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度的夏天
——六盘水市夏季旅游走笔

2018-09-10 09:13谌晗
当代贵州 2018年31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六盘水景区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见习记者 / 谌晗

六盘水市围绕“建设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力,顺应“全域旅游”发展大势,做实做好“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从曾经的全省旅游“冷区”一跃成为夏季旅游“热区”。

掀开凉都发展画卷,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不断升级——景区景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凉都”城市品牌风行天下;凉爽天气、清爽空气“两口气”成为“江南煤都”转型发展新引擎;避暑旅游风生水起,重庆、武汉、广州等“火炉”城市的“纳凉客”纷至沓来,尽享清凉一夏。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六盘水市围绕“建设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力,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17年接待游客3000.86万人(次)以上,同比增长57.8%以上,实现旅游收入200.49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0.8%以上,持续保持“井喷”态势。

“中国凉都”风行天下

“中国凉都的‘凉’,凉得绝无仅有,凉得别开生面,凉得沁人心脾,凉得赏心悦目。”6月,在“康养胜地·中国凉都”2018年贵州六盘水走进重庆夏季旅游推介会上,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刚向山城人民发出诚挚邀请。

2018年,六盘水市委书记、市长亲率职能部门前往重庆、广州等“火炉”城市卖“凉”,一场场专题推介会将“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城市名片一次次擦亮,吸引四海宾朋鱼贯而入。

举办旅游推介会仅是凉都旅游“走出去”的手段之一,形成广泛而持久的品牌效应才是“走出去”的核心所在。

走进重庆解放碑,六盘水市旅游宣传短片在LED屏上循环展播,乌蒙深处灵山秀水一览无余地呈现眼前,来往行人纷纷驻足观看,这是六盘水走进重庆等17座城市开展的凉都旅游“七进”活动之一。

以“七进”活动为抓手,六盘水市旅游宣传片、宣传折页、精品线路、活动攻略、旅游二维码、优惠政策进广场、进机场、进商场、进社区、进景区、进学校、进车站,“中国凉都”名片得以深入寻常百姓家。

加大传播力度,六盘水多管齐下。与腾讯旅游合作对推介会进行现场直播;在新浪微博发起“19℃的夏天”讨论话题;在重点城市主要道路口、人口密集地区悬挂户外高杆广告;拍摄系列短视频、形象宣传片在各大视频平台、人口密集场所展播……

作为一座依靠能源工业起家的重工业城市,六盘水深知打破才能得生机,取直自然出新路,城市营销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

以赛促旅。全国木球锦标赛、“中国凉都杯”六盘水国际女篮锦标赛、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一系列“国字号”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成为六盘水展示自我的新平台和助推器。

以节兴旅。第十五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即将启幕,一周时间内16项活动竞相上演,从特色农产品展到首届烙锅节暨生态美食嘉年华,从“凉都之夏”音乐会到百姓大舞台·戏曲乐翻天……一连串形式多样、亮点频频的文艺文化活动,力图为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奉上一场场文化盛宴。

“不仅要让游客知晓,还要吸引他们走进来。”依托知名赛事、品牌节庆活动,独享19℃的夏天,正成为“纳凉客”们的避暑首选。

“纳凉客”纷至沓来

“云白绕山峰,湿地明湖有影容,试问凉都应几季,春是春宫,夏亦是夏宫!”这是广州游客林慧慧初到六盘水时“晒”出的朋友圈。

7月初,林慧慧和老伴张有纯从气温36℃的广州直飞六盘水月照机场,走出航站楼,20℃的气温让他们感受到夏日清凉。“这里的夏天像春天。”这是张有纯行走凉都一周后的切身感受。

六盘水市今年相继推出“研学之旅”“民俗文化之旅”“夕阳之旅”“自驾之旅”“徒步之旅”等10多条旅游线路,涵盖乌蒙大草原、北盘江大峡谷、三线博物馆、梅花山等近30个景区。图为游人如织的水城县野玉海景区。(王述慷 / 摄)

像林慧慧夫妻这样,依托便捷交通从全国各地“炎值”爆表的盛夏走进凉都的“纳凉客”不计其数。

“从7月15日到8月中旬,我们农家乐的床位已经全部订满。”月照养生谷月照河农家乐老板刘春媛说。

不仅仅是月照河农家乐,据月照养生谷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月照社区40余家农家乐的921张床位,在7月中下旬预定已过半。

不仅仅是月照养生谷景区,野玉海景区、梅花山景区、乌蒙大草原景区……全市各县(市、区、特区)夏季避暑旅游正声名鹊起。

如何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开心而来、满意而归”?六盘水市超前谋划、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落地开花。

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在省级暑期旅游优惠政策之外,六盘水还制定了相应的旅游优惠政策,如旅游企业组织游客来六盘水旅游,分别以阶梯奖、入境奖、包机、专列和自驾车队等类别进行奖励。

科学规划旅游线路。今年相继推出“研学之旅”“浪漫之旅”“民俗文化之旅”“夕阳之旅”“自驾之旅”“徒步之旅”等10多条旅游线路,涵盖乌蒙大草原、岩脚古镇、大洞竹海、北盘江大峡谷、水城古镇、三线博物馆、梅花山等近30个景区。

完善配套旅游服务。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特色农产品展销点;全省首家智慧旅游手机客户端“玩转六盘水”上线运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范围内住宿设施进行调研并形成《六盘水市主要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市场调研咨询报告》,科学整合住宿资源……

“不仅要让游客进得来,还要让游客留得下。”作为曾经的全省旅游“冷区”,近年来,六盘水顺应“全域旅游”发展大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做实做好文章,一跃成为全省夏季旅游“热区”。

把“过客”变“常客”

气候优势是六盘水发展避暑旅游的底气,除此之外,六盘水境内“蓝天白云常相伴、峰丛湿地绿相融”,生态与自然交相辉映、人文与历史相得益彰,旅游发展天赋异禀。随着贵州省“县县通高速”和“高铁时代”的到来,以及六盘水月照机场的通航,六盘水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

游客越来越多,需求也会更加多元。仅凭一个“凉”字,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避暑市场的潜在需求。

为此,六盘水市着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力求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旅游消费需求。国际马拉松赛、鞭陀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运动遍地开花,让“旅游+体育”互融共进;通过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赋予各个节庆活动深厚文化内容,让“旅游+文化”内涵叠加;建成娘娘山等高标准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使得“旅游+农业”优势互补……

如何让走马观花的“过客”,变成下马看花的“常客”,构建“旅游+”发展体系,丰富旅游业态是一方面,回归气候“凉”资源这一避暑旅游出发点,进行价值重塑是另一关键。

为此,六盘水市聚焦“康体养生”,致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康养胜地。钟山区月照社区老年养护中心、盘州颐养健康中心、六枝特区廻龙溪温泉老年养护楼、水城县北盘江乌蒙景区老年养护楼等一批大健康产业、养生项目的落地,让六盘水走出了一条以休闲度假、避暑纳凉、康体养生、生态旅游为主的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之路,也让其先后获得“中国健康城市”“美丽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全球避暑名城”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六盘水景区
一线光阴入洞中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山的国度
My Room
『摘牌』
“摘牌”
诗书画苑
某景区留念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重视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