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境旅游与可支配收入、国际服务贸易的关系研究

2018-09-10 07:22王丽
环球市场 2018年2期
关键词:服务贸易

王丽

摘要:本文选取经济因素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三个因素,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分析方法,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动态影响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出境旅游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务贸易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且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短期波动对出境旅游有正向影响;②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均是出境旅游的Granger原因,但出境旅游不是服务贸易进出口的Granger原因。③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国际出境旅游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

关键词:出境旅游;可支配收入;服务贸易;向量自回归

一、引言

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出境旅游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出境旅游与经济、政治、旅游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但经济因素是影响公民出境旅游的核心要素。很多学者都从经济方面对出境旅游开展研究:(1)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对出境旅游的影响,如张凌云(2011)、冯庆(2014)等;(2)居民收入水平对出境旅游的影响,如蔡兴(2012)、戴学锋,孙盼盼(2014);(3)汇率角度,如成英文(2014);(4)金融危机方面,如孙根年(2010)分析了危机事件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

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均属旅游服务贸易,这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一种,多年来我国旅游贸易一直在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比较大,并曾经作为赚取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部分学者对出境旅游和国际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如雷平、施祖麟(2008)研究了出境旅游与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认为国际出境旅游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的变化正说明我国经济、技术实力国际地位的提升;张凌云,杨晨(2007)提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并非由于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太慢,相反是其他服务贸易项目发展过慢所致。那么出境旅游与国际贸易、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关系又如何呢?

本文正是希望能从国际服务贸易、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我国出境旅游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采用空间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脉冲动态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动态影响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发现他们之间的长期和短期的动态关系,为中国出境旅游、经济发展与服务贸易的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出境旅游以往可以采用出境人次和因私出境人次作为变量,也可以用旅游外汇支出作为变量,本文选取旅游外汇支出来衡量出境旅游。本文选取居民可支配收入、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和旅游外汇支出的季度数据,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统计数据(http://data.stats.gov.cn)和国家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

为了消除各种因素对研究分析的影响,对获取的数据作如下处理:①所有变量均以亿美元为单位;②对所有变量取自然对数形式。设LITP为出境旅游支出变量,LAI为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变量,LEX为服务贸易出口变量,LIN为服务贸易进口变量;③对LITP、LAI、LEX和LIN四个季度数据进行X12季节调整,消除原数据中的季节性影响。本研究对相关数据使用EVIEW6.0软件进行处理。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

本文将就出境旅游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务贸易进出、口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动态均衡,短期如何变动,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等分析进行检验。研究假设:

H1:出境旅游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

H2:出境旅游与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

H3: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均是出境旅游的Granger原因。

H4:出境旅游是服务贸易进出口的Granger原因。

H5: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短期波动对出境旅游有正向影响。

(三)居民可支配收入、国际服务贸易对中国出境旅游影响的实证分析

1.VAR模型的建立

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最小化并结合似然比LR检验来确定滞后阶数,选择最优滞后期为1,建立了VAR模型。通过检验得到VAR模型的全部根的倒数都小于1,这表明VAR模型结构稳定,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2.协整检验

通过使用Johansen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估计法来检验各变量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结果如表1所示,国际旅游外汇支出(LITP)与居民可支配收入LAI、服务贸易出口额LEX和服务贸易进口额LIN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假设H1、H2得证。

3.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VAR模型进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具體结果如表2所示。从统计结果可看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均是国际出境旅游的Granger原因,假设H3得到检验;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均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Granger原因,而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是服务贸易进口的Granger原因。然而,出境旅游不是服务贸易进口、出口的Granger原因,假设H4不成立。

4.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观察各变量对出境旅游波动之间的动态影响。通过对脉冲函数图形的分析可以得到,当受到居民可支配收入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国际出境旅游在滞后6期内快速上升,6-11期平稳上升并在滞后11期(3年左右)达到最大,这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出境旅游有正效应,并具有持久作用力。当受到服务贸易出口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出境旅游在前2期受到的冲击效果是负效应,第2期(半年)后服务贸易出口将对出境旅游产生持续正效应,在第10期后平缓。当受到服务贸易进口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出境旅游先升后降,在滞后第2期(半年)达到峰值,随后逐渐衰减。因此假设H5得证。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长期来看,出境旅游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务贸易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短期波动对出境旅游有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均是出境旅游的Cranger原因。同时,服务贸易进、出口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Granger原因,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又是服务贸易进口的Granger原因,但出境旅游不是服务贸易进出口的Granger原因。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国际出境旅游的影响贡献最大,然后依次是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贡献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长。由此可知,我国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正是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以及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加速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外贸结构优化的体现。

在出境旅游快速发展时,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一是,鼓励旅游企业加快跨国发展步伐,建立境外旅游咨询服务站,不仅可为我国出境旅游的公民提供服务,还可以在出境旅游发展的同时加快服务贸易出口。二是,以“互联网+”理念加速旅游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创新融合发展,将出境旅游带来的市场机遇转为出境旅游信息化、智能化创新服务的发展契机。三是,通过旅游企业国际化、信息化,促进国内旅游企业产业升级,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第四,培养中国居民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素质,让中国游客在境外能对中国文化的推广起促进作用,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宏浩,戴斌.出境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9(8):131-34.

[2]戴学峰,孙盼盼.收入与出境旅游率的非线性关系 基于门槛面板模型的实证证据[J].旅游学刊,2014(9):13-23

[3]张凌云,房蕊.日本出国旅游需求与人均GDP关系实证研究——兼议对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的启示[J].旅游科学,2011(6):24-34.

[4]蔡兴,李红权.我国出境旅游消费“双高”格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12(8):26-29.

[5]成英文,王慧娴等.实际汇率和收人影响下的国际出境旅游需求变动趋势——基于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4(3):118-125.

[6]孙根年,舒镜镜等.五大危机事件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基于本底線模型的高分辨率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8):987-996.

[7]雷平,施祖麟.出境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比较[J].旅游学刊,2008(7):28-33.

[8]张凌云,杨晨.从创汇优先到平衡收支:我国出境旅游发展战略的再认识[J].2007(6):20-24

[9]韩亚芬,孙根年.中国主要客源地进出口贸易与入境旅游发展关系的研究[J].2011(8):744-766.

猜你喜欢
服务贸易
内蒙古旅游业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比较优势条件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跨国投资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