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分析

2018-09-10 07:22胡道敏程昌金
南北桥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有效性

胡道敏 程昌金

【摘 要】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深入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日后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助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能力 实践操作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024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课堂应该进行有效实践,为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课堂,积极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以更好地拓展学生思维,从而为后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意义

通过动手实践教学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学习并非是空洞乏味的,也可以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数学真实价值的体现。先发现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运用数学的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创造性思维的可塑性也是最强的。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还较小,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还未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大多源于外界的刺激。而动手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因此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

通过动手实践教学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借助学具,通过动手实践来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进行几何知识部分的教学时,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空间概念较差。通过动手实践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将几何體进行分解,使学生大大提升对几何体的了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空间感。

二、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路径

(一)重视提高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懈怠感,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和学生都觉得吃力。在课堂上引入合作探究学习,增进多维互动,则可以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上引入合作探究学习,增进多维互动,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并积极与大家交流学习内容和结果,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和合作时,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大胆发言,勇于表达意见和看法,以便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为师生间顺畅交流提供基础。

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画圆。在课堂教学前,首先让学生分组画圆,通过画圆操作,让学生对圆有初步认识,了解圆的基本形状和构成。活动项目二: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圆的特点。在项目二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一组同学操作绘图,一组同学记录总结,一组同学指导监督。最后,整理讨论结果。在教师带领下逐一点评,对学生的结果进行纠正、补充,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项目三: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将理论学习结合生活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认知,使其知晓学习的最终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合作探究学习,增进多维互动,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二)构建有效教学情境,选择合理操作方法

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操作的同时应该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操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图片、视频、音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动手实践操作建立在学生感性认识和抽象化概念知识基础之上,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是以音乐、视频、图像、动画等形式将抽象化知识具体化。

比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应用题”一课时,首先,教师在课前将这一章节的内容制作成动画课件,尤其是小鸟图。其次,教师在讲解重点内容时,向学生播放动态演示图,并以轻音乐作为辅助教学,将重点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视野中。然后向学生出题:“桌上现在有10只鸟,又飞来3只。”屏幕上随着音乐飞来了3只鸟,学生就可以很快地解答:10+3=13(只)。在学生算出答案之后,教师问学生:“为什么使用加法计算这道题?”学生:“因为小鸟飞到桌子上的时候,桌上的鸟增多了,所以应该是用加法。”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动态演示形式分析第二道题目。第二道应用题题目如下:桌上现在有8只鸟,突然飞走了3只。随后屏幕上出现了3只小鸟飞走的画面。这道题由学生亲自进行动态演示,学生在这一动态演示中明显感觉小鸟的数量减少了,所以分析得出采用减法进行计算。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动态演示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既要鼓励合作与探究,增进多维互动,又要注重层次设计,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同时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华萍.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8(38):103.

[2]张明.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论述[J].学周刊,2018(11):84-85.

[3]潘婷.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祖国,2018(05):231.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有效性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