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2018-09-10 06:14程乐红
南北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程乐红

【摘 要】教师应彻底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创新,为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发展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着重从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认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先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然后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165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以全面提高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创造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所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具备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的教育。

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出发,把数学教育的改革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使数学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同样担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仅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特点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具有明显的五大特征:①基础性。科学而全面的熟悉素质教育,必须从人的发展实质考察。人的发展应包括人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性的较为稳定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循序渐进。②全面性。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既提高个体素质,还要提高群体素质。全面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要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不能有任何偏见。③整体性。一是把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二是使学生主体形成在熟悉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完整的形态;三是从素质教育各要素横向联系看,要方向一致,协调发展,相互发展;从纵向运动看,要层次清楚,衔接紧密,浑然一体;四是把每一年教育对象都作为一个整体对待,针对素质构成特点,扬善救失,使每一个学生都相对的最优发展。④开放性。素质教育要把教育过程视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系统,要保持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把单一的封闭的教育逐步改变成开放的格局,逐步建立“班集——学校——社会”的教育系列。⑤非功利性。作为培养人的素质教育是指面向未来,其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二、培养以“兴趣”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一般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格等。它在学生学习的智力活动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的作用,使智力因素不断发展,成为学习掌握知识的原动力的前提。实际上不少学生数学学不好,并非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所致。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前提。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念和学习目的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设疑、布迷、创造悬念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榜样和名人故事来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引导、严格要求,磨炼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仔细审题、认直作业、检查验算等,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数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

三、构建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此,我们应把现代科学的“最优化”理论引入教学工作,即贯彻高效能、低消耗的原则,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条件下,全面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目前,在全国各地已有不少的小学数学教师构建了多种新的教学模式。当然,不管采用那种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把数学知识结构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课堂上体现数学教学新模式的标志是什么呢?笔者认为:(1)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2)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能力和方法的水平;(3)学生课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4)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5)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也将会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教师要完成传播数学知识,形成学生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就必须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整体结构,同时更应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小学数学实行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运用“形”、“色”、“声”形象动态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领会实质,有较大的自由伸缩空间,这是数学教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但是,它只是手段,不是教育目的。

四、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多设计趣味性较强、与生活接近的内容。课改下的新教材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知识更趋于直观、有趣,使学生入门便能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思维随兴趣应用而生,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在一些复习题中列出各种银行标志找出图形的有哪些,既可以掌握一些数学内容,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在素质教育改革下进一步研究新教材,认真探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科学地驾驶课堂,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也注意让学生多观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优化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9(17):102-103.

[2]王启玲.关于新时代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97.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