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引种栽培油用牡丹‘凤丹’调查分析

2018-09-12 11:45祝亚云孙海楠李建英蒋泽平
江苏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凤丹邳州油用

祝亚云,孙海楠,蒋 春,丁 晶,李建英,丁 钰,周 京,蒋泽平*

(1.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532; 江苏国色天香油用牡丹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176)

油用牡丹是以采收种子、提取油料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一类牡丹品种或资源类型,属于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的多年生落叶灌木,原产于中国[1]。油用牡丹种子出油率超过22%,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90%,而其中人体普遍缺乏的亚麻酸(ALA)含量逾40%[2],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凤丹’是油用牡丹的主栽品种之一,其不仅结实量大,出油率高(>25%)[3],而且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4],被广泛栽培于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及四川等地区[5]。

江苏地少人多,虽然农业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但油料作物产值占比不高,对进口油的依赖性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油用牡丹的发展。在本省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还有助于山地丘陵及平原荒地的合理利用,是改善农村生态面貌的重要举措[6]。‘凤丹’作为油用牡丹的典型高产品种,是本省油用牡丹引种栽培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研究对江苏苏北、苏中及苏南5个栽培地‘凤丹’的生长和产量情况进行了采样调查,在分析现状栽培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一定建议,旨在为合理推广油用牡丹栽培及推动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本研究选择了位于苏北、苏中及苏南的5个牡丹种植园,进行‘凤丹’生长和结实情况的采样调查,5个种植园分别属于邳州市御园家庭农场、江苏柯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徐州市贾汪区)、启东市华夏牡丹专业合作社(启东市)、江苏国色天香油用牡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区)及江苏顶上油用牡丹科技有限公司(宜兴市)。所调查5个引种栽培地的自然概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地点的自然条件

1.2 调查对象及栽培现状

‘凤丹’原产于安徽铜陵[7],高产且适应性强,为多省主栽品种,安徽和山东是其重要产区。所调查5个栽培地的‘凤丹’种苗分别引自山东菏泽、安徽亳州和安徽铜陵,苗龄在2—5 a。据报道,一般4年生以上的‘凤丹’植株方可达稳定结实状态[8],因此,本研究所调查的‘凤丹’树龄均 ≥ 4 a。从栽植立地来看,宜兴的种植园为丘陵缓坡园地,其余4个种植园皆为农田型园地。各引种地移栽时采用的株行距不一,宜兴和邳州的种植密度相对较大,其余3地的种植密度较小。5个引种地中,只有邳州在移植后进行了平茬。各栽培地栽植面积不等,在5—40 hm2之间(见表2)

表2 ‘凤丹’引种和栽培现状

1.3 调查方法

2017年夏,通过实地观察和现场咨询,了解了各种植园的栽培管理方式和立地条件等状况。采用“样方法”取样,每个栽培地各设置5 m× 5 m的样方10个,采用“S形”取样法,每个样方选取样株10个,测算株高、冠径、分枝数、发病率、蒴果数、(蒴果)角数、种子数、株产量、百粒质量及单产等10个指标。于田间清点各样方发病的‘凤丹’株数,计算发病率,采用米尺测量各样株的株高和冠径(取东西向和南北向均值),清点各样株分枝数(根上萌枝)、蒴果数及蒴果角数,然后全数采集各样株蒴果并带回实验室。‘凤丹’种子脱粒、风干后,清点单株产种数,测算株产量,从各单株种子中随机挑选出100粒(不足100粒的取全部),称量后计算百粒质量,‘凤丹’单产根据平均株产量及单位面积(公顷)株数进行计算。

1.4 数据处理

采用LSD多重比较对比不同栽培地之间各指标的差异。数据处理在软件Excel 2016和SPSS 22中完成,结果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地‘凤丹’的生长表现

从生长指标看(见表3),株高、冠径及分枝数在5个栽培地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邳州、启东种植园的‘凤丹’株型高大,分枝也较多,2者中以邳州种植园的‘凤丹’分枝更多;武进种植园的‘凤丹’株型中等,但分枝数最小;贾汪种植园的‘凤丹’株型矮小,但分枝数要高于武进和宜兴;宜兴种植园的‘凤丹’株型最小,且分枝数也较小,与武进之间差异不明显。5个栽培地中,宜兴引栽的‘凤丹’病害率较高,在40%左右,而其余4地的发病率较小(< 5%)。

表3 不同栽培地‘凤丹’生长情况

以上分析显著性水平为α = 0.05,同列数据后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2.2 不同栽培地‘凤丹’结实情况

从结实指标看(见表4),蒴果数以邳州为最多,贾汪和启东次之,武进和宜兴最少;‘凤丹’蒴果的角数在栽培地间差异较小,仅武进引种‘凤丹’的蒴果角数与其余栽培地间差异显著;单株种子数和株产量的大小差异表现一致,皆以邳州为最大,启东、贾汪及武进次之,宜兴最小;百粒质量在5地之间差异较小,除邳州略小外,其余4地间没有显著差异。蒴果数、单株种子数及株产量这3个指标的组内标准差较大,变异程度较高,平均变异系数分别达44.36%,44.52%及43.34%。

2.3 不同栽培地‘凤丹’产量及收益

经计算,5个栽培地‘凤丹’种子的单产在1 095—4 095 kg/hm2之间,每公顷产量的大小顺序为邳州 > 启东 > 贾汪 > 武进 > 宜兴,栽培地间单产相差较大,单产最大的邳州为单产最小的宜兴的3.7倍。据经营方介绍,不算前期投入,各栽培地当年种植‘凤丹’每公顷的支出(肥料、人工等费用)在9 000—11 500元左右。当年‘凤丹’种子的市场批发价为20元/kg,经计算,5个栽培地当年种植‘凤丹’每公顷的收入在21 900—81 900元之间,每公顷‘凤丹’的当年收益在11 900—70 900元之间,差异明显(见表5)。

表4 栽培地‘凤丹’结实指标

栽培地蒴果数角数单株种子数株产量/g百粒重/g邳州8.0±3.2 a5.3±0.7 b290.8±123.8 a73.73±29.77 a26.12±3.91 b贾汪4.9±2.0 b5.5±0.8 b142.4±71.5 bc42.12±19.90 bc30.17±5.08 a启东5.0±2.4 b5.3±0.7 b164.0±76.7 b45.89±21.37 b28.18±3.83 ab武进2.4±1.3 c5.9±1.0 a114.1±37.4 c32.99±9.81 c29.5±4.47 a宜兴2.5±1.0 c5.1±0.4 b59.73±30.1 d17.45±9.19 d28.77±5.23 a

以上分析显著性水平为α = 0.05,同列数据后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表5 栽培地‘凤丹’产量与收益

单位收益 = 单位收入 - 单位支出

3 讨论

所调查‘凤丹’的引种来源不同,分别为山东菏泽、安徽亳州以及安徽铜陵,除宜兴外,基本为地缘上的就近引种;5个栽培地‘凤丹’的管理措施不同,栽培密度不一,苗期长短各异,只有邳州在移栽后进行了平茬。不同栽培地间‘凤丹’各表型指标的差异明显,邳州种植园的‘凤丹’株型高大,株产量最大,宜兴种植园的‘凤丹’株型矮小,株产量最小,且出现了明显病害,其余3地的生长和结实表现在前2者之间。栽培地间每公顷产量差异较大,单产最大的邳州近4倍于单产最小的宜兴;5个栽培地‘凤丹’的当年单产在1 095—4 095 kg/hm2之间,收益在11 900—70 900元/hm2之间(不计前期投入)。

高产和稳产是油用牡丹栽培的重要目标,而优质的种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先决条件。从本次调查地‘凤丹’的栽培表现看,苏北较适于从菏泽引种,而苏南较适于从铜陵引种。地缘上的就近引种虽较为经济,但市场调拨中的乱象使得种子的优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一方面需加强调种企划,另一方面要注重引种栽培试验的实施[9],做到科学引种,避免盲目开展大面积种植。本次调查的5个栽培地间‘凤丹’栽培管理措施不一,特别是栽植密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王晓静等[10]的研究发现,栽植密度对‘凤丹’的形态性状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相比与前人研究中推荐的株行距设置,如60 cm×80 cm[10]、50 cm×80 cm[4],本次调查中‘凤丹’栽培的株行距普遍较小。栽植过密,不仅会导致‘凤丹’植株徒长,还会增大病害的发生率。调查中宜兴种植园‘凤丹’的高病害率和低产量可能正与此有关。

分枝数与株产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2,12]。在本次调查中,邳州的种植园有最大的产量,一方面得益于其良好的土肥条件和适宜的气候环境,也可能是由于移栽后进行了平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凤丹’的分枝[12]。‘凤丹’引种栽培宜选择合适的立地条件,改善土壤肥力与酸碱环境[13],合理安排株行距,并适时进行平茬处理。各栽培地‘凤丹’结实指标在单株间有丰富的变异,可进一步加强‘凤丹’优株的筛选工作。一般认为‘凤丹’的稳产期在30 a左右[14],其间不需另行种植,因此本研究在计算年收益时,并未考虑前期投入。相较于传统农作物,邳州70 900元/hm2的年收益是较为可观的,而其余4个栽培地则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通过科学引种、改善栽培管理方式以增加产量和收益,是本省‘凤丹’可持续经营的关键。

猜你喜欢
凤丹邳州油用
不同种源地凤丹后代种子在苏州萌发试验研究
最美的风景
——江苏邳州老年大学校歌
不同间作模式对田间小气候特征及凤丹光合特性和种实性状的影响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凤丹籽油对小鼠H22肿瘤的抑制作用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
邳州地区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热性惊厥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