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外来工随迁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及对应措施

2018-09-11 09:46贺玉双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

贺玉双

摘要:农村外来工随迁初中生由于家庭原因导致与其他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并在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下,与普通的初中生群体形成一定差别,导致其具备了独有的特征。家庭关爱的缺失导致外来工随迁初中生在个人修养的提高方面有了一定的阻碍,为此,有关各方应对这个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外来工随迁子女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外来工随迁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外来工随迁学生;德育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迫切需要劳动力,而农业体制改革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农村的空闲劳动力增多,导致大批農民工涌进城市,加剧了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出现。外来工随迁子女由于背井离乡,父母又经常忙于工作,导致缺乏亲情关爱,加上监护、教育的缺失,这些正值身心急剧变化的孩子们,成长过程极易出现偏差。在学校里,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大部分都是“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出性格孤僻、缺乏耐心、脾气暴躁、厌学、心理承受能力差等不良现象。解决金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德育教育的重要阻碍。

一、“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家庭占到学生总数的75.3%,其中子女跟随父母一同在外的比例已经达到42.6%以上,父母长期忙于工作,对孩子缺乏教导,导致德育教育的缺失从而引发各类社会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亲情关爱

据调查显示,由于进城务工的父母大多工作压力较大,很少悉心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孩子与家长缺乏沟通。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由于和孩子沟通较少,无法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态,更不能对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的劝导和教育,从而导致很多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出现自卑、叛逆、精神空虚、性格封闭、难以沟通等问题,此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必定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畸形,从而使其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并给社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2.隔代抚养教育不足

在我国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庞大队伍中,部分学生与外公外婆、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而老年人又受思想观念落后、受教育程度偏低、体力和精力有限等因素制约,只能给予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简单的物质满足,缺乏对孩子来讲应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祖孙两代的代沟严重,导致很多家庭祖孙两代平时甚至难以进行正常的沟通,连最基本的监护都难以做到,更是德育教育在此类家庭中无从谈起。

3.教育真空期过大

德育教育的成功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二者密切联系、相互配合而得来的结果,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结合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的现实情况,虽然在学校里学生基本上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任务,规范自身行为,但一回到家中,尤其是在放假时期,就形成了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教育真空期。由于在家中缺乏应有的品德教育与监管,导致学生顶撞长辈、我行我素的现象严重,缺乏上进心和自觉性。

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家长的责任是配合学校做好辅助工作,密切配合学校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而不是在课堂上仅凭教师的几节课,就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家长的配合是学校有效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外来工随迁子女儿童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教师基本无法掌握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导致相关的教育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欺骗家长,整天游手好闲,在此情况下,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很容易受社会不良人员的蛊惑误入歧途,有的学生因此过早步入社会从事不良工作,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综上所述,农村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暴露出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也给当前形势下的教育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难题。因此,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公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需要有关部门在农村教育问题上进一步改革,积极寻找解决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对策,并呼吁社会各界对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对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数量的增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是城乡就业壁垒打破以后出现的必然结果。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不能加以回避,要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处理好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德育教育问题,使其也能够成人成才。在现阶段社会各界以对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问题的关注也在与日俱增,针对其教育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完善学生档案管理

学校可以对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建立专门的学生档案,从而确保对学生实行更加全面的跟踪教育。以广州市为例,由于外来随迁学生的家乡及父母工作地较为分散,为了能够有效建立家校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对学生的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及工作单位、学生在校日常表现、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素质、学习和生活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范围不能只局限于校内,更要扩展到校外,在时间上不仅要包含学习日内的有关内容,更要对学生放假期间的状态进行掌握[2]。

2.建立合理的代管制度

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外来随迁学生家长往往工作较忙,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时间较短。学校可以在与家长商议得到同意的前提下,由学校内的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直接对学生进行代管,代管老师相当于学生的第二父母,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拉近师生距离,与学生做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弥补学生在家庭关爱和教育中的缺失。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关注热点等方面入手,与孩子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摒弃上下级观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

3.积极推进心理咨询工作

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倾诉出来,从而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好的帮助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通过以情动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同时也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强化学生行为的自我规范和学习主动性[3]。

4.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学校教育对学生修养的养成通常体现在理论层面,行为习惯的养成则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部门需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制止,避免学生沾染黄、赌、毒等不良嗜好,同时应加强监管,坚决取缔黑网吧、避免学生进入各类娱乐场所,只有净化社会环境,才能为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使德育教育的推行更加顺利。

5.榜样作用引导学生

对于外来工随迁子女初中生而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和思想情感对他们可以起到最直接的参照和导向作用,而一名教师的思想品格会体现在其一言一行中。因此,学校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价值观、过硬的业务水平、礼貌的言谈举止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代替他们的父母进行正确的日常德育教育,进而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持有教师首先做到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生才会信服。比如坚持每天严格要求自己,充满一堂课、每一份作业做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主动参与到班级学生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中,为学生树立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榜样。同时也可以鼓励班主任积极在班级内寻找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作为榜样,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6.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在生理上的温饱需求得到满屋之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即进行社会交际,得到尊重的需求。而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因为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导致性格孤僻,加上学校在课余活动方面建设不足,造成了较为压抑的校园氛围,学生正常的需求在学校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上,从而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气。学校可以积极举办各类文娱活动,比如篮球赛运动会合唱比赛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才能使学生发现自身特长,增强自信心,最后在学生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自然而然的远离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主动接受学校的各方面教育。

三、结语

“外来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尽可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做到赚钱、教子两不误。只有这样,中国的农村教育才有希望,中国的社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新.新时期加强农村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建议[J].时代教育,2017(22):155+165.

[2]钟庆球.农村留守初中生德育教育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7(03):106.

[3]冯素恒.语文教育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教育[D].廣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鱼窝头中学510000)

猜你喜欢
初中生德育教育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