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发的几点思考

2018-09-11 09:45马希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思考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马希风

【摘要】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唤起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思考

在传统教学中,“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便是一切。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是昨日黄花,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教学方式。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世人受益匪浅,教师也在其中。

信息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及的优越性:从教学规律看,信息技术都采用超文本形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缺陷,具有呈现信息多种形式非线性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从教学模式看,信息技术既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又能形成相互协作学习;从教学内容看,信息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从教学手段看,信息技术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作用。这种手段,易于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更加高效。然而,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只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忽视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中,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精妙智慧,很多方法也暗含、顺应了教育规律,它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与感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信息技术是中介、辅助,只有合理使用这种中介,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但一些人却是矫枉过正,忽视了传统的手段与方法,这样做得不偿失。试举例说明:

1.抛弃黑板

很多年轻教师在上语文课时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美轮美奂的画面、大量的资料展示,以期吸引学生的眼球!板书是一篇课文的骨架,是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展现和突出,它既可以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又便于学生回顾、总结课文,把握核心,作用如此之大,怎能轻易抛弃?

2.忽视了师生情感的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长处,总会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在大屏幕上,这样一来,教师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上,减少了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生看课件时津津有味,一面对老师漫不经心,这样的教学算是成功吗?我觉得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本人应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个性化的语言魅力和吸引力,不要让冰冷的鼠标点击取代了热情的语言交流,阻碍师生情感的交流。信息技术应该成为师生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3.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与想象能力分不开的,联想与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发散思维,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同时,通过多种艺术的联想和转换,更易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主要凭借是文字,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如果我们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就可以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在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的做法却背离了这个初衷。例如,在教《锡林郭勒大草原》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景色,一位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讲课时一股脑全部展示了出来,语文课变成了欣赏课,学生只是在“啊!真美呀!”的赞叹中大饱了眼福,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却丝毫没有促进。我认为教师在学生美美的读文之后,可适当展示几幅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此后,可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尽情想象大草原的美景,这就是联想的奇妙,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4.没给学生思考与领悟的机会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是课堂教学的原则。信息技术介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后,它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应该被课件所取代,而更应该突出。遗憾的是,我们有时会看到,教师只是课件的操作者,学生则是课件的观看者或服从者。整堂课下来,学生如看电影般看着老师把课文插图、文字段落、以及相关的精美图片一一展示出来,而对于课堂本身却并未深入思考、挖掘。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只停留在一种感性和肤浅的认知层面上,却难以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层意蕴,很难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 。

5.语文课运用信息技术成为了某些教师的作秀和表演

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赶时髦,把信息技术当成课堂教学的装饰品,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实质,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收获什么?这里有一个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不同的语文教学情景相对应的关系问题,有一个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选择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运用恰到好处,方能锦上添花。

二、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革认识不够充分

1.教学方式难以突破旧模式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场所学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搜寻到想要掌握的学习内容,所以学习活动不应该仅仅拘囿于课堂之上,我们应该提倡的是在网络中把老师、学生、专家学者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相互沟通,咨询。可现实中,学生只能靠在教室中定时的听教师对他们进行知识的讲解,如果离开教室,离开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这对于大多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2.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相对滞后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有许多优点,但是如果没有第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配合和研究,这种辅助教学也很难开展。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上只用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的角色。课前要学会组织处理教学信息,制作教学课件;课堂上要能控制课件,做好质疑答题,并消除学生过多依赖媒体等不利因素。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能充当教育的组织者,控制者,协调者和指导者等多种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而這种转变是短时间内很难完成的。

3.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偏低

信息技术使教师这个“角色”的职能更新更趋向于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外,还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功。信息技术促使教师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现代化,而实际上很多数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往往感觉困难重重,高不可攀,甚至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尝试和碰触。

4.信息技术仅被看作是一种辅助手段

信息技术对语文产生的影响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层面上,成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应深入到语文教育的目标、课程等各个领域。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不只是来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是将进一步意识到其作为一种基础平台的教育价值,根据信息时代语言生活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调整乃至重新设计语文教育的目标、课程、学习、教学和评价等各个方面。

5.信息技术过度的使用导致学生兴趣降低

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恰当选择,合理运用,切不可盲目跟风,追求形式,不求实际,滥用一气,要知道“过犹不及”,只能导致学生的疲劳和厌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综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整合的方法、途径以及背后的理论思想等都有待深入研究。教学要找准整合点,实现科学融合。信息技术需要发展和提高,语文教学也应该积极吸取信息技术的长处优势,摆脱高耗低效的现状,才能实现语文效率的大幅攀升。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

[2]小学教学研究.

[3]小学语文教学概论.

猜你喜欢
思考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