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2018-09-10 07:22吴丽阳
南北桥 2018年5期
关键词:沃土心理健康语文

吴丽阳

【摘 要】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正确引导对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健全是极其重要的。可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学生却形色各异,厌学、焦虑、郁闷、自我认识不足、人际交往障碍、目标理想不清等。对于学生,不能仅靠说教,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讲求方法,多管齐下,注重引导,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语文 心理健康 教育 沃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161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要求教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以求能为祖国培养出三观正、能力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当前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将语文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在丰富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特定知识的深入理解,以求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他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生存教育。第二,生命价值教育。第三,死亡教育。

有些学生有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强、蔑视生命等心理偏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的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经过学生主体的思辨和参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精神境界。教材中有带有传记性色彩的课文,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展示主人公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有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如《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等。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

让学生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为理想而自强不息的奋斗。例如,在学习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补充材料后,我让学生讨论对杨荫榆的看法。就有不少学生关注她当时及后来抗日时的做法,认为她有良知、有责任感。这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好的道德基础。在学习《我与地坛》时,很多学生都被史铁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学生在日记中表示今后一定以作家史铁生为榜样,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奋斗。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会影响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当然,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笔者坚信,只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课题必然会有远阔的发展前景的。

三、正确疏导学生的情感纠葛

恋爱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体验,但中学生恋爱,因条件不成熟,处理不善,最终会酿成苦果。教师也多视其如洪水猛兽。如何正确对待早恋,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每个教师都能认清其危害,只是处理的方法不同而已。作为语文老师始终要坚持正面引导。只有因势利导,变“堵”为“疏”,在語文教学中逐步渗透情感和情爱教育,才能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恋爱观和感情观,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操。

例如,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利用背景介绍的环节,穿插介绍诗人和丈夫赵明诚的恋爱及婚姻生活情节,疏导健康的恋爱观和情感观,真正的爱情不仅有甜蜜还有坚持,如同李清照对爱情的痴迷和执著;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让他们理解《雷雨》一文中爱情外衣下的虚伪与无情,借此提醒学生爱情须慎重,并指出他们心智的不成熟,好感不是情感。真正的爱情是至死忠贞。

四、充分扩充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情怀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不管是从思想交流方面还是从精神开拓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必须有一些情感教育。所以,在课堂中,我们不能单单的传授一些浅层次的知识,还必须要进行人文情怀引导和心理教育。在课堂中,要充分去分析作品本身存在的精神价值以及人文价值,使课堂充满意义和乐趣,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可以从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将心理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能够通过语文这门课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生价值;还能培养学生的灵性、创造性,熏陶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生命激情,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信仰和人格的升华,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五、丰富课外活动内容,加强学生心理素质

在课堂教学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良好品德,增强心理素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表演节目,让学生感受到奉献与助人的快乐;参与绿色节能活动,从自身做起,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诗歌大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竞争意识;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人文历史,培养人文精神;带领学生观看国庆阅兵,感受祖国强大,培养爱国情怀……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体会不同的人生感悟,才能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康的人格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但并不意味我们学科教学老师就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沃土,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所作为。在课堂上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课堂教学智慧处理。

参考文献

[1]吕蕙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G].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01):27.

[2]边成媛.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2):14-15.

猜你喜欢
沃土心理健康语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只要关注,所有的生活都是沃土
沃土
沃土
在沃土上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