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探究

2018-09-10 07:22谢强
南北桥 2018年5期
关键词:探究

谢强

【摘 要】本文从当今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差异问题出发,并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分析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以此提出差异教学是解决这种课堂差异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 差異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002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人的成长,人的培养更应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求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所以,以尊重学生的差异为中心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中学生的差异类型

中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差异教学的出发点是对学生的了解和他们不同学习需要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越来越明显、分化不断扩大,所以需要广泛的教育支持,尤其是课堂教学应该卓有成效。

第一,性格的差异。指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的稳定倾向。譬如有些学生有明了的学习目的,学习上主动积极,有毅力,能自制;有些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缺乏自制力。学生性格的差异还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或者意志上的某一个特征:有的学生在许多活动中都表现出坚定性,有的则是偶然。

第二,兴趣的差异。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学生的兴趣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有的对体育感兴趣,而有的对文艺感兴趣,不同兴趣取向的学生会对学科抱有选择的态度,进而对其投入学习的精力与时间往往不一样。有的学生兴趣广泛,什么都想知道,而有的兴趣面窄,当然,广泛的兴趣只有围着学生的理想去发展,才会更有积极意义。有的学生的兴趣稳定又持久,有的则游离不定,经常变化,兴趣不稳定,往往影响成绩。等等。

第三,能力的差异。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要的稳定个性心理特征。不同的学生在感知、注意、观察、想象、记忆等一般能力及艺术、科学、文学等特殊才能方面也不同。能力也有表现早晚的差异。

二、数学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的过程

(一)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准备

数学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非常熟悉,提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素材和工具。熟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熟知本班学生在学习风格与学习习惯上的差别,能够用灵活的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数学课堂。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偏好,可以自主选择教师供给的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第一层目标是基础达标,学生要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第二层是知识拓展,在学会数学基础知识之后,能够掌握知识的变换形式。第三层是数学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科学探究能力等。

(二)差异教学应用于数学课堂实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它是课堂的中心。数学教师要把这块知识内容策划成一组层层递进的题目,这样就比容易掌握局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逼迫,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情入境的教学,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二,设计恰当的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课堂提问是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交流、彼此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方式。设计巧妙、启发有度的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课堂提问要设计推敲好预设问题。设计课堂问题要重点设计疑问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发问,抓住知识的疑难点发问,抓住知识的迁移性发问。2.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提问的技巧。把握提问时机,教师应在学生的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时,学生受原先经验的影响,没有办法实现知识迁移时发问。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做到:一是注意倾听、尊重学生;二是注意期待、相信学生;三是注重鼓励、欣赏学生;四是注重宽容、理解学生。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要做出及时、客观、正确的评价。3.课堂发问要做好后续工作。课堂发问的后续工作便是指教师的自我剖析、自我评价。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中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很大优势。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优化教学效果。不同学生学习风格不相同,有的理解能力强,只要集中注意力听就能掌握知识要领;有的学生需要通过图片等形式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另有学生需要进行动手操作才能领会知识内容。

第四,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该开展集体教学、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分组。教师应该把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适当的搭配在一起,分组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兴趣、背景、能力等因素,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达到优势互补的教学目的。其次,合作学习小组有着相同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好坏取决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要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必须团结互助。

第五,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反思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获得发展。教师要在新课程的学习中、纠错过程中、回顾知识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让学生对错题不断进行反思,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减少学生错误的发生,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更深刻的体会数学思想。

三、课后延伸拓展,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对于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来说,课后巩固主要是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所以数学教师设置的作业也要分层设计:基础知识、能力拓展和综合提升三个阶段。基础知识是课堂教学中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回忆和再现,这部分题目比较简单,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求全部掌握,另外一些难度中等的题目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会做,但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则作出规定,最后一类综合性强的提升类题目,对学生思维的要求高,这是针对一些数学成绩优秀学生而设计的,所占比例是一成左右。

在课后,老师还要及时辅导对当天教学的内容掌握不清晰、作业速度慢的同学,帮助他们进行练习巩固,辅导时不要面面俱到,应围绕教学重点方面和基础要求反复强化。对有特长的学生,课外要因势利导,可以为他们成立兴趣小组,指导他们自学有关知识,发展其特长。

猜你喜欢
探究
开放探究,创新应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公路运输的探究
“推”法探究
梳理探究 三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