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

2018-09-11 09:45张春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图书馆

张春波

【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行业革新的先导力量,并且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节奏,推动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相关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 图书馆 服务转型 分析

图书馆是信息与知识的汇聚地,其集服务与分析、知识组织和社会信息为一体的重要服务机构,对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以及外部环境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互联网+”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互联网+”理念最早出现了2014年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互联网+”是我国各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以及创新趋势,因此,高校图书馆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实现服务的发展与转型,发挥其社会价值,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新功能和新定位分析

1.知识中心

图书馆在高校中具有特殊地位,而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图书馆的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师生利用图书馆可以获取想要的信息和知识,满足自身学习的需求,对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2.人资中心

随着图书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其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也要更加多变和复杂,为了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馆员需要掌握一定的互联网知识和计算机能力,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的相关策略分析

1.加强信息化建设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发展,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基本实现了互联网与管理领域的结合,文献资源实现了高度共享,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也得到发挥。因此,想要实现图书馆的服务转型,高校还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首先,在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图书数据处理自动化,保证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搜索和获取;其次,由于图书馆馆藏资源较多,馆员需要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整体编辑和分类,在分类整理过程中,以专业和院系为基础,遵循学生和教师的查找习惯,为全校师生提供便利;最后,在信息建设中,高校图书馆还要发挥计算机技术的远程传输功能,保证学生和教师在校园网内都可以完成资源搜索,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共享范围,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2.加强数据库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关键职能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信息和知识,而想要实现这一职能需要以数据库为依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重视数据库建设,其是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基础和保障。首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利用完善以及健全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电子数据的传输,为了优化图书馆文献资源,高校需要加强电子数据资源建设,为用户检索提供支持,为图书馆管理提供外部保障;其次,在建设数据库中,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参与,例如建设参考文献数据库,学生如果在搜索中没有找到相关书目,可以利用数据库开展网络搜索,进而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同时,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与附近高校进行联合,扩大图书馆数据库的资源规模,丰富其电子资源,学生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浏览本校图书馆,还可以到合作高校图书馆中获取资源,进而为学生学习提供数据支撑;最后,在构建数据库中,技术人员还要结合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建立相关服务功能,结合时代知识更新特点,定期完善以及更新数据库内容,进而切实满足学生和教师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

3.完善服务功能

图书馆是高校信息与知识的汇聚地,其建设目的是为高校全体师生提供知识服务,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功能。首先,高校要建立以及完善云服务,提升馆藏资源的共享程度,利用软件为用户提供资源调度、图书检索以及身份认证等相关服务;其次,高校要建立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以平台为支撑为用户提供资源下载服务,并且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兴趣进行分析,进而为用户推荐其需要的功能,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

4.加强馆员培训

高校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水平,需要对馆员进行业务和能力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首先,高校要对馆员开展互联网知识培训,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对馆员开展针对性指导,进而提升其信息素质和操作能力;其次,图书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高校需要对馆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其掌握图书馆的相关工作技能,进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和准确的引导;最后,高校要积极扩宽人才录用渠道,从社会引进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专业素质

的管理人员,为图书馆服务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5.完善安全管理

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拥有大量的用户信息,因此,高校在科学利用互联网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首先,高校要构建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对网络环境潜存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以此作为依据进行针对性设计;其次,图书馆要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维护,不给黑客等不法分子以任何可乘之机;最后,高校要对用户信息进行全面保护,对发送信息进行加密,进而起到安全管理的作用。

三、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对自身进行全新的定位和认知,在工作中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加强图书馆功能建设和资源建设,进而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優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敏,沈锡琼.“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3):196.

[2]许丽丽,燕金武,武文秀.“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08):154.

[3]许丽丽.“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03):132.

[4]张亚,秦晓燕.“互联网+”环境下创新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信息服务,助力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发展[J].科技视界,2017,(07):201.

[5]冯宏宇,李智.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1):191.

[6]惠芬,王永君.信息时代的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6,(06):120.

[7]张玉华.关于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3):34.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图书馆
图书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