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者临床特点观察及分析

2018-09-12 10:41黄彩念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中青年临床特点急性心肌梗死

黄彩念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和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总结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5岁的40例AMI患者纳入中青年组,>45岁的128例纳入老年组,统计两组性别、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和临床症状,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青年组男性比例较老年组显著提高(P<0.05);中青年组肥胖、酗酒、吸烟以及阳性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高血糖和高血压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梗死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及腹痛等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显著增多(P<0.05),中青年组典型的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疼痛比例较老年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AMI患者其临床特点也不同,可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给予预防性的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年龄段;老年;中青年;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老年群体常见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以及遗传因素等原因,AMI的发病也趋于年轻化,中青年AMI的患者也越来越多[1]。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特点和治(“治”改为“致”)病因素也不相同,本研究观察中青年和老年AMI患者临床特点,旨在找出两个群体患病特点,为临床AM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68例AMI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临床症状确诊,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2]。将24~45岁的40例患者纳入中青年组,平均年龄(36.993±5.15)岁;将46~83岁的12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平均年龄(65.33±5.88)岁。

1.2 方法

收集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梗死部位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危险因素以及疾病特点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性别差异对比

中青年组男性比例较老年组显著提高(P<0.05),女性比例显著减少(P<0.05)。见表1。

2.2 两组患病危险因素对比

两组高血脂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中青年组肥胖、酗酒、吸烟以及阳性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高血糖和高血压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梗死部位和临床症状对比

两组梗死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及腹痛等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显著增多(P<0.05),中青年组典型的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疼痛比例较老年组显著增多(P<0.05)。见表3。

3 讨 论

AMI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其发病率也明显上升,且有年轻化发展趋势,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加强对AMI的了解,对于找到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AMI患者的了解发现,中青年组女性占7.50%,较老年组的28.13显著减少,这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女性在停经之前,体内雌激素水平高,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停经后,发生AMI的几率也就提高[3]。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酗酒、吸烟以及家族史等均为当前AMI公认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压高危人群中单独或协同作用会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增加AMI的发病率[4]。本研究中,老年组高血糖和高血压比例为19.52%和41.41%,较中青年组的5.00%和17.50%显著提高,提示高血糖和高血压为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适量的饮酒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但长期大量饮酒则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5]。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下降,内膜损伤、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血脂更容易侵入到动脉壁[6],同时,香烟中的尼古丁对交感神经有兴奋作用,会加速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上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血小板的粘附能力也会相应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和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7]。在本研究中,发现中青年组酗酒和吸烟比例较老年组显著增加,提示酗酒和吸烟为中青年AMI发病的主要诱因。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中青年肥胖者也越来越多,本研究亦发现中青年AMI的肥胖比例较老年组显著增加,且阳性家族史比例也较老年组显著增多,提示肥胖和阳性家族史亦为中青年AMI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梗死部位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梗死部位无显著差异,但老年组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及腹痛等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显著增多,中青年组典型的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疼痛比例较老年组显著增多。可能是老年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长期作用下,冠脉侧支循环丰富,因此痛阀升高,且老年患者各项器官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不敏感,临床以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及腹痛等非典型症状为主[8]。中青年群体多为突然发病,对疼痛较为敏感,所以临床症状以典型的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疼痛为主。

综上所述,肥胖、酗酒、吸烟以及阳性家族史为中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且男性患者多,临床症状典型易于诊断,针对其特点,给予积极的早期干预措施,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助于降低中青年AMI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何汉康,杨坚毅,陈 剑,等.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926-928.

[2] 李 霖,黄 创,郭 鹏,等.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观察及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5):731-733.

[3] 韩先起,孙常成.探讨不同年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性[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1):1999.

[4] 张启华.不同年龄阶段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J].医学综述,2015,23(8):1495-1497.

[5] 崔国雄,张 晶.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5,35(8):1625-1626.

[6] 李毓萍,王慧宇,刘颖萍,等.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33(9):787-789.

[7] 叶峻嵘.不同年龄阶段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西醫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243-243.

[8] 卞 玲,陈寒萼,韩志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特点分析[J].安徽医药,2015,23(1):91-94.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中青年临床特点急性心肌梗死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疗效观察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老年胃溃疡患者与中青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中青年与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比较分析