“电商创业”的农户主要集中在20~35岁之间,40~50岁之间的农户较少,而50岁以上的农户,仍然在当地农贸市场进行传统的销售,他们普遍具有线上销售农产品的意愿,但无法流畅地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虽然当地扶贫驿站已经组织了相应的电商操作培训,去培训的学员仍然集中于年轻群体,部分中老年者去参加培训,效果并不显著,他们普遍存在对于新事物学习困难的问题,无法进行复杂的线上操作。

因此,农村电商扶贫对于家中有年轻群体的农户扶贫作用显著,但不可忽略的是,很多特困户往往都是上了年纪无儿无女的无保户;同时,农户子女外出求学、外出打工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现状导致电商扶贫范围局限“,电商精准扶贫”并不能精准到这些“无保户”“留守父母”的贫困农户上去。

3.2 农村电商运营缺乏专业人才

当地落后的经济导致青年人才流失严重,许多青年外出求学、打工之后,都不愿意再回到农村的家中。青年人才“只出不进”的现状,使得当地劳动力大多以中老年人以及接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青年为主。因此,负责营运农村电商平台的员工,多数来自当地村庄的闲散人群,员工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缺乏相关电商、营销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导致农村贫困地区的电商农产品销售大都处于“放养”状态。虽然在销售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营销手段,但大都停留在打折促销、满减销售等初级营销方式上,销售效果并不显著。

可见,农村电商运营缺乏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精通的电商、营销等专业领域人才,人才不愿意进农村、农村当地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等人力资源问题,很大程度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3.3 农村电商商品结构单一

现阶段,大部分农村电商基本以线上农产品销售为主,提供的商品类型单一。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供选择的农产品的替代品更多,因此很多顾客往往都只是“尝鲜”客。

以碭山特色农产品砀山梨为例,砀山县内的诸多农村电商都承销砀山梨,消费者在线上购买砀山梨往往需要多付一定的运费成本,以及一个需要等待的时间周期(备货时间、物流时间),且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商品由卖方挑选而非买方)。而消费者在其所在地的农贸市场,同样可以买到数量足够多、品质足够好且不用多付运费就可以立即吃到的梨或者其他水果。因此,消费者除了“尝鲜”的需求之外,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就近购买水果来满足自己甚至家庭的日常需求。

3.4 零散经营导致内部竞争

目前,砀山县的农村电商扶贫模式以一个农户为最小单位。每个贫困村各建立一个电商扶贫驿站,驿站承担统一指导村内的各个农户进行电商运营的责任。每个农户都运营着各自的网店,销售着自家的农产品。由于当地特色农产品趋同,所以村内各个网店售卖的农产品基本一致,这种零散自由的经营模式反而促使了村落内部不必要的竞争,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

这种零散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不利于当地农村电商进一步的发展,也间接加剧了扶贫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局面。

4 电商扶贫现存问题解决路径初探

4.1 打造“互联网+”综合型农村电商

单一的商品结构,导致农村电商的客户黏性不高;单一的电商盈利手段,导致农村电商发展不稳定。因此,农村电商必须结合现状继续探索新路径。

4.1.1 “互联网+农村康养旅游”

部分农村地区除了农产品之外,还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与地理环境优势。可以将这些先天优势与互联网相结合,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业,针对大部分为长期生活在城市里、日常工作过度紧张的人群,包括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等拥有康养保健观念的群体,推出“互联网+农村康养旅游”线上电商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帮助贫困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

4.1.2 “互联网+畜牧业”

畜牧业也是农村地区相对普及的产业。除了“互联网+农业”,同样可以推广“互联网+畜牧业”的电商模式。针对向往绿色产品、绿色生活的城市人群,推出一系列有关畜牧的电商产品,比如线上认养动物、线下到户体验的电商模式。在客户与农村商品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提高用户黏性,同时带动当地旅游、农家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2 基于“大数据”的农村电商新模式

“电商营销”是电子商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善于利用各类技术,提高农村电商发展的“加速度”。

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引进“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与分析,实现数据的“增值”。针对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产品,为顾客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提高营销的精准度,提高农村电商平台的销售数量和利润,让“精准扶贫”乘上新技术的快车道。

4.3 加强当地人才建设

从总体上看,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存在电商人才稀缺、贫困群众网上交易能力较弱等问题。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专业技术加持,需要不断学习、引进新技术来谋求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应重视农村人才培养,“外来人才引进”与“当地人才培养”双管齐下,通过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也可与当地高校合作,组织专业的技能培训,来提升本地人才素质。通过引进与培养各类电商、营销、新型技术人才,加强当地人才建设,为电商扶贫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4 加强农村电商品牌建设

现阶段,部分农村电商已初具品牌规模,以唐寨镇农村电商扶贫驿站为例,其电商创业园区已逐渐推出一系列电商品牌。产品搭配特色砀山酥梨、梨膏、天然木耳、香菇、梨罐头等特色农产品,推出了“亲菇”“亲耳”“祥澳娟”等互联网水果品牌。

农村电商应该继续加强品牌建设,从质量把控和产品特色入手,塑造品牌形象,逐渐实现从“扶贫产品”到“口碑产品”的转型。提升品牌形象,有利于产品推广,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收,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拉动当地经济增长。

4.5 充分发挥电商扶贫驿站职能

村级电商扶贫驿站是政府与农户连接的桥梁,也是当地农户实现“电商脱贫”的指导者与引领者。电商扶贫驿站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帮助当地农户解决电商技术难题。除了定期的技术培训之外,电商扶贫驿站可以帮助当地不会利用电子产品的农户承销农产品,解决电商扶贫范围局限难题。同时,电商扶贫驿站可以统筹整合村落内的农产品资源,并进行科学的规划、分配、与营销设计,实行责任分配、利益共享的模式,避免农村内部不必要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提高电商销售效率,实现电商平台利润最大化,惠及当地村民。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2017-10-09.

[2] 新华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7-12-29.

猜你喜欢
电商扶贫精准扶贫互联网+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电商扶贫工作
甘肃清水:做活“电商扶贫”拓宽增收路
电商扶贫的可行性探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