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探析

2018-09-11 09:46邓祖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影响因素农村

邓祖蓉

摘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在状态焦虑水平上要明显地高于父母均在家的儿童,而两者在特质焦虑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个体焦虑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首先,父母离开时,儿童的年龄越小,留守儿童的焦虑水平越高。其次,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频次对其焦虑水平也有重要的影响。父母在儿童的早期最好避免与其长期分离,外出打工后要尽量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将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影响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民在向城市或发达地区流动过程中,由于环境的限制,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留守在农村,托给老人、亲戚或他人来照顾和教养,从而逐步形成了“留守儿童”人群。据调查,全国14岁及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已达2290.45万人。这些留守儿童,不仅生活的物质条件匮乏,还承受着由于和父母长期分离带来的心理发展需要的缺乏。留守儿童近几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不容乐观,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对留守儿童人格发展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留守子女在情绪情感、孤独感、人际关系、自信心、紧张性、自控力方面显著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子女。另有研究显示,与父母分离增强了留守儿童的独立性。留守这一状态对于留守儿童人格特质不同层面的影响并不一致。

一、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人格特征比较

两类儿童在具体人格维度的大多数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提示"留守"只是一个较远端的环境变量,留守状态并不足以直接导致儿童人格特征的改变,但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所导致的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等造成的不利处境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导致儿童某些特定人格品质的改变[1]。

当然,留守也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给儿童带来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敏感性和自律性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紧张性上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这表明留守儿童敏感,较容易感情用事,这和以往研究者报道的留守儿童敏感的人格特点相一致。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更容易紧张焦虑,留守儿童倾向于安宁放松,无拘无束。留守儿童在自律性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存在不尽一致,范方等人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自律性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认为留守儿童冲动任性,自制力差[2]。事实上,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心理较同龄健全家庭儿童更为早熟,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更能约束自己的言行,同时"留守"这一状况,也促使留守儿童更加独立自主,自我控制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

二、性别和年级对于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的影响

在稳定性、恃强性、轻松性、敢为性、世故性和紧张性上,留守男童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女童;在有恒性、敏感性、充沛性和忧虑性上,留守女童得分显著高于留守男童。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留守儿童内部在情绪稳定性、自卑程度、心理敏感性、性格等方面,在程度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留守男生情绪更稳定,轻松自信,冒险敢为,但有时候更好强甚至固执,而留守女童则倾向于情绪不稳定,更容易自卑敏感,忧患抑郁,但是在生活学习上细心耐心,认真负责[2]。

留守儿童在兴奋性、敏感性、充沛性和忧虑性四个人格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紧张性、恃强性和轻松性五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从整体趋势来看,年级越高,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紧张性、恃强性和轻松性这五个维度得分也越高。这一结果说明,随着年龄和就读年限的增长,留守儿童情绪渐趋稳定,阅历的增加、知识沉淀和积累促进了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日渐提升,更为轻松自信的应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同时在紧张性上,初一、初二年级得分显著低于小六和初三,这一结果的呈现应该来自于后二者所面临的小考和中考的升学压力所致,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升学阶段留守儿童的关注。

三、家庭环境对于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的重要影响

在家庭环境这一因素中,我们主要考察了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亲子联系三个方面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经济状况对于留守儿童的聪慧性、有恒性、敏感性和自律性有一定的影响,相较而言,贫困家庭的儿童个性较更敏感,但在聪慧性、有恒性和自律性上都显著高于非贫困家庭的儿童,"贫困"固然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一定的负性压力,但同时也是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成长的动力之一。

父親文化程度对于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的轻松性和紧张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并不稳定,父亲文化程度越高,轻松性和紧张性得分也越高。相对而言母亲的文化程度对于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和敏感性方面,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更为稳定,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儿童情绪就越倾向于向稳定的方向发展,在处理问题时倾向于从实际出发,表现更为理智。差异分析显示,与父母联系频率较高的留守儿童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和自律性上都显著高于与父母偶尔联系或不联系的儿童,同时后者还在忧虑性和紧张性上显著高于前者。这一结果提示,即使父母外出务工,但能经常与孩子联系,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中,首先应该辩证看待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并不一定就是问题儿童,在某些方面留守儿童甚至优于非留守儿童,要善于发掘留守儿童积极的心理品质,鼓励和引导他们向着良好适应的方向发展;其次应该强化留守男童的自律性,同时积极关注女童的情绪状况,加强情感疏导和交流,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及时表扬等。最后,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增强亲子沟通和情感交流,使孩子主观心理"不留守",引导孩子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正奎.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A].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心理康复分论坛论文集[C].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1:2

[2]刘正奎.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A].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ICF分论坛论文集[C].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1:2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第一小学622655)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影响因素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