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掀起的主旋律审美波澜

2018-09-10 02:39高雪洁齐齐哈尔大学文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名作欣赏 2018年12期
关键词:湄公河英雄

⊙高雪洁[齐齐哈尔大学文史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2016年国产电影《湄公河行动》收获一片喝彩,在影片上映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高调赞扬了影片对主旋律声音的完美呈现。然而这次主旋律的呈现并不是超越电影叙事、电影人物、形而上的刻意表达,《湄公河行动》的主旋律融合在影片叙事和人物塑造之中,如同盐溶于水,可以称得上是商业片与主旋律最完美的一次相遇。

当然论及影片的成功,追根溯源是该片的取材以及导演对素材处理的独特定位。“湄公河惨案”骇人听闻,但要将其呈现在大荧幕上该如何处理主题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必然成为关键。导演曾说:“如果我们纯粹编一个故事,就丧失了这个故事本身的魅力,正因为湄公河的案子是金三角最有名的,是没有办法编撰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真实呈现它。”既然惨案本身就令人震撼,所以电影无须渲染,只要能贴近事实的叙述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才有了影片叙事从始至终遵循的写实化叙事总体风格。

一、写实化叙事创造的超值效果

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改编创作的电影《湄公河行动》给2016年的电影市场一个惊喜。所有看过此片的观众都认可在电影叙事、镜头语言、人物形象和剪辑手法、场面调度,以及主题阐释等众多层面此片所获得的成功。

尽管此片的出品人于冬曾说,他们从一开始就要拍一部商业片。然而电影艺术作品也如其他创作一样,经常会发生艺术效果超出创作动机的情况。《湄公河行动》从动作电影的模式层面看,并未在飞车、枪战、爆炸、追逐、打斗等方面做出突破。各种荼毒人性、伤害无辜等极端内容也基本属于商业电影的惯常套路。然而即便如此,《湄公河行动》中天狼截肢、哮天殉职、方新武大义赴死,以及我国干警在异国执行公务中智斗敌人,拼死相搏,这些场面不论大小都让观众震惊,摄人心魄。究其根本,《湄公河行动》赢在了写实化叙事的总体风格上。

电影写实化叙事如同文学创作中的“陌生化”和“零度写作”。它追求一种对人物、事件的常态展现,不采用慢镜头、多特写等手段表现人物或渲染事件。写实化叙事下的时空比例与日常生活中的时空关系几乎相同。借助一种常理:即现实生活中极小的伤害都将是痛苦难当的,极小的灾难都会令人痛不欲生。写实化叙事电影如果恰当地把握了写实的程度,将不必追求宏大的爆炸场面,也不必刻意渲染血流成河的恐怖,更无须形而上地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壮。因为写实化叙事,使电影在生活现实的原有时空中突出了人性冲突的瞬间。恰如其分的写实化叙事将观众直接推到了善恶、美丑面前,把观众直接置于深度真实的反思中。因此所谓通过某种设计来赢得观众的共鸣,无须如《2012》《后天》《星际穿越》般的旷世绝望。写实化叙事令观众直观了日常生活里的英雄。当然在连贯、紧凑的叙事中浸透了电影剪辑对事件意义的艺术重构,也因场景的调度和拍摄角度的中景居多,以一种日常视觉式的观影感受回应着写实化叙事的设计。

写实化叙事为观众的观影体验开启了非同寻常的模式,《湄公河行动》还原了观众对日常恐怖的体验,逼近了真实体验的临界点。影片因取材真实事件,又在整体上践行了写实化叙事的构想,使真实事件与电影讲述互为镜像,电影叙事与真实事件几乎重合。电影世界与真实事件中被残害的是普通船民,灾难突如其来,灾难真实发生,灾难真实存在。观众在瞬间无法区分现实与电影,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更为深刻的是,灾难的根源是涉毒世界的噩梦。以观众的认知储备,无论是电影叙述还是真实生活,毒品的梦魇都是邪恶的化身。电影叙事如同真实事件的回声,透过镜头,观众对现实世界的凝视更集中,电影把观众的日常认知聚焦在狂徒近距离射杀中国平民的镜头,沿着这一真实事件的发展,电影里每一个镜头的震撼力量都非同寻常。

以真实事件为素材,以写实化叙事为总体追求,使《湄公河行动》的情节推进速度,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电影价值观的表现,都直接与现实世界接轨。人物无须在慷慨激昂的音乐中高大起来,情谊无须在刻意煽情中传递。恰恰在日常餐桌旁的欢声笑语中,在战友间彼此尊重珍惜的语言里,在随时可能牺牲的威胁下,我们的英雄形象巍然屹立起来。看到身手矫健的天狼基于常理未能防范敌人是一名儿童时中弹截肢;看到哮天身赴艰险、血肉模糊站在高队的眼前;看到方新武选择撞毁敌船与之同归于尽,足以让观众为英雄之举感动、流泪。

与好莱坞式的动作大片《碟中谍》系列、《007》系列等比较,虽然从电影特效和画面丰富度上此片并不见优势,但作为国产电影的同类型作品里最突出的代表,《湄公河行动》赢在了细致和精确的写实化追求,影片产生的厚重韵味绝非快餐电影中的场面累积能够相比。

二、英雄赞歌魅力永存

如果某种价值观被提升至主流价值观的层面,似乎就会变得形而上,然而崇拜英雄的价值观从古至今就是既与主流价值观一致,同时又深植于普通大众人群的精神深处。即便在物质高度发达、精神追求近乎碎片化的今天,普通大众的内心仍存有对英雄的崇拜和渴求。而基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国电影创作中的英雄绝不同于西方影视中突出孤胆奇侠和个人主义色彩的风格。我们和平年代的英雄与战争年代的英雄一样,是敢于为人民和国家的安全奋勇拼杀、陷阵擒敌的。他们是忠与勇者、胆与谋者,他们情坚志笃、侠骨仁心。

和平年代的英雄有跟常人一样的日常琐碎,但在危难之际,他们瞬间可以爆发出最强的意志、最敏捷的行动、最机智的判断。影片中高队在日常里是个烟民,他是个普通家庭中的父亲,他激动时会骂脏话,他与方新武有意见冲突时直言不讳,在情急之下他也会急躁。但在救出涉案人证前他精明干练、果断坚毅、周密部署,在执行救出人质的过程中不畏生死、有胆有识。他就是一个警察,不是超人。这些英雄,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尊严。和平年代的英雄形象是平日里的温情与战斗中铁胆忠义的完美结合,他们没有超能力,也无须动辄就为了拯救全人类披肝沥胆,他们是平常人可触摸的真英雄。

国产影视作品之所以产生太多“抗日神剧”,本质上就是把精神追求和价值观表现成无血肉的机械宣读,把英雄形象塑造成超越规律式的无所不能,丧失了艺术创作的阵地,没有艺术创作的合理土壤,精神追求和价值观表现成了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无本之木,速生速死,没有生机。

三、普遍性主题深邃致远

在影片写实化叙事的整体追求下,影片主题除了弘扬正气、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塑造英雄忠勇之外,还在另一个层面触及了更具普遍意义的反思,即人类在不断进化和创造文明的同时,对极少部分以极端方式存在的人类施以拯救,与由此带来对常态人类秩序和文明的牺牲之间的矛盾冲突。

人性沾染毒品之前是怎样的盲目自信,而在沾染毒品后又是怎样的异化和失控。然而,仍有人用生命作养料,供养着制毒、贩毒这架魔鬼机器。在这个过程中,金钱变成了直接令人堕落的迷药媒介。正常人群的一切文化积累在沉湎于毒品的人们面前都变得空无一物。这是何等的悲剧。虽然这一层主题并不是影片有意识加以深入探讨的,但影片写实化叙事彻底脱去了说教的嫌疑,涉毒分子畸形的生存状态自然而然编织进影片的故事推进之中,而所有缉毒干警的行动原动力就是他们深谙涉毒世界的黑暗。

面对人类自己的弱点和不完善,甚至丑陋,来自文明世界里的警察、士兵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仍需坚守文明世界的秩序和规则。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黑白和善恶不断交锋较量,文明与退步始终在博弈。《湄公河行动》传达出坚定的人类对文明成果的捍卫精神。影片中方新武在敌人中间如履薄冰地卧底十几年,他需要对抗的敌人不是单独的某一个涉毒人员,而是一个涉毒群落,而这个群落的人对毒品的疯狂依赖就像一种疾病在不断传播蔓延,而染此疾病的人会肆意践踏他人的生命。来自文明世界的人,要制止这一切的发生,随时可能牺牲。文明世界的价值观如人伦可贵、亲情无价、怜爱幼小、忠勇肝胆,这一切在疯狂的嗜毒暴徒眼里不值一提。

于是影片在一个最深的层面上打动了观众,因为影片中的英雄们之所以令人崇敬,不仅仅是他们冒死完成了国家交给自己的任务,凭借无敌的勇气,克服艰难险阻,而是我们的英雄在那些堕向深渊的暴徒其疯狂、病态的世界里突行,用生命坚守自己的价值信仰,他们的顽强、魄力和决绝、勇敢、无畏无悔,给观众以强大的震撼,令观众们倍加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个平常的日子,“我们的生活之所以光明,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挡住了黑暗”。英雄们的壮举是革命时代英雄精神的传承,如一面旗帜,光辉屹立!

四、突破与不足

《湄公河行动》纵使有不同凡俗的立意旨趣,但它毕竟不是文艺片,它需要有融入国际商业片潮流的噱头,需要有新鲜和刺激的元素。在电影的场面调度以及情节设定方面,影片无疑做到了几个突破。首先在敌人派兵娃娃突进联合指挥部并实施炸弹袭击的场景中表现出了气魄,虽然仍无法与《火星人袭击地球》《变形金刚》等好莱坞影片的爆炸场面相比,但与国产同类电影相比,这段叙事不仅与影片整体叙事方向一致,同时它还携带着明确的国际化信息,这使此片的叙事广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一个突破是方新武的角色塑造。虽然写实化叙事是此片追求的重心,并不着力刻画人物内心,但对方新武的角色塑造通过他拷打抓获的敌人,尤其是他在内心剧烈冲突的情境下枪毙了嫌疑犯,而后表现出痛苦至极这个细节,将一个在毒贩中间卧底十几年的警察其复杂的内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一个亮点。第三方面则是影片中丛林里我们的干警荷枪实弹,每个狙击、爆炸、追逐的场面,如实战一般,为此片的画面增加了质感和重量。另外在文戏中我国安全部门高级指挥官成为重要的电影角色,这使国产商业片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国产影片中国家形象无须局限在历史题材之中,当代的价值观需要当代的世界舞台来展现,当代的正义不能只靠着历史英雄来照亮,而是应该自己发光。

对于《湄公河行动》而言,写实化叙事是灵魂,类型化只是外在表现。单纯的类型化元素堆积只能满足观众的消费欲求,但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成功的写实化叙事使影片充满艺术气息,几点商业片的突破之处,使影片显出不一样的格局和眼光。

《湄公河行动》对主旋律的艺术再现是影片的重心,对人物展现需要配合叙事进度,因而显得匆匆带过,尤其对毒贩心理世界的展示并未做到深刻挖掘,反面角色显出单薄和刻板。影片只是在镜头里再现了他们空洞的眼神、暴虐的表情和言语、机械麻木的平常态,在一定程度上淋漓尽致地将一群在黑暗中生活的人的生存状态呈现出来。

五、结语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真正魅力,它不仅仅是当代审美文化消费性、娱乐性的快餐载体。电影作为艺术既有创作原则又有无限的创作空间,它为观众提供的不仅仅是瞬间的刺激,更应该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

[1]雏雅婷.《湄公河行动》点燃网友爱国热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0-14.

[2]王彦.有一种影响主义,人们无法拒绝[N].文汇报,2016-10-06.

[3]韩业庭.真实事件改编掀影视创作热潮[N].光明日报,2016-10-20.

[4]李婉娴.论《湄公河行动》中男性形象的塑造[J].北方文学,2016(9).

[5]顾小喜,达生.《湄公河行动》不只是官方电影[J].电影,2016(10).

[6]胡祥.《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电影的良心品质[N].光明日报,2016-10-17.

猜你喜欢
湄公河英雄
英雄犬
英雄保重
寻找英雄
中泰澜沧江
走近湄公河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系在湄公河上的七色霓裳
日美中在湄公河角逐影响力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