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如何开展

2018-09-10 06:14黄淑云
南北桥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黄淑云

【摘 要】当前社会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采用填鸭式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需重视班级学生学以致用、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综合实验能力,并逐渐达到社会的期望。为此,教师需不断学习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经验,且需在结合自身班级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已有教学模式的合理创新。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172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生物的主要方法是开展科学实验。实验教学中必须落实四个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在实践教学中,生物实验课时并不多,教学器材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及教具中实施生物实验教学,达到教学目标,这对生物教学是个挑战。本文围绕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教学策略,或许可给同行们提供一些借鉴。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实验的设计

现行生物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既有验证型的,又有探索型的;既有观察型的,又有操作型的。而这些实验,都是前人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对此进行重复操作,不仅有助于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思维能力,从实践中体会科学实验的严谨性。我们希望在教材中有更多的实验,但课堂教学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过多地开展研究性的实验,这就要延续到课外开展。我们的做法是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提出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对知识点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的研究实验。其模式: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学生提出质疑→学生课外实验→得出结论。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植物去除顶端优势后,植物的侧芽如何生长?CO2、光照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何?如何用水培法培养植物,同时观察植物的缺素症状?孟德尔是如何进行杂交试验的?等等。

二、重视示范与纠错,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是:错误→纠正→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得到错误信息,通过实践,错误信息得到纠正,最终可表现为正确的行为方式,这种认知方式往往印象更深刻,教师掌握这一认知规律对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中,我尤为重视教师的操作示范作用和学生的自我纠错作用,如在教学“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时,要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这个实验是高一学生在事隔两年后再次使用显微镜,因而学生进入实验室,易出现以下情况: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材料或显微镜上,急于动手操作,忽视教师的讲解、示范,降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结果是学生显微镜的操作不规范,观察到的细胞影像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把实验中关于高倍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再演示一遍,让学生统一观察“蚕豆上表皮细胞”,利用数码显微摄像仪展示细胞照片,并适时适当地运用“激将法”,用电脑播放刚才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使其领悟到错误之处,然后,再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对照显微摄像仪展示的图像结果。在学生正确操作后,再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最理想的细胞影像进行展示及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大部分学生都做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重视实验情境的营造

高中阶段设计的生物实验,部分适用于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但是同样也存在部分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会出现诸多困难。针对此类教学实验,教师则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情境的创造,并让学生通过细致实验环节的观看和学习,了解整体实验的来龙去脉,从而有效提升自身对生物实验的认知程度。在具体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做好实验内容的筛选工作,避免出现实验过于复杂和过于简单的内容。由此,教师就可以最大程度给学生营造好实验学习情境,并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实验素养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我在带领班级学生学习“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和模型”相关内容的时候,在给班级学生科普了DNA相关的知识之后,我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了科学家发现DNA结构的来龙去脉。学生通过相关实验视频的观看之后就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看似一张毫不起眼的图片,其背后可能存在多少工作者的奋斗,从而能够对生物实验抱有敬畏之心。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生物实验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帮助每一位学生端正生物学习的态度。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鼓励学生自觉拟定新颖又可实现的实验课题,要求每项实验课题必须有明确的选题目的,详细制定实验的步骤以及所需器材等,并将选题目的、实验设计或实验方案在生物学科小组上发言,让学生发表意见,对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形成探索生命奥秘的小集体。教师只当成员参加,起引导作用,不轻易给实验课题下结论。许多实验课题在小组会议多次研讨,原来拟题不明确或实验设计不切合实际条件,学生自己弃去;有的课题选题目明确又新颖,研讨后发觉应分两三个阶段反复实验才能实现。比如植物向光性实验的设计,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不仅用一侧小孔做了实验,还用前后左右四个小孔做了四组实验,才综合得出了实验结论,最后还在盒子顶端开孔,把四个侧孔全封闭加以验证。通过多组实验反复论证得出结论,不仅提倡了协作精神,还锻炼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如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分离原理探索其他实验方案。将全班学生组合成若干个探索小组,鼓励学生在成员不同的各种小组中活动,发挥各自的作用。学生在小组中纷纷表述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信息,提出的方案很多:①用汽油做层析液;②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点在圆形滤纸中心;③以粉笔取代滤纸条做实验等。最后,学生们对以上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以检验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一系列探索活动中通过合作,培养了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总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独特而重要的途径。每一个中学生物教师都不应该轻视实验教学,而应该把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阵地,认真进行研究,使实验教学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重要作用,为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落实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郝琦蕾,李妙娜.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06):30-34.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